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玉勇

作品数:56 被引量:17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5篇内镜
  • 16篇肿瘤
  • 14篇食管
  • 12篇切开
  • 12篇切开术
  • 12篇黏膜
  • 11篇失弛缓症
  • 11篇贲门失弛缓
  • 11篇贲门失弛缓症
  • 11篇黏膜下
  • 11篇膜下
  • 11篇肌切开术
  • 10篇经口内镜
  • 9篇隧道
  • 9篇内镜治疗
  • 8篇手术
  • 8篇疗效
  • 8篇静脉
  • 7篇切除
  • 7篇曲张

机构

  • 56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中南大学
  • 1篇长沙医学院
  • 1篇南华大学
  • 1篇柳州市中医院
  • 1篇湖南省脑科医...

作者

  • 56篇谭玉勇
  • 54篇刘德良
  • 13篇霍继荣
  • 11篇张洁
  • 10篇段天英
  • 8篇王学红
  • 6篇李陈婕
  • 6篇周雨迁
  • 6篇周芝元
  • 6篇唐瑶
  • 4篇乐梅先
  • 4篇刘小娟
  • 3篇周鹤俊
  • 2篇吕梁
  • 2篇刘佳
  • 2篇吴小平
  • 2篇楚毅
  • 2篇郭婷
  • 2篇王强
  • 2篇郭婷

传媒

  • 21篇中华消化内镜...
  • 9篇世界华人消化...
  • 7篇中华胃肠内镜...
  • 4篇中南大学学报...
  • 3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肝脏病杂...

