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庆发 作品数:27 被引量:74 H指数:6 供职机构: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莆田市科技局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MUM1/IRF4在恶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通过检测恶性淋巴瘤组织中MUM1(multiple myeloma oncogene 1)/IRF4(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4)蛋白的表达,探讨MUM1/IRF4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细胞起源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4例恶性淋巴瘤标本中MUM1/IRF4蛋白的表达。结果恶性淋巴瘤MUM1蛋白总阳性表达率为66.7%(56/84),其中霍奇金淋巴瘤阳性表达率为100.0%(14/14),非霍奇金淋巴瘤阳性表达率为60.0%(42/70)。在7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细胞淋巴瘤阳性表达率为52.0%(26/50),T细胞淋巴瘤阳性表达率为80.0%(16/20)。结论霍奇金淋巴瘤H/RS细胞可能来源于B细胞,在B细胞淋巴瘤中MUM1的表达提示该细胞处于分化的终末阶段,在T细胞淋巴瘤中MUM1的表达可能与细胞的活化有关。 陈愉 蔡庆发 赵彤 吴炳绪 陈美燕关键词: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原发性食管癌中胸苷磷酸化酶表达和血管生成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观察原发性食管癌中胸苷磷酸化酶 (thymidinephosphorylase,TP)的表达情况 ,探讨肿瘤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表达、肿瘤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分析TP表达和肿瘤MVD的预后意义。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对 6 5例食管癌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测定TP表达及MVD。结果 TP在食管癌中的表达 (4 5 / 6 5 ,6 9.2 % )明显 (P <0 .0 0 1)高于正常食管粘膜 (4 / 2 4 ,16 .7% )。食管癌的MVD(4 5 .0 9± 8.76 )与正常食管粘膜的MVD(2 7.4 8± 8.4 4 )的差别显著 (P <0 .0 0 1)。食管癌TP阳性的MVD的均值是 (4 6 .5 3± 7.18) ,TP阴性的MVD的均值是 (4 1.85± 11.0 8) ,前者明显 (P =0 .0 4 6 ) 高于后者。食管癌的TP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 ,MVD却与肿瘤的浸润深度(P =0 .0 35 ) 及分期(P =0 .0 18) 有关 ,而且只有MVD才是食管癌的一个预后指标(P <0 .0 0 1)。结论 食管癌的TP表达与MVD密切相关。TP表达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MVD与肿瘤的浸润发展有关 。 朱国勇 林若柏 杨发端 龚景床 蔡庆发关键词:原发性食管癌 胸苷磷酸化酶 血管生成 微血管密度 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染色 胃癌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Bax、p53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生存素蛋白(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Bax、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SABC法),检测2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及100例胃癌组织中的Survivin、Bax、p53的表达。结果2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urvivin呈阴性表达,而100例胃癌组织中81例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基因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Bax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17.0%)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48.0%),P<0.01;胃癌组织中Bax与Surviv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Survivin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Survivin高表达导致凋亡抑制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Survivin基因的异常表达提示胃癌预后不良。p53基因突变导致凋亡异常可能与其对Survivin表达调控失识关系更为密切,Bax表达下调与Survivin表达上调可能共同在胃黏膜癌变和癌变后的恶性演进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三者联合检测有望作为预警胃癌发生和转移的病理生物学标志。 吴永廉 王海 郑建盛 蔡庆发关键词:生存素蛋白 P53 BAX 胃癌 MUM1/IRF4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MUM1(multiple myeloma oncogene 1)/IRF4(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4)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标本中MUM1/IRF4蛋白的表达。结果: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MUM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4.9%(45/82),其中中心母细胞型阳性表达率为50.0%(36/72),免疫母细胞型阳性表达率为100.0%(4/4),间变性大B细胞型阳性表达率为100.0%(4/4),其他50%(1/2)。结论:MUM1的表达可能与细胞的活化有关。 陈愉 蔡庆发 吴炳绪 陈美燕 林雨冬 王星 赵彤MMP-9、Cath-D阳性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相关性 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探讨MMP-9和Cath-D阳性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MP-9和Cath-D在128例原发性胃癌的阳性率。结果:128例胃癌组织中MMP-9和Cath-D阳性表达与胃癌生长方式、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弥漫型胃癌MMP-9阳性率明显高于肠型胃癌(P<0.01);MMP-9和Cath-D阳性的胃癌患者五年生存率较阴性者低(P<0.05);两者在胃癌中阳性呈正相关,MMP-9(-)/Cath-D(-)组发生淋巴结转移和浆膜浸润的比率均明显低于MMP-9(+)/Cath-D(+)组、MMP-9(+)/cath-D(-)组和MMP-9(-)/Cath-D(+)组(P<0.05)。结论:MMP-9和(Sath-D与胃癌的生长、浸润、转移及预后均有密切关系,同时进行MMP-9和Cath-D免疫组化检测对于评估胃癌的预后有意义。 