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国强

作品数:12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休克
  • 4篇烧伤
  • 4篇椎骨
  • 3篇烧伤休克
  • 3篇解剖学
  • 2篇烫伤
  • 2篇卡巴
  • 2篇卡巴胆碱
  • 2篇口服
  • 2篇口服补液
  • 2篇脊柱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动态监测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观测
  • 1篇胸腺
  • 1篇胸腺肽

机构

  • 11篇内蒙古医学院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2篇王国强
  • 7篇胡森
  • 5篇杜颖
  • 5篇李筱贺
  • 5篇汪剑威
  • 5篇耿世佳
  • 5篇李志军
  • 4篇车晋伟
  • 4篇吴静
  • 4篇邢文华
  • 4篇蔡永强
  • 3篇盛志勇
  • 3篇刘万林
  • 2篇韩伊林
  • 2篇张少杰
  • 2篇王瑞
  • 1篇吴岩
  • 1篇牛广明
  • 1篇赵建民
  • 1篇黎君友

传媒

  • 4篇感染、炎症、...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椎骨肋头关节肋凹的解剖学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为临床诊治脊柱胸段及胸廓疾患提供解剖学依据并填补国人人类学数据.方法:观察成人成套椎骨标本及新鲜尸体脊柱(C7~T12).结果:T1上肋凹单独形成肋头关节的占81.8%,T1下~T9上绝大部分为复合肋凹关节面,构成肋头关节肋凹的大部分属上小下大型,少数为上下相等型和上大下小型;其余大部分为单肋凹;T1~T9形成的肋凹大部分上为平面、下为凹面;肋头关节肋凹的位置,C7~T3属体为主型,T4以下逐向后移,T12是根为主型.结论:部分C7和T1形成肋凹关节面;肋头关节肋凹及其位置均有3种类型,T2~T7多为复合球窝形肋凹,其形态变异较多、活动度较大,故易发生劳损、错位.
李志军李筱贺蔡永强王国强王瑞刘万林汪剑威邢文华
关键词:椎骨
卡巴胆碱改善重度烫伤大鼠胃血流量和胃排空功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卡巴胆碱对烫伤大鼠胃血流量和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烫组(n=5)、单烫组(n=5)和口服卡巴胆碱组(n=30),后者又根据卡巴胆碱剂量不同分为20、40、60、80、100、120μg/kg组(每组5只)。假烫组大鼠均给予0·1%酚红溶液1·5ml灌胃。单烫组和口服卡巴胆碱组大鼠均经30% TBSAⅢ度烫伤后立即给予0·1%酚红溶液1·5ml灌胃,口服卡巴胆碱组于伤后0·5h给予相应剂量卡巴胆碱+1ml生理盐水灌胃。大鼠均于伤后2h处死,观察不同剂量卡巴胆碱对大鼠胃血流量及胃排空率的影响。结果:烫伤后大鼠胃排空率为(29·50±13·42)%,明显低于假烫组(92·19±5·24)%,P<0·01。伤后2h胃血流量从伤前的(476·00±71·24)U降低到(103·60±51·28)U,P<0·01。烫伤后给予不同剂量卡巴胆碱均能增加胃排空率和胃血流量,但以60μg/kg最为显著(P<0·01)。结论:卡巴胆碱对烧伤休克大鼠胃血流量和胃排空有显著促进作用,最佳剂量为60μg/kg。
郝波令狐恩强胡森耿世佳杜颖吕艺王国强宋琪盛志勇
关键词:卡巴胆碱胃排空酚红烫伤
中枢神经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6年
王国强胡森张宝林
关键词:中枢神经免疫网络外分泌腺生理活动神经纤维
椎骨横突肋凹的解剖学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为临床诊治脊柱胸段及胸廓疾患提供解剖学依据并填补国人人类学数据.方法:观察成人成套椎骨标本及新鲜尸体脊柱(C7~T12).结果:T1、T2存在凹面形和平面形,但还存在横槽形,从T1~T4凹面形横突肋凹逐渐增多,T3、T4均为凹面形,T5~T9平面形逐渐增多;T10~T12无明显横突肋凹并逐渐增多;横突肋凹的位置在前端上中位T1~T3均为零,T4~T9逐渐增多,到T10渐减.结论:横突肋凹T1、T2存在横槽形,T3、T4均为深凹面形;横突肋凹形态特征T1~T12与相应椎骨肋凹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李志军李筱贺蔡永强王国强王瑞刘万林汪剑威邢文华
