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琴粉
- 作品数:14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被引量:2
- 2020年
- 文章首先阐述了激励机制的基本含义,然后分析了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运用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策略,包括以生为本,有效运用激励机制;以师为导,合理组合激励机制。
- 赵琴粉李旖妮
-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激励机制以生为本
- 生存、延续、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媒介化路径构建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各少数民族在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创造与生成了共同的文化,国家认同因为有了共同的文化基础,才会持久与稳固。在信息化时代,充分发挥传媒的力量来促进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可能会是有效的路径之一,本文回顾了传媒对民族文化的冲击与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反思了传媒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由此提出保护民族文化的传媒路径。
- 杨惠林赵琴粉
- 关键词:大众传媒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国家认同
- 论媒体在传统教育中的责任担当——基于“五道杠少年”黄艺博网络调查的反思
- 2013年
- 本文以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五道杠"少年网络曝光后的跟帖评论,发现事件本身成了网民宣泄社会焦虑和社会怨恨情绪的出口,认为网民由"五道杠"少年转向了对官本位教育、官本位思想、正统教育的批判才是其舆论风暴产生的原因。而一些传统媒体胡作为、乱作为也为舆论风暴起了助推作用,其自省与反思是十分必要的。
- 赵琴粉杨惠林
- 关键词:媒体曝光网络调查
- 顶岗实习教师与家校和谐关系浅论
- 2019年
- 和谐的家校关系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对于顶岗实习教师而言,如何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存在很多难题。本文首先阐明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对顶岗实习教师的调查访谈,了解家校关系现状。最后得出研究结论,提出如何构建顶岗实习教师与家长间和谐家校关系的策略。
- 赵琴粉李胡倩
- 关键词:家校关系
- 全媒体视阈下地方高校广播电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红河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为例被引量:10
- 2015年
- 专业"大而全,小而全"是某些地方高校的真实写照,由于一些高校师资、设备、资源等方面的不足,市场论证不充分,在办学方面只能简单地模仿、盲目地照搬,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只是单纯地复制一些大学的办学思路与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在全媒体时代,地方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能否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办学思路,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向应用型技术性人才转向,加强与地方传媒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 杨惠林赵琴粉
- 关键词:全媒体应用型人才
- 少数民族的媒介化形象研究——以媒介报道中的壮族为例被引量:1
- 2016年
-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应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媒体在报道少数民族时应客观、真实地呈现出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而不是过多地关注少数民族的"奇异"文化来创造、制造媒体"奇观"。本文通过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深度解读了少数民族的媒介形象。媒介反映与再现的群体形象,如果真实、客观、立体,则有利于增强阶层相互理解、化解阶层矛盾、促进社会进步,有利于社会和谐,而放大扭曲的媒介形象则会误导公众,产生认知偏见,导致阶层冲突,引发民族矛盾,阻碍社会发展。
- 杨惠林赵琴粉薛淳元
- 关键词:媒介形象壮族民族团结意识形态
- 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策略探讨被引量:3
- 2010年
- 现在很多高校本科的毕业论文都存在写作时间不够、创新能力不足、论文质量下降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从某些方面来论证如何才能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 赵琴粉
- 关键词:本科
- 微博谣言的传播机制及治理研究
- 2015年
- 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自媒体微博的出现,谣言找到了最好的"传播"平台。文章分析了自媒体时代微博谣言及其传播的方式,提出具体措施,建议改善微博传播环境,规避网络谣言的产生。
- 杨惠林赵琴粉
- 关键词:谣言自媒体意见领袖
- 技术与时代相遇:媒介社会学背景下的算法推荐研究
- 2022年
- 本文在媒介社会学的视角下探讨算法推荐的特征以及伦理风险。结合算法推荐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阐明了算法推荐在满足了信息时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迎合、取悦、凸显了用户主体地位的同时也造成了个人需求与社会需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等方面的冲突与抵牾,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带来挑战。同时提出了技术本质、公民意识、法律制度、传媒公共性四个方面校正、纠偏因算法推荐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 杨惠林李刚存李刚存
- 关键词:不确定性社会价值公民意识传媒公共性
- 大众传媒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基于媒介哲学的分析与思考被引量:1
- 2015年
- 认同问题在近代社会以来,就一直成为研究的显学,尤其是在多民族国家,各种认同问题交错叠加。处于信息化时代的当下,思想多元、价值多元,认同问题更是错综复杂。如何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对国家认同情感的培育与塑造,提升国民国家认同的情感就显得甚为必要。本文把关键节点锁在大众传媒与同家认同的关系上,主要从媒介哲学的理论路径上来探讨大众传媒对国家认同的影响与提升。同时只有在理论上厘清大众传媒与社会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等多方面的关系,才能在后续研究中对于该主题的探讨与拓展提供理论观照与理路支撑。
- 杨惠林赵琴粉
- 关键词:大众传媒国家认同媒介时间媒介现实媒介仪式公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