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窦可阳

作品数:49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文学
  • 17篇哲学宗教
  • 7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3篇美学
  • 8篇文学
  • 8篇接受美学
  • 7篇思维
  • 5篇易传
  • 5篇周易
  • 5篇文论
  • 5篇国文
  • 4篇代文
  • 4篇雕龙
  • 4篇庄子
  • 4篇文心
  • 4篇文心雕龙
  • 4篇《易传》
  • 3篇易经
  • 3篇召唤
  • 3篇召唤性
  • 3篇文化
  • 3篇先秦
  • 3篇现象学

机构

  • 45篇吉林大学
  • 4篇天津社会科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阿尔伯塔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石家庄学院
  • 1篇空军航空大学
  • 1篇美国夏威夷大...

作者

  • 47篇窦可阳
  • 4篇张锡坤
  • 4篇李小茜
  • 2篇孙凯宇
  • 2篇沈文凡
  • 1篇默崎
  • 1篇韩格平
  • 1篇成中英
  • 1篇张秋爽
  • 1篇张宇楠

传媒

  • 5篇华夏文化论坛
  • 4篇美与时代(美...
  • 3篇吉林大学社会...
  • 3篇社会科学战线
  • 3篇文艺争鸣
  • 2篇北京舞蹈学院...
  • 2篇吉林省教育学...
  • 2篇长春教育学院...
  • 1篇孔子研究
  • 1篇周易研究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学术研究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文化与诗学
  • 1篇学术评论
  • 1篇励耘学刊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接受美学与象思维:接受美学的“中国化”
除绪论和结论之外,本文的正文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争鸣与和合》共有三章,属于理论探讨,分别为第一章《“象思维”通说》、第二章《接受美学初探本》和第三章《接受美学与象思维》。下编:《融会与生发》选取了两个典型的接受现象,以...
窦可阳
关键词:接受美学周易庄子
再论《易传》的生生之美--以几组范畴的本体化为视角
不论“周易美学”还是“易传美学”,都是在近世才出现的提法。《易传》美学之精髓更可以被看作是中国美学的精髓。本文首先对《易传》和《周易》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其次阐述了卦辞中“元、亨、利、贞”的应用。再次,表明《乾》《坤》为最...
窦可阳
关键词:《易传》中国美学文化范畴
在身体美学与“象思维”之间:论先秦集体舞蹈的易学阐释维度
2022年
在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研究中,先秦集体舞蹈在视觉感受与审美表现上更直观地展现整体性的身体美,体现以易学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思维模式——象思维。身体美学充分“中国化”后,成为先秦集体舞蹈的一个重要阐释维度。文章以身体美学为理论维度,以“象思维”为纽带,以《周易》为参照系,阐释先秦集体舞蹈中丰富的“身体表现”,进而发现先秦集体舞蹈展现的是形与神、身与心的融合与超越,在“象”的不断流动与转化中,整体的形体与生命之美得以展现。
窦可阳李婉月
关键词:身体美学《周易》
“畅”与“和”:《周易》与先秦乐舞思想交会的两维度被引量:2
2020年
《周易》与先秦乐舞思想的关系历来罕有学者提及,主要原因是易学极少涉及舞蹈技巧的描述。实际上,先秦易学不但直接影响了先秦音乐思想体系的建构,也在两个维度上引导了先秦乐舞思想,本文将其概括为:以"畅美"为表征的身体美学维度;以"太和"为核心的形而上学维度;两维度一为由内及外的舒畅;一为阴阳对待形成的和谐。总体来说,《周易》并未过多纠结"器"的层面,而是在先秦易学阐释的视域中,在思想层面上深刻地影响、引导了先秦乐舞。