年份

  • 6篇2023
  • 8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8篇2016
  • 10篇2015
  • 10篇2014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根治性手术治疗直径大于5 cm的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根治性手术(radical surgery,RS)治疗直径>5 cm的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确诊的82例直径>5 cm的无深部黏膜下浸润的大肠LST患者(T1 SM2,≥1 000μm),其中52例接受ESD治疗,30例接受RS(包括腹腔镜辅助结肠切除术和开腹结肠切除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整块切除率、整块R0切除率、局部复发率、并发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ESD组和RS组病灶大小分别为(5.80±1.20) cm和(5.53±0.69) cm(P>0.05)。两组整块切除率、整块R0切除率和局部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并发症发生率(7.69%,4/52)明显低于根治性手术组(33.33%,10/30;P<0.01)。ESD组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明显短于RS组(P<0.05)。结论:ESD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较大LST的方法。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短期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RS组。
徐玫丽郭永红段天英谭玉勇吕梁刘德良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根治性手术侧向发育型肿瘤
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探讨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STER)治疗直径≥3.5cm的上消化道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SMT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14例直径≥3.5 cm的SMT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患者肿瘤位于食管,1例位于贲门.患者均行STER治疗.观察指标:手术时间、肿瘤部位和直径、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术后定期门诊随访,复查胃镜、EUS、和(或)CT检查.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8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范围)表示.结果 1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83 min(60 - 160 min).共取出14枚肿瘤;其中13枚位于食管,1枚肿瘤位于贲门.13枚肿瘤整块切除后从隧道内取出,1枚肿瘤因较大(直径为5.3 cm),且紧邻气管,予分为两块切除后取出.14枚肿瘤平均直径为4.1 cm.术后病理学诊断均为平滑肌瘤.3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颈部皮下气肿1例,胸骨后疼痛1例,隧道黏膜撕裂1例,放置金属支架2周后,黏膜愈合良好.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4 d(4.0-8.0 d).所有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1.5个月(1.0 -24.0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STER治疗直径≥3.5cm的SMTs安全有效.
谭玉勇周峻锋段天英周雨迁刘德良周芝元
经隧道黏膜剥离术治疗大面积食管高级别瘤变一例
2014年
患者男,69岁,因吞咽不适2个月入院。胃镜检查示:食管距门齿29~34cm处黏膜充血肿胀,表面粗糙,累及食管2/3周,碘染色阴性。病理活检提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超声内镜及食管cT未见局部及远处转移。
谭玉勇李陈捷刘德良霍继荣
关键词:食管膜剥离术重度不典型增生瘤变隧道吞咽不适
内镜下切开术治疗消化道良性狭窄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7年
消化道良性狭窄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可出现吞咽困难、腹痛、排便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内镜治疗是消化道良性狭窄的首选治疗方式,常用的方法包括球囊扩张、局部药物注射、支架置入等。内镜下切开术最初用于先天性食管环的治疗,后将其应用于其他原因所致的消化道良性狭窄并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谭玉勇唐瑶霍继荣刘德良
关键词:消化道狭窄内镜治疗
经口内镜全层肌切开术治疗重症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全层肌切开术治疗重症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经口内镜全层肌切开术治疗64例重症(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Eckardt评分≥6分;食管直径≥6cm或S形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和复查,收集患者一般情况、症状评分、并发症、复发、内镜及X线钡餐检查结果等资料。结果6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操作时间55min,隧道长度平均14.1cm,肌切开长度平均10.6cm,全层肌切开范围为食管胃接合部上下6.0cm。术后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并发症发生率为9.4%(6/64),其中气肿发生率为6.3%(4/64)。术后6个月,Eckardt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7.4±1.5)分比(0.6±0.8)分,P〈0.001],食管直径较术前明显减小[(59.7±13.0)mm比(31.4±3.3)mm,P〈0.001],贲门口直径较术前明显扩大[(15.6±10.1)mm比(33.4±8.9)mm,P〈0.01]。平均随访12.3个月,98.4%(63/64)有效;随访期内无复发病例。结论经口内镜下全层肌切开术可作为重症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临床应用时间尚短,其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仍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评估。
谭玉勇刘德良霍继荣刘小娟张洁周芝元
关键词:食管失弛症随访
消化道恶性肿瘤中斑点型锌指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目前,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消化道恶性肿瘤更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肿瘤之一。许多研究都在关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各条信号通路,希望能发现一些关键的基因突变或蛋白表达异常,从而找到新的恶性肿瘤诊断标记物和治疗靶点。
严瑾谭玉勇刘德良
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泛素化
去纤苷治疗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1例被引量:2
2022年
土三七所致肝窦阻塞综合征较常见,部分轻症患者可自愈,但对于重症患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提高对土三七所致肝窦阻塞综合征的认识,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诊疗水平,现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1例使用去纤苷成功治疗土三七所致肝窦阻塞综合征病例进行报道。本例患者在连续服用土三七1个月后出现腹胀腹痛,行肝脏MR增强+MRCP肝脏内可见明显“地图样”强化,肝窦阻塞综合征诊断明确,给予抗凝、改善循环、护肝、利尿治疗后疗效欠佳,加用去纤苷药物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好转,复查肝脏MR增强+MRCP,肝内“地图样”强化消失。
杨思刘德良谭玉勇周鹤俊李陈婕
关键词:肝窦阻塞综合征土三七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单纯纵形切口与改良纵形切口的临床比较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比较单纯纵形切口法和改良纵形切口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3-01/2014-04共75例行P O E M术治疗的A 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纵形切口的类型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单纯纵形切口组和改良纵形切口组,比较两组在症状评分、手术时间、食管测压结果、并发症、随访等指标的差异.结果:7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OEM术,其中采用单纯纵形切口法者26例,改良纵形切口法者49例,两组间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纵形切口法组气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纯纵形切口组(P<0.05),其他并发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平均随访8 mo,术后Eckardt评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LESP)均较术前均明显下降(6.4 vs 0.5,31.3 mmHg vs 6.49mmHg,P<0.01),有效率分别为96.2%(25/26),98.0%(48/49),均无复发,Eckardt评分及LESP下降情况、有效率、复发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纵形切口法与改良纵形切口法POEM术治疗AC的短期疗效无显著差异,但改良纵形切口法可减少气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谭玉勇刘德良张洁李陈婕段天英周峻锋王学红霍继荣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隧道入口
经口内镜全层肌切开术与环形肌切开术治疗重症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 比较经口内镜全层肌切开术与环形肌切开术治疗重症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123例行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重症A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0例患者行全层肌切开设为全层肌切开组,53例患者行环形肌切开设为环形肌切开组.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术后定期门诊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5月.连续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非连续资料以M(范围)表示,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定性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所有重症AC患者成功行POEM,全层肌切开组手术时间为(57±8)min,短于环形肌切开组的(63±12)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21,P<0.05).全层肌切开组与环形肌切开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3%(10/70)、11.3% (6/5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4,P>0.05).119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12 ~24个月).全层肌切开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中位Eckardt评分均为0分(0~3分),环形肌切开组分别为0分(0~2分)及0分(0~3分),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6%(69/70)和98.1% (52/5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25,1.476,x^2=0.040,P>0.05).全层肌切开组和环形肌切开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食管直径分别为(3.2±0.3)cm、(3.4±0.4)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7,P>0.05);均小于术前的(5.9±1.0)cm和(5.9±1.0)c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0.923,493.018,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内无一例复发.结论 经口内镜全层肌切开术与环形肌切开术治疗重症AC患者的短期疗效相当,并发症发生率相似,但全层肌切开术可缩短手术时间.
刘德良谭玉勇张洁王学红段天英周峻锋霍继荣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临床疗效
脾切除术后膈下种植脾1例
2020年
膈下种植脾是临床罕见的疾病,多见于脾外伤或脾切除术后的患者,目前多采用外科手术进行诊断和治疗。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1例脾切除术后的46岁男性患者,入院时主诉为"腹痛、腹胀1年余"。超声内镜示胃底隆起,考虑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间质瘤可能性大。胃部增强CT示胃底部胃壁稍增厚。予抑酸、护胃治疗后,患者症状无好转。患者强烈要求在内镜下切除肿物,遂行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剥离膈下肿物,术后病理证实为种植脾。本例患者通过内镜下NOTES剥离膈下肿物,不仅明确了诊断,而且缓解了症状,使患者免于遭受二次外科手术伤害,对临床有一定借鉴意义。
李颖卢放根刘德良谭玉勇罗敏周雨迁
关键词:脾切除术内镜治疗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