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会峰

作品数:26 被引量:96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土壤
  • 5篇物量
  • 4篇有机碳
  • 4篇植被
  • 4篇生态系统
  • 3篇油松
  • 3篇灌木
  • 3篇
  • 3篇草原
  • 2篇滴头
  • 2篇油松林
  • 2篇森林生态
  • 2篇森林生态系统
  • 2篇生物量
  • 2篇生物量模型
  • 2篇生物量碳
  • 2篇松林
  • 2篇土壤理化
  • 2篇土壤理化性
  • 2篇土壤理化性质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植...
  • 11篇北京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生...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华...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作者

  • 26篇胡会峰
  • 11篇方精云
  • 6篇沈海花
  • 6篇刘国华
  • 3篇朱江玲
  • 3篇赵霞
  • 3篇傅伯杰
  • 2篇谢宗强
  • 2篇张淑敏
  • 2篇杨元合
  • 2篇王志恒
  • 2篇孙文娟
  • 2篇吴雅琼
  • 2篇陈雅涵
  • 2篇杨志强
  • 1篇温学发
  • 1篇饶胜
  • 1篇刘世梁
  • 1篇郭兆迪
  • 1篇黄耀

传媒

  • 5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中国科学:生...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土壤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基础科学
  • 1篇科学与社会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固碳能力估算被引量:72
2006年
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作为引起全球气候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力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为此。2005年2月16号生效的《京都议定书》明确提出了植树造林、再造林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林业政策和工程,对大气中CO2的减排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天然林保护工程为例,利用我国第4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林业统计年鉴,依据估算森林碳储量的材积源——生物量方法对该工程实施5a来(1998—2002)的固碳能力进行初步研究,以期为我国的国际气候和外交谈判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佐证。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5a来,工程区累计造林302.6 10^4hm^2、新增人工林累计固C21.32Tg(1Tg=10^12 g),其中,东北、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3个地区分别累计固碳6.39、12.59、2.34强。另外,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5a内累计减少木材产量964.98 10^4m^3,累计减少22.75Tg的碳释放。总体而言,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5a来累计固碳44.07Tg,平均年际固碳8.81Tg/a,相当于我国每年CO2排放量的1.2%。
胡会峰刘国华
关键词:天然林保护工程固碳能力人工林
森林生态系统在CO2减排中的作用
<正> 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别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持续升高,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力。工业上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以及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变化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1997年底签订的《京都议定书...
胡会峰
关键词:二氧化碳森林生态系统减排
文献传递
一种吸附土壤样品中植物残体装置
一种吸附土壤样品中植物残体装置,包括上层板和下层板,两者间通过合页连接;上层板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正方形板框和PVC薄板组成,该板框一组对边的内侧分别设置卡槽,PVC薄板插入该卡槽中;下层板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正方形平板和PVC...
陈雅涵谢宗强胡会峰杨志强
人工油松林恢复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及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2
2013年
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岷江上游大沟流域内不同恢复时期(12、18、25、35a)的人工油松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及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特征,同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沿恢复梯度,土壤质量得到了改善,主要表现为土壤粘粒含量、比表面积、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土壤粉粒含量和pH值则显著下降。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粘粒和比表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此外,土壤有机碳含量沿恢复梯度显著增加,0—50 cm内土壤有机碳含量从5.59 kg/m2增加到12.64 kg/m2,土壤年平均固碳速率为0.31 kg/m2。