窦可阳赵欣扬
关键词:《周易》乐舞思想
诗化的人生,诗化的文论——宗白华与他的文论历程
2015年
宗白华(1897—1986),原名宗之樾,字伯华,祖籍杭州,生于安庆。其父宗嘉禄曾中举,后成为水利学家;其母是“桐城派馓文家方苞的后代。早年就读于新式小学、中学,曾入青岛大学中学部学习德文,后在同济大学学医。1920年赴德留学,1925年回国后被东南大学(后改名中央大学)聘为哲学系教授,从此便在大学讲堂讲授哲学,并从1952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直至逝世。宗白华先生青年时参与发起“少年中国学会”,1919年主持《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发掘和推举了一批才华横溢的文学青年,
窦可阳李小茜
关键词:宗白华诗化文论《时事新报》文学青年
作为接受文本的《周易古经》
在《周易》经传接受现象中,作为接受本文的《易经》应该被看作一个典型的"言-象-意"的层级化生命存在,而不是一部"客观"的史书或卜筮之书。它联系着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却又不局限于形而...
窦可阳
关键词:易经接受美学召唤性
先秦易学的“公共阐释”——兼论从春秋“士易学”到“儒门易”的演变
2023年
当下的阐释学大讨论,已经从概念的探讨进入理论建构阶段,实现了由“破”到“立”的转化。在此背景下,以典范的阐释现象为研究范本,将当下热议的一系列阐释学范畴融汇到中国阐释学实践中很有必要。先秦易学便是这样的鲜活范本。对《周易》经传关系的梳理,可以探讨传统易学中那些暌违了历史事实的所谓“非历史阐释”的表现形式和衡量尺度;对春秋“士易学共同体”的描绘,可以寻绎公共阐释的“有效性”等问题,更创造性地启发了先秦易学阐释的“士易学”阶段,为易学阐释史的分期断代提供新角度、新思路;而考察“士易学”到“儒门易”阐释范式的转变,正可印证“公共理性”的历史性及其“隐”与“显”等议题。总的说来,注重阐释效应的“公共阐释”研究,为先秦易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这种“自下而上”的阐释研究可以成为中国文学阐释学的鲜活样例。
窦可阳
关键词:阐释学
论春秋“士易学”的阐释范式被引量:1
2021年
学界一般把春秋易学归为周代王官之学统照下的卜史易学,实际上,还有另一个易学:士易学。"士"独立于卜史,春秋时期是"士"阶层社会地位和文化心态发生巨变的阶段,此时期的"士"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活动,并积极参与了本为卜史所垄断的易学阐释,形成了士易学的"阐释共同体"。士易学阐释范式的特点为:以德义之原则解说卦象;以事论卦,不再做机械的卦象解读;对筮仪的严格执行不再重视。虽然这几个解易原则体现在零星的筮例中,但已明显异于传统卜史易学范式,并以"士易学"共同体的阐释建构,为孔子及其身后的"儒门易"之形成和壮大奠定了理论基础。
窦可阳
关键词:共同体
接受美学“中国化”的三十年被引量:2
2012年
一、方法论的瓶颈与接受美学中国化从20世纪80年代初算起,接受美学传入中国已有三十个年头。这三十年中,接受美学既经历了"方法论热潮"的追捧和热议,也目睹了国际、国内"中国文化热"的勃兴,当然也不乏学界的沉潜反思。当前,国内接受研究的队伍日渐壮大,不论是理论的研究,还是接受史的梳理,都积累了相当丰硕的成果,
窦可阳
关键词:接受美学中国文化方法论接受史
“言、象、意”与英伽登的本文层次理论被引量:1
2008年
"言、象、意"的本文层次理论本乎王弼《周易略例·明象》,它分别以"言"、"象"与"意"三个概念来对应文学本文的三个层次,一方面,这三个层次的"异质层递性"正对应着英伽登的文学本体层次结构论;另一方面,所谓"得意忘言"的理论对应着现象学的"悬置"理念。中西方这两种本文层次观又都指向了直观的思维方式。虽然两种本文层次观产生于不同的话语背景,但它们的比较研究却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融会西方文艺学方法论。
窦可阳
关键词:英伽登现象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