关键词:椎骨横突
烧伤休克犬肠黏膜血流量动态监测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建立一种可动态监测实验动物肠黏膜血流量的方法。方法:8只成年雄性Beagle犬,无菌手术行十二指肠造口置管和动、静脉置管术,24h后给予丙泊酚短时静脉麻醉,凝固汽油燃烧制成35%TBSAⅢ度烧伤模型,烧伤后30 min按Parkland公式进行静脉液体复苏,在烧伤前和烧伤后2、4、8、24、48、72 h共7个时间点将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的光纤探头通过造口置入十二指肠腔,测量十二指肠黏膜血流量(DMBF),同时采用张力测定法测量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_2),采用热稀释法测量心排血量(CO),统计学方法分析DMBF测量值与PgCO_2和CO的相关性。结果:所有十二指肠造口术均一次成功,动物死亡率为零。烧伤后2 h DMBF下降了24%,随后逐渐恢复,至72 h仍较伤前降低16%;PgCO_2伤后迅速升高,伤后2 h较伤前升高138%,然后缓慢降低,72 h仍较伤前升高67%;而CO变化不明显。烧伤后动物DMBF与PgCO_2呈负相关并有统计学意义(r =-0.8075,P<0.05),DMBF与CO无统计学相关性(r=0.1171,P>0.05)。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肠黏膜血流量监测法简便易行,测量结果符合动物烧伤后病程生理变化,可信度较高,适用于犬、猪等大型动肠黏膜血流量的连续监测。
车晋伟胡森吴静王国强杜颖耿世佳
关键词:烧伤休克激光多普勒
胸腺肽α1对烫伤延迟复苏大鼠单核细胞Ia抗原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烫伤延迟复苏后大鼠单核细胞表面Ia抗原变化规律及应用胸腺肽α1对单核细胞表面Ia抗原的影响。方法:将104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单纯烫伤组(48只)和胸腺肽α1治疗组(48只)。正常对照组不作烫伤处理;其它组均造成30%TBSAⅢ度烧伤延迟复苏模型。分别于6h、1d、2d、3d、7d和14d处死动物,取血分离单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Ia抗原表达率。结果:大鼠烫伤延迟复苏后单核细胞Ia抗原表达率降低,其中6h、和1d时间点Ia抗原表达率严重降低,3d、7d和14d时间点开始有所恢复,但明显低于正常大鼠(P均<0·01)。给予胸腺肽α1后3d、7d和14d时间点单核细胞Ia抗原表达率与单纯烫伤组比较明显提高(P均<0·01)。结论: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后,单核细胞抗原递呈功能减弱,免疫功能障碍。胸腺肽α1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可明显改善烧伤延迟复苏后单核细胞抗原递呈功能。
杨国兴杨红明胡森韩伊林于燕王国强
关键词:烫伤单核细胞IA抗原胸腺肽Α1
卡巴胆碱对烧伤休克口服补液时肠屏障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拟胆碱药卡巴胆碱对犬烧伤休克口服补液时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Beagle犬20只,采用凝固汽油燃烧法造成35% TBSAⅢ度烧伤,烧伤后随机分为延迟复苏(DR)组、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溶液(GES)组、口服卡巴胆碱(CAL)组、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溶液+卡巴胆碱(GES+CAL)组。GES按Parkland公式(4mL·kg-1.1% TBSA-1)经胃管输注,卡巴胆碱20μg/kg溶于10mL生理盐水中,分别于伤后30min和4h经胃管注入。烧伤24h后各组均给予静脉输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液进行延迟复苏。测定各组动物伤前及伤后2、4、8、24、48、72h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D-乳酸(D-LA)含量和D-木糖(D-XY)含量。结果烧伤后DR组血浆DAO、D-LA和D-XY显著高于另外三组(P<0.01,P<0.05)。各治疗组间比较,GES+CAL组血浆DAO伤后2h和4h显著低于GES组和CAL组(P<0.05),GES+CAL组D-XY伤后8h和24h显著低于GES组和CAL组(P<0.05)。结论卡巴胆碱对犬烧伤休克口服补液时肠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
