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3篇肠癌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疗效
  • 1篇调强
  • 1篇调强放疗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因素
  • 1篇预后影响
  • 1篇原菌分布
  • 1篇手术方式
  • 1篇手术治疗
  • 1篇手术中
  • 1篇手术中预防
  • 1篇术后
  • 1篇术前
  • 1篇术中预防
  • 1篇切口
  • 1篇切口感染

机构

  • 5篇无锡市第二人...

作者

  • 5篇杨剑
  • 3篇王春明
  • 3篇孙晓光
  • 2篇葛晓明
  • 1篇孙年丰
  • 1篇唐悦
  • 1篇姚立新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贵州医药
  • 1篇现代医学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胃间质瘤的外科治疗56例被引量:3
2016年
探讨胃间质瘤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案。2012年1月-2015年12月,56例胃间质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胃镜组(n=5)、腔镜组(包括腹腔镜或双镜联合手术,n=22)、传统开腹组(n=29)3组,比较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围手术期病死率、并发症等围手术期指标。结果显示,传统开腹组的危险度显著高于胃镜组和腔镜组(P〈0.05)。全部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病理结果证实完全切除肿瘤,无围术期死亡,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传统开腹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均显著高于胃镜组和腔镜组,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显著高于胃镜组(P〈0.05)。肿瘤直径〈2cm患者,胃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曲量、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等均显著低于腔镜组(P〈0.05)。肿瘤直径2~5cm患者,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均显著低于传统开腹组(P〈0.05)。结果表明,肿瘤直径≤5cm的胃间质瘤患者,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的疗效相同,但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尤其是对于〈2cm患者,胃镜手术的微创效果较腹腔镜更好。
王春明姚立新杨剑
关键词:胃间质瘤微创手术腹腔镜胃镜外科手术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疗效差异。方法 80例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相关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肠功能恢复时间更快、住院时间更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肠梗阻的概率更低(P<0.05),在切口种植、复发的比较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切口更小、创伤更少、并发症更少、恢复更快,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张筱国孙晓光杨剑葛晓明孙年丰
关键词: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疗效
抗菌素在胃肠肿瘤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上的应用及病原菌监测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胃肠肿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与耐药情况,并探讨选取抗菌素进行预防胃肠肿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200例胃肠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与耐药情况,并分析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的200例胃肠肿瘤手术患者共有17例感染,感染率为8.5%。感染部位主要为浅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腔隙感染以及器官感染。多数的感染病原菌对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的耐药性较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达到了100.0%。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加强病原菌的监测能够有效的指导临床中合理的选取抗菌素,从而有效的预防切口感染的情况发生,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唐悦葛晓明孙晓光杨剑
关键词:切口感染抗菌素病原菌分布
术前加量调强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对Ⅱ、Ⅲ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2016年
目的:探讨术前加量调强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对Ⅱ、Ⅲ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4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之前接受加量调强放疗,观察组在TME之前接受加量调强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评估放化疗后两组的近期有效率,记录放化疗过程中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放化疗前和TME前两组患者的肿瘤TNM分期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降期率和N降期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直肠癌术前加量调强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效果显著,不增加放疗反应的毒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杨剑王春明
关键词:直肠癌调强放疗卡培他滨临床疗效
0~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生存状况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分析0~Ⅲ期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存状况,并探讨影响预后相关因素。选取2010年2月—2011年4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手术的76例0~Ⅲ期直肠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分别为75.00%、5.26%、15.79%,其中0、Ⅰ、Ⅱ、Ⅲ期分别为2例、19例、20例、35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89.47%、80.00%、62.86%,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0、5.00%、8.57%,远处转移率分别为0、5.26%、10.00%、25.71%。肿瘤直径、TNM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术前癌胚抗原水平、脉管浸润、术前放疗、手术方式、术后辅助化疗与5年生存率有一定相关性(P<0.05)。TNMⅡ~Ⅲ期、黏液/印戒腺癌、低分化癌、术前癌胚抗原>5ng/mL、脉管浸润、Miles手术是影响0~Ⅲ期直肠癌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Ⅲ期直肠癌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状况不佳,易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其中TNMⅡ~Ⅲ期、黏液/印戒腺癌、低分化癌、术前癌胚抗原>5ng/mL、脉管浸润、Miles手术是影响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
杨剑王春明孙晓光
关键词:直肠癌根治手术预后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