胡会峰刘国华
关键词:人工油松林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机碳
山西芦芽山14种常见灌木生物量模型及生物量分配被引量:37
2017年
灌木生物量模型是估算灌木生物量的重要方法,而灌木生物量在各器官间的分配是其适应周围环境的重要体现。基于对山西芦芽山地区14种常见灌木的各器官(根、茎和叶)、地上和总生物量,以及基径、树高、冠幅的测定,建立了各器官、地上及总生物量的最优估算模型,探究了各器官生物量与总生物量(如叶质比、茎质比及根质比)及地上-地下生物量(根冠比)的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幂函数和线性函数对这些灌木生物量的估测效果较好。(2)生长低矮、分枝数多的灌木种采用冠幅面积估测生物量效果较好;生长直立或分枝数少的灌木种采用总基径的平方与茎干高度乘积估测生物量效果较好;其他介于两者之间的灌木种采用冠幅体积估测生物量效果较好。(3)14种灌木的平均根冠比是0.61,叶质比0.17,茎质比0.48,根质比0.35;此外,带刺灌木种除叶质比显著大于不带刺灌木种外,茎质比、根质比和根冠比都显著小于不带刺灌木种。
罗永开方精云胡会峰
关键词:灌木生物量芦芽山根冠比
内蒙古26种常见温带灌木的生物量模型被引量:12
2019年
生物量模型是估算灌木生物量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采用4种数学模型(一元线性模型、二元线性模型、对数模型、幂函数模型),3个预测变量株高(H)、冠幅(C)、植株体积(V)对内蒙古地区26种常见温带灌木进行生物量方程的拟合,同时比较不同生境类型间灌木根冠比的差异。结果表明:①最优生物量方程以幂函数模型和一元线性函数模型为主,最佳预测变量以冠幅(C)和植株体积(V)为主。②有17种灌木不同器官最优生物量方程的形式和预测变量相同,表明物种内的生物量方程形式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各器官生物量方程的系数又各不相同,因此分种进行不同器官生物量的拟合可以更准确地估算生物量。③草地灌木和山地灌木的根冠比显著大于荒漠灌木的根冠比。通过建立分种分器官的生物量估算模型,可以为内蒙古地区灌木生物量的计算以及灌丛生态系统碳库的估算提供便利。
赵梦颖孙威罗永开梁存柱李智勇沈海花牛霞霞郑成洋胡会峰马文红
关键词:生物量模型根冠比
一种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前的液体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前的液体处理装置,包括工作台、稀释处理系统、自动进样系统和控制系统;稀释处理系统包括废液容置组、样品容置组、试管组、超纯水容置组和盐酸容置组;自动进样系统包括X轴模组、Y轴模组、Z轴模...
朱小琴黄树焘张淑敏胡会峰
文献传递
中国及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特征及其对碳中和的贡献被引量:96
2022年
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简称陆地碳汇)是减缓大气二氧化碳(CO_(2))浓度上升和全球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为全面理解陆地碳汇特征及其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贡献,本文系统梳理了近40年来陆地碳源汇研究的主要进展,阐述了全球和我国陆地碳汇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了陆地碳汇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作用.根据全球碳收支评估报告,过去60年全球陆地碳汇从1960年代的(-0.2±0.9)Pg C yr^(-1)(弱碳源;1 Pg=10^(15)g=10亿吨碳)增加至2010年代的(1.9±1.1)Pg C yr^(-1)(碳汇).目前,陆地碳汇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而热带地区表现为微弱的碳汇或碳源.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碳汇大小存在差异:森林是陆地碳汇的主体,灌丛、湿地生态系统和农田土壤整体表现出碳汇功能,但草地的碳源汇功能尚不明确.此外,荒漠生态系统可能起着碳汇功能,但其大小和形成机制尚存在争议.大气CO_(2)浓度上升、氮沉降、气候变化和土地覆盖变化等是影响陆地碳汇强度的主要因素,火灾、气溶胶等因素也影响其大小.不同区域陆地碳汇的驱动因素存在差异:北美和欧洲陆地碳汇主要是大气CO_(2)浓度上升和气候变化等因素所致;而在中国,除了上述全球变化要素外,植树造林、生态修复也是驱动其碳汇的重要因素.综合以往研究结果评估,目前我国陆地碳汇强度为0.20~0.25 Pg C yr^(-1),预计2060年可能处于0.15~0.52 Pg C yr^(-1)之间.未来研究需通过扩大生态系统调查与监测的范围、完善陆地生物圈模型等途径提升陆地碳汇的评估精度,量化各类措施对生态系统碳汇潜力的影响,精准评估我国陆地碳汇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贡献.
杨元合石岳孙文娟孙文娟朱剑霄陈蕾伊王欣陈蕾伊王欣于凌飞赵淑清徐亢赵淑清沈海花朱江玲沈海花赵霞王襄平胡会峰赵霞王襄平胡会峰陈世苹朱彪黄玫唐志尧温学发方精云
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全球变暖
我国草地面积有多大?被引量:38
2018年
草地是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但关于我国草地面积到底有多大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主要利用植被分布与降水之间的相关关系来探讨我国草地的分布和面积.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能够很好地反映植被的覆盖状况,与降水之间也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建立已知草原地区的降水与NDVI的关系来反演草地的分布和面积.利用此方法及与遥感数据相匹配的过去30年(1982~2011年)的平均降水量数据,估算得到我国的草地总面积约为293×104 km2.将研究期间的降水数据每5年求其平均,估算得到我国草地面积的年际变化并不显著,变动于290×104~295×104 km2.
方精云耿晓庆赵霞沈海花胡会峰
关键词:草地面积降水
一种土壤无机碳分析装置
一种土壤无机碳分析装置,包括反应瓶、盐酸加样器、温控装置、电磁搅拌装置和U型管;反应瓶放置在电磁搅拌装置上;反应瓶内放置搅拌子,反应瓶的瓶口处设置盐酸加样器接口、温控装置的温度计接口和U型管接口;温控装置通过数控线链接电...
陈雅涵谢宗强胡会峰杨志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