唐忠辉 蔡庆发 陈秀娇 陈泰荔关键词:胃癌 免疫组化 MMP-9 CATH-D C4、survivin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形成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 探讨DPC4(deleted in pancreatic carcinoma locus 4,DPC4)、survivin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形成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8例胃癌手术标本中DPC4、survivin的表达,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值,并进行回顾性随访.结果 在128例胃癌组织中DPC4、survivin阳性表达率和MVD值分别为70.3%、60.9%、28.68±10.25,三者均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DPC4、survivin表达与MVD值呈极显著关系(P<0.01),而DPC4与survivin之间呈负相关(Pearson列联系数=-0.415,P=0.000).DPC4(-)、survivin(+)者发生深度浸润(T3-4)与淋巴结转移的比率和MVD值最高,且明显高于DPC4(+)survivin(-)者(P<0.01),而术后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情况则相反,DPC4(-)survivin(+)者术后生存率显著低于DPC4(+)survivin(-)者(P<0.01).结论 DPC4表达与胃癌血管形成呈负相关,对胃癌有抑制作用,而survivin表达与血管形成呈正相关,可促进胃癌浸润转移作用,DPC4(-)survivin(+)者提示胃癌预后不良. 唐忠辉 池正忠 蔡庆发 陈泰荔关键词:DPC4 SURVIVIN 微血管形成 预后 CD44v6、MMP-9、CD34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44拼接变异体v6(CD44 splice variant v6,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和癌间质微血管密度(MVD)与胃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8例胃癌手术标本中CD44v6,MMP-9,CD34表达,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128例胃癌组织中CD44v6,MMP-9阳性表达率和MVD分别为58.6%,64.1%,28.68±10.25,三者均与胃癌生长方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CD44v6和MVD与肿瘤远处转移有关(P<0.05);MVD与肿瘤大小和低分化成正相关(P<0.05)。三者在胃癌中表达呈正相关(P<0.05),CD44v6,MMP-9共同表达组发生深度浸润(T3-4)与淋巴结转移的概率和MVD明显高于其中之一或二者皆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CD44v6,MMP-9,CD34过表达促进胃癌的浸润转移,三者具有正协同作用。联合检测CD44v6,MMP-9,CD34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唐忠辉 池正忠 蔡庆发 陈泰荔关键词:明胶酶B 肿瘤浸润 TK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检测TK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K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35/50)和6.7%(1/15),具有显著性差异,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与年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ER、PR无关。结论TK1表达与肿瘤细胞增生和分级有关,有望成为肿瘤恶性度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但其确切机制以及与肿瘤进展间的关系需深入研究。 陈秀娇 蔡庆发 张鹏飞 郑建盛关键词:乳腺癌 TK1 免疫组织化学 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组织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7例BTCC及8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Survivin进行染色,观察Survivin表达同肿瘤分期、分级的关系;Survivin表达与患者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结果:Survivin在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中不表达,在BTCC中异常表达;随BTCC的分期、分级的增加,Survivin表达显著增加;高表达是BTC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Survivin在BTCC中异常表达具有普遍性,其表达在BTCC恶性程度、肿瘤转移及预后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谢锦来 蔡庆发 李励献 罗立君 谢建兵关键词:膀胱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宫颈上皮癌变过程中bcl-2、c-erbB2和p53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0 2003年 背景与目的:宫颈上皮癌变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拟探讨抗凋亡基因bcl-2、癌基因c-erbB2和抑癌基因p53表达在宫颈上皮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宫颈鳞癌、4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bcl-2、c-erbB2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cl-2、c-erbB2和p53在宫颈鳞癌、CIN和正常宫颈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72.9%(35/48)、60.4%(29/48)、58.3%(28/48);61.9%(26/42)、38.1%(16/42)、26.2%(11/42);20.0%(4/20)、0.0%(0/20)、0.0%(0/20)。bcl-2在鳞癌、CIN中的表达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而鳞癌组与CIN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c-erbB2和p53在鳞癌、CIN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bcl-2、c-erbB2和p53在CIN3组与CIN和CIN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bcl-2和p53表达与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bcl-2的表达随病理分级升高和临床分期进展而降低,而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p53表达结果与之相反;c-erbB2表达与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在宫颈上皮癌变过程中,bcl-2过表达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事件;c-erbB2过表达是细胞恶性变的标? 唐忠辉 蔡庆发 叶兴安关键词:BCL-2蛋白 C-ERBB2蛋白 抗凋亡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