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义

作品数:164 被引量:634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1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5篇心肌
  • 47篇动脉
  • 42篇冠状
  • 42篇冠状动脉
  • 31篇心肌梗死
  • 31篇梗死
  • 28篇心病
  • 28篇冠心病
  • 26篇介入
  • 24篇血管
  • 2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1篇灌注
  • 18篇缺血
  • 17篇再灌注
  • 16篇介入治疗
  • 14篇心肌缺血
  • 13篇血浆
  • 13篇再灌注损伤
  • 13篇综合征
  • 12篇心血管

机构

  • 152篇广州市第一人...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9篇广州医学院
  • 4篇中山医科大学
  • 4篇广州市胸科医...
  • 3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河南大学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61篇罗义
  • 78篇李广镰
  • 56篇曾冲
  • 46篇潘宜智
  • 38篇郭南山
  • 31篇杨阳
  • 30篇刘震
  • 27篇雷晓明
  • 18篇李韶南
  • 17篇冯开薇
  • 17篇邢植斐
  • 15篇吕磊
  • 10篇刘伊丽
  • 9篇查道刚
  • 9篇黄晓波
  • 9篇陈平安
  • 8篇刘俭
  • 7篇廖军
  • 7篇杜丽萍
  • 7篇皮耀球

传媒

  • 23篇岭南心血管病...
  • 9篇中华心血管病...
  • 7篇中国动脉硬化...
  • 7篇中华内科杂志
  • 6篇广州医药
  • 6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中国临床药学...
  • 4篇中华急诊医学...
  • 4篇新医学
  • 4篇广东医学
  • 3篇医学综述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心血管病学进...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中国心血管杂...
  • 3篇中国心血管病...
  • 3篇第七届全国心...
  • 3篇第七届全国新...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国临床医生...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11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6篇2007
  • 18篇2006
  • 12篇2005
  • 13篇2004
  • 4篇2003
  • 8篇2002
  • 5篇2001
1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抵抗与平均血小板体积及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与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的相关性,并评价CR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12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6年6月入住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的ACS患者21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 mg口服,75 mg/d维持。入院时及服用氯吡格雷5 d后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血小板聚集率≤10%定义为CR。将患者分为CR和非CR(NCR)两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MPV、血清学指标。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MPV与CR的相关性。记录并分析患者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及死亡)发生情况。结果 MPV在CR组显著高于N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0.6)fl vs.(7.2±0.8)fl,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MPV是发生CR的独立危险因素。MPV预测CR的ROC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12(95%CI∶0.728~0.924,P<0.05);当MPV=8.6 fl时,MPV预测CR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佳,分别为81.68%和79.62%。PCI治疗后12个月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CR组显著高于N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vs. 1.4%,P<0.05)。结论 MPV升高与ACS患者CR的发生存在相关性;ACS患者发生CR增加PCI治疗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影响ACS患者的临床预后。
吴天源李韶南罗义吕磊刘建峰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平均血小板体积氯吡格雷抵抗心血管事件
血尿酸浓度、血脂异常与冠心病、高血压病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探讨血尿酸浓度、血脂异常与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冠心病 (47例 )、高血压病 (5 4例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 (5 1例 )和正常对照组 (5 0例 )的血脂和血尿酸浓度。结果 :三组患者的TG、TC、LDL C和血尿酸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HDL C低于正常对照组 ,三组间血脂异常所占的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高尿酸血症在冠心病组、高血压病组、冠心病并高血压病组分别为 4 3%、 33%、 4 3% ,三组中无显著性差异 ,且尿酸浓度升高在冠心病组比高血压病组明显 (P <0 0 5 ) ,但是在冠心病组内女性尿酸升高百分比高于男性(P <0 0 5 )。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血脂异常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异常比高血压病患者明显 ,且冠心病患者尿酸代谢异常女性比男性明显。
皮耀球罗义郭南山
关键词:冠心病血尿酸EHCHD
冠心病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的对比研究
1999年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IR) 的特征。方法 对冠心病无高血压53 例(A组) 、冠心病伴高血压24 例(B组)和正常人20 例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步抽血测定血清葡萄糖、胰岛素和C 肽。结果 1- 糖耐量曲线、胰岛素和C肽释放曲线:A、B组此三条曲线均明显高于正常组,B组高于A组。2- 胰岛素敏感性指数:A组( - 4-05 ±0-47) 低于正常组( - 3-82 ±0-42)( P=0-056) ,B组( -4-31 ±0-55) 低于正常组( P= 0-002) 和A组(P=0-037) 。3- 胰岛素和C肽反应类型:正常组大多数为普通型,A 组多为纯高反应型,B 组多为延迟型和延迟高反应型。4-C肽面积/ 胰岛素面积比值:正常组(3-84 ±0-81) > A组(2-84±0-93)> B组(2-26±0-67) ,P< 0-01 ~0-000 1。结论 冠心病者存在IR和糖负荷后胰岛素高于C肽的分离现象,高胰岛素血症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多;合并高血压者IR更严重,且有胰岛素清除代谢减慢。
罗义郭南山李广镰潘宜智曾冲