杜颖胡森韩伊林车晋伟张建举耿世佳王国强吴静田易军黎君友
关键词:烧伤休克肠屏障口服溶液卡巴胆碱
烧伤休克口服液体复苏动物模型的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建立一个烧伤休克早期口服补液复苏的动物模型,为战争、事故或灾害现场烧伤休克口服补液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成年雄性Beagle犬(11~13kg),实施动静脉和小肠造口置管术。术后24h犬苏醒且各项指标稳定后,用凝固汽油燃烧法造成颈背部35%TBSAⅢ度烧伤。伤后第1个24h依据是否补液分为不补液组和口服补液组,每组8只。不补液组烧伤后不治疗,口服补液组依据Parkland公式向胃内输注葡萄糖-电解质溶液。第2个24h起两组犬均给予延迟静脉补液,从伤后72h起实施静脉营养支持。在犬清醒状态下监测血流动力学和胃肠组织灌流指标,测定胃排空率、肠吸收率和循环血浆容量(PV),并记录伤后5d的病死率。结果烧伤后两组犬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和血浆容量均显著降低(P〈0.05),胃肠组织灌流显著减少,但口服补液组心输出量和PV在伤后4,8和24h均显著高于不补液组(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口服补液组于伤后48h恢复至伤前水平,不补液组伤后72h才恢复至伤前水平;口服补液组胃肠组织灌流指标伤后72h恢复至伤前水平,而不补液组伤后120h仍显著低于伤前(P〈0.05)。伤后口服液的胃排空率和肠吸收速率显著下降,伤后4h最低,仅为伤前的42%和37%,直至伤后8h仍低于伤前(P〈0.05)。不补液组伤后5d的病死率为25%(2/8),口服补液组犬全部存活。结论本模型模拟了战场、事故或灾害现场烧伤休克口服液复苏的实际情况,为研究休克口服补液时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流及胃肠功能的监测提供了实用和可靠的技术方法。
车晋伟胡森耿世佳吴静杜颖王国强盛志勇
关键词:烧伤休克补液疗法动物模型
脊柱椎弓峡部厚度测量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测量颈、胸、腰、骶椎椎弓峡部厚度,为运动医学及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测量100例(200侧)成人脊柱干燥骨C1-S1椎弓峡部厚度并对其与相应椎板厚度进行比较。结果:颈椎椎弓峡厚度,男性C3-4最厚、女性C3最厚,两性均C7最薄,且从C3至C7厚度递减;胸椎椎弓峡厚度,男女T1-T12厚度变化均不明显,男性T5-6段最薄,T9最厚,女性T3-6段最薄,T9-10最厚;腰椎椎弓峡厚度,男女均L5最厚,L1最薄,呈逐渐增厚趋势。从C1至S1,椎弓峡厚度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性别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L1:P<0·05)。结论:脊柱椎弓峡厚度有明显内在规律性,颈段最厚、腰段次之、胸段最薄。
李志军王国强牛广明李筱贺蔡永强吴岩汪剑威邢文华张少杰
关键词:椎骨厚度
椎板下棘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测椎板下棘的出现率及形态特征,探讨其与黄韧带骨化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82套成人全脊椎配套骨标本和12例全脊柱尸体标本进行观测、分型,并对其长、宽、厚测量。结果:椎板下棘出现于C7 ̄L5,出现率较高段在T8 ̄12,最高为T10达80.5%,侧别、性别及相邻节段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长与宽最大均值区间均为T9 ̄12,其最大均值均位于T10,分别为(4.1±2.1)mm和(4.4±2.3)mm。结论:下胸段椎板下棘的出现率高且形体较大;总体分布呈以T10为峰顶的“山峰”形变化趋势;女性多于男性,左侧多于右侧;椎板下棘成因可能与小关节的活动度及黄韧带骨化密切相关。
李志军蔡永强李筱贺王国强刘万林汪剑威邢文华
关键词:椎骨形态学观测黄韧带骨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