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春明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直肠
  • 4篇肠癌
  • 3篇直肠癌
  • 2篇单抗
  • 2篇手术
  • 2篇结直肠
  • 1篇单抗治疗
  • 1篇调强
  • 1篇调强放疗
  • 1篇伊立替康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因素
  • 1篇预后影响
  • 1篇直肠肿瘤
  • 1篇术后
  • 1篇术前
  • 1篇肿瘤
  • 1篇外科
  • 1篇外科手术
  • 1篇外科治疗

机构

  • 5篇无锡市第二人...
  • 1篇无锡市第五人...

作者

  • 5篇王春明
  • 3篇杨剑
  • 1篇孙晓光
  • 1篇杜旭东
  • 1篇姚立新
  • 1篇周昱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现代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西妥昔单抗联合雷替曲塞三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雷替曲塞三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雷替曲塞治疗,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西妥昔单抗和雷替曲塞三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6.15%,高于对照组的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肝脏损伤、神经毒性、骨髓抑制、皮肤黏膜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雷替曲塞三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周昱杜旭东王春明
关键词:西妥昔单抗雷替曲塞晚期结直肠癌安全性
胃间质瘤的外科治疗56例被引量:3
2016年
探讨胃间质瘤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案。2012年1月-2015年12月,56例胃间质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胃镜组(n=5)、腔镜组(包括腹腔镜或双镜联合手术,n=22)、传统开腹组(n=29)3组,比较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围手术期病死率、并发症等围手术期指标。结果显示,传统开腹组的危险度显著高于胃镜组和腔镜组(P〈0.05)。全部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病理结果证实完全切除肿瘤,无围术期死亡,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传统开腹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均显著高于胃镜组和腔镜组,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显著高于胃镜组(P〈0.05)。肿瘤直径〈2cm患者,胃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曲量、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等均显著低于腔镜组(P〈0.05)。肿瘤直径2~5cm患者,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均显著低于传统开腹组(P〈0.05)。结果表明,肿瘤直径≤5cm的胃间质瘤患者,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的疗效相同,但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尤其是对于〈2cm患者,胃镜手术的微创效果较腹腔镜更好。
王春明姚立新杨剑
关键词:胃间质瘤微创手术腹腔镜胃镜外科手术
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术后复发性大肠癌的疗效评价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联合贝伐珠单抗对术后复发性大肠癌合并腹腔转移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病人(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的复发性大肠癌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组)与观察组(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联合贝伐珠单抗组进行化疗),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变化,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病人临床化疗效果、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化疗前后测得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差异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RR)与疾病控制率(DCR)(60.00%,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37.50%,65.0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病率稍高于对照组(P>0.05)。74例化疗后随访,观察组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时间(19.5±3.1)月明显长于对照组(10.5±4.9)月(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的化疗方案用于治疗术后复发性大肠癌,能够较好地缓解和控制病情,延长病人生存时间,且并未加重病人化疗的不良反应。
周明利王春明
关键词: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复发
术前加量调强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对Ⅱ、Ⅲ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2016年
目的:探讨术前加量调强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对Ⅱ、Ⅲ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4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之前接受加量调强放疗,观察组在TME之前接受加量调强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评估放化疗后两组的近期有效率,记录放化疗过程中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放化疗前和TME前两组患者的肿瘤TNM分期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降期率和N降期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直肠癌术前加量调强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效果显著,不增加放疗反应的毒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杨剑王春明
关键词:直肠癌调强放疗卡培他滨临床疗效
0~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生存状况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分析0~Ⅲ期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存状况,并探讨影响预后相关因素。选取2010年2月—2011年4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手术的76例0~Ⅲ期直肠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分别为75.00%、5.26%、15.79%,其中0、Ⅰ、Ⅱ、Ⅲ期分别为2例、19例、20例、35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89.47%、80.00%、62.86%,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0、5.00%、8.57%,远处转移率分别为0、5.26%、10.00%、25.71%。肿瘤直径、TNM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术前癌胚抗原水平、脉管浸润、术前放疗、手术方式、术后辅助化疗与5年生存率有一定相关性(P<0.05)。TNMⅡ~Ⅲ期、黏液/印戒腺癌、低分化癌、术前癌胚抗原>5ng/mL、脉管浸润、Miles手术是影响0~Ⅲ期直肠癌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Ⅲ期直肠癌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状况不佳,易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其中TNMⅡ~Ⅲ期、黏液/印戒腺癌、低分化癌、术前癌胚抗原>5ng/mL、脉管浸润、Miles手术是影响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
杨剑王春明孙晓光
关键词:直肠癌根治手术预后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