关键词:冠心病高血压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
心血管介入手术并发腹膜后大出血三例
2005年
罗义李广镰潘宜智曾冲皮耀球雷晓明
关键词:腹膜后大出血介入手术心血管并发发生率
心力衰竭患者B型利钠肽、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和可溶性ST2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6
2013年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proBNP)、白细胞介素-1受体家族成员可溶性ST2(sST2)在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心衰患者(心衰组)血BNP、NT-proBNP、sST2浓度,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对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定患者心功能,以同期住院的95例无心衰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3个指标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并比较3个指标在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之间血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衰组血BNP、NT-proBNP、ST2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衰组随NYHA分级增加,BNP、NT-proB-NP、sST2水平逐渐升高,不同心功能级别间3个指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指标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明显正相关性,与LVEF分级呈负相关。诊断心衰的ROC曲线下面积BNP为0.868,NT-proBNP为0.957,sST2为0.758,3个指标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NP、NT-proBNP和ST2是心衰诊断的标志物,血水平检测对不同程度心衰的鉴别诊断、危险分层、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sST2作为诊断心衰新的标志物,与LVEF、心功能分级相关,可用于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及心功能危险分层。独立诊断心衰价值较好的指标依次是NT-proBNP、BNP、sST2。
杨阳罗义
关键词:B型利钠肽
冠状动脉介入对CD41水平的影响
2007年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内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CD41水平的影响。方法测定32例行PCI的患者及26例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2h的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CD)41水平。结果CD41水平在PCI后2h显著高于术前(89%±8%与84%±10%),而在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CD41水平无明显变化(74%±18%与82%±14%)。结论PCI可促进血小板激活。
吕磊李广镰罗义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造影血小板
血管紧张素Ⅱ及缬沙坦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纤溶因子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对内皮细胞纤溶功能的影响及缬沙坦的干预作用。方法用酶消化法收集并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将10-6,10-7,10-8,10-9mol/L Ang Ⅱ分别与HUVECs共同孵育12h;10-7mol/L Ang Ⅱ和HUVECs分别孵育0,2,6,12,24,48h;10-7mol/L Ang Ⅱ和10-5,10-6,10-7,10-8mol/L缬沙坦(与HUVECs孵育12h;10-6mol/L缬沙坦与HUVECs孵育12h)。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清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抗原浓度。结果Ang Ⅱ呈浓度依赖性升高HUVECs的PAI-1水平,最大效应浓度10-7mol/L;10-7mol/L Ang Ⅱ对HUVECs作用,孵育2h PAI-1含量即升高,12h达高峰(198μg/L);缬沙坦呈浓度依赖性降低Ang Ⅱ促HUVECs分泌PAI-1,缬沙坦最大效应浓度10-6mol/L;Ang Ⅱ和缬沙坦对HUVECs分泌tPA没有明显影响。结论Ang Ⅱ通过促进HUVECs分泌PAI-1而降低纤溶活性;缬沙坦通过抑制Ang Ⅱ的促PAI-1分泌作用而提高纤溶活性,提示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疾病的防治。
王利罗义杨阳
关键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内皮细胞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较完整的急性心肌梗死紧急冠脉介入治疗患者138例,测算术前和术后第1天心电图QT间期、QT离散度、心率校正QT间期和心率校正QT离散度。病例分心肌梗死发病6 h内(72例)和6 h以上(66例)两组。结果两组QT间期和心率校正QT间期术后与术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术后QT离散度和心率校正QT离散度较术前显著减小(P<0.01),且发病6 h内组显著小于发病6 h以上组(P<0.05);两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分别为4.2%和7.6%(P=0.394)。结论成功的介入治疗能显著减小心肌梗死患者的QT离散度,介入治疗施行越早则减小QT离散度的效果越好。
贝春花罗义李广镰潘宜智曾冲
关键词: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QT离散度
心肌声学造影评价实验性顿抑心肌的微血管功能改变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探讨心肌顿抑时心肌微血管功能改变以及静脉心肌声学造影方法的价值。方法 制备左前降支冠脉 (LAD)不同阻断时间 ( 15min和 60min)后再灌注犬心肌顿抑模型 ,在不同观察时间点静脉注射含全氟丙烷声振白蛋白微泡造影剂 ,采用二次谐波成像和间歇发射技术行心肌声学造影 (MCE)。由主动脉根部分别注射乙酰胆碱 (ACH)和硝酸甘油 (NG)后重复MCE并计算用药后、前二维超声上所示心肌灰阶峰值 (PVI)和峰值比值 (PVIR)。结果 ①心肌顿抑早期心肌PVI显著增高 ,60min后恢复至结扎前水平 ;② 15minLAD阻断组再灌注早期NG PVIR和ACH PVIR明显减低 ,但分别在再灌注 60min和 12 0min时恢复至结扎前水平 ;③60minLAD阻断组再灌注早期NG PVIR减低 ,至再灌注 12 0min时才恢复到结扎前水平 ,而再灌注期ACH PVIR明显减低 ,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虽有逐渐回升趋势 ,但至再灌注 12 0min仍未恢复至结扎前水平。结论 ①心肌顿抑早期微血管扩张 ,血液灌注增加 ,此后较快恢复正常 ;②顿抑心肌微血管内皮受损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弱 ,其恢复速度与原缺血时间长短有关。
罗义刘伊丽黄晓波查道刚刘俭
关键词:造影剂心肌顿抑心肌再灌注超声心动图
心血管疾病中的细胞凋亡被引量:27
1998年
心血管疾病中的细胞凋亡罗义李卓仁郭南山细胞凋亡(apoptosis)或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death),是细胞在基因活动指导下的主动性死亡。细胞凋亡为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物现象,贯穿于机体整个生命活动过程的基本生理机制,调节着机体...
罗义李卓仁郭南山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细胞凋亡病理学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