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饶志国

作品数:40 被引量:375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天文地球
  • 4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同位素
  • 8篇古气候
  • 7篇全新世
  • 7篇黄土
  • 7篇冰期
  • 6篇氧同位素
  • 6篇有机碳同位素
  • 6篇植物
  • 6篇末次冰期
  • 5篇碳同位素
  • 5篇黄土高原
  • 5篇表土
  • 4篇有机质
  • 4篇植被
  • 4篇土壤
  • 4篇夏季
  • 4篇大气降水
  • 3篇同位素记录
  • 3篇剖面
  • 3篇气候

机构

  • 36篇兰州大学
  • 18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清华大学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山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南宁市环境保...
  • 1篇哈密石油基地
  • 1篇广东省地质勘...

作者

  • 40篇饶志国
  • 15篇朱照宇
  • 11篇陈发虎
  • 8篇吴翼
  • 7篇张家武
  • 6篇李英红
  • 5篇黄超
  • 5篇贾国东
  • 5篇刘小康
  • 5篇张晓
  • 4篇段菁春
  • 4篇谭吉华
  • 4篇马永亮
  • 4篇李云霞
  • 4篇贺克斌
  • 4篇杨恬
  • 3篇谢久兵
  • 3篇薛骞
  • 3篇邱世藩
  • 3篇许元斌

传媒

  • 9篇科学通报
  • 9篇第四纪研究
  • 3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环境化学
  • 1篇热带地理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第十届全国第...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北太平洋地区现代植被中C3/C4植物相对丰度与气候条件关系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按照一个统一的方法,即以?24‰和?14‰作为纯C3和纯C4植被下表土总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δ13CTOC)的端元值,利用来自环北太平洋地区的中国东部、澳大利亚以及北美大平原地区的表土δ13CTOC数据,估算了这3个区域现代植被中C3和C4植物的相对生物量贡献比例,并和这3个区域相应的主要气候因素(年均温和年降水量)进行了对比,进而探讨了现代植被中C3/C4植物相对丰度与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条件对C4植物生物量贡献具有决定性影响;然而,即使温度条件满足C4植物生长的需要,随着温度的进一步上升,降水量应相应的下降,C4植物方能保持其优势地位.这一结果与对现代C4植物种属地理分布调查获得的结论基本是一致的.从而,这一结果为上述区域过去地质历史时期C3/C4植物相对丰度变化记录的古环境解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饶志国朱照宇贾国东陈发虎BARTON Loukas张家武强明瑞
关键词:有机质碳同位素气候因素温度降水
北疆阿勒泰泥炭记录的全新世夏季温度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通过对北疆阿勒泰泥炭岩心的精确定年、泥炭纤维素碳同位素分析以及相关的现代过程研究,表明阿勒泰泥炭纤维素碳同位素是一个比较可靠的古温度变化的指示器,进而重建该地区过去11ka以来夏季温度的演化序列.其温度变化表现出早全新世...
黄超饶志国
关键词:古气候碳同位素功率谱分析
南海北缘早-中更新世之交新构造活动及其区域对比被引量:3
2006年
文章根据一系列野外调查和年代测定以及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测试分析,阐述了南海北部早更新世湛江组和中更新世北海组的沉积相、化学组分、磁化率等特征。并描述了该区构造变形、褶皱、断裂和火山活动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在0.9—0.7MaB.P.的早-中更新世转换期间(中国第三大构造-地貌阶梯主隆起期)发生了一系列构造活动.导致了沉积相由海陆交互相向陆相的转变、大陆风化和剥蚀作用的增强、海平面急剧下降、火山强烈喷发以及褶皱、断裂和不整合面的形成。这种事件群发性所指示的构造活化与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记录相似,例如,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华北、华东和西部;同时指示,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不仅导致其自身构造-地貌-气候的剧变,而且引起了周边地区乃至中国和东亚大陆环境的剧变。这种构造运动可能是在气候一构造旋回的规律下,受气候-构造耦合系统的控制,即受内外动力系统的控制,或全球构造系统和全球气候系统的控制。
朱照宇谢久兵郑王琼莫生杨超饶志国周厚云王俊达
关键词:新构造南海北缘
长链正构烷烃主峰碳数作为判别草本和木本植物指标的讨论:来自表土和现代植物的证据被引量:9
2011年
对我国范围内上百个表土的长链正构烷烃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其中62个为本项研究所获得),发现尽管上覆的现代植被类型具有很大差别,但表土中高等植物来源的长链正构烷烃主要以n-C29和n-C31为主峰.同时,对文献中报道的超过300种现代植物长链正构烷烃研究结果的统计表明,无论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还是灌木植物,其长链正构烷烃同样主要以n-C29和n-C31为主峰.综合对现代植物以及表土研究结果的分析,认为表土中长链正构烷烃分子分布特征与来源植被之间的关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较为复杂,两者之间的关系很难用一种简单的模式来确定.
饶志国吴翼朱照宇贾国东HENDERSON Andrew
关键词:表土现代植物
华南地区发育于不同母岩之上的表土磁化率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23
2007年
饶志国朱照宇吴翼杨恬付淑清
关键词:黄土磁化率表土母岩发育深海氧同位素
中国主要排放源颗粒相多环芳烃的成分谱特征被引量:10
2015年
多环芳烃因强烈的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而引起广泛关注,其成分谱是识别和解析污染源的重要基础。文章收集和整理近年来我国学者在中国排放源颗粒相多环芳烃成份谱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根据多环芳烃来源进行分类。经归一化处理后,对不同排放源多环芳烃成分谱的整体特征进行分析,结合不同排放源多环芳烃的特征标志物、环数分布以及特征比值,初步得到基于统计意义的成分谱和特征比值,对传统参考值的科学性进行验证,为以后的源解析工作提供重要基础。
李英红谭吉华段菁春马永亮贺克斌饶志国
关键词:多环芳烃排放源成分谱
11.5 ka BP以来北疆阿勒泰泥炭纤维素碳同位素记录及其可能的古气候意义和驱动机制
我国内陆干旱地区(如新疆地区)的古气候研究仍然面临很大争议:一些研究结果认为该区域主要受到西风环流的影响、夏季风的影响非常微弱;一些研究则认为夏季风强盛时期,其可以深入该地区,从而对该区域的古气候演化造成强烈的影响;还有...
黄超饶志国
黄土高原西部地区黄土地层有机质主要来源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黄土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决定其稳定碳同位素(δ13Corg.)能否应用于重建过去C3/C4相对丰度变化及相应的古气候变化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如若黄土地层当中的有机质主要由粉尘携带而来,而非当地植被,显然其δ13Corg.不是一个局地植被过去C3/C4相对丰度变化及古气候变化的良好指示器.本文对黄土高原西部地区(六盘山以西)新获得和已发表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尝试对该地区黄土有机质的主要来源进行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该地区黄土地层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当地植被,由粉尘携带而来的有机质贡献量不超过8%,所造成的有机碳同位素变化幅度不超过1.7‰.这些结果说明该地区的黄土地层有机质δ13Corg.是可以用来重建过去C3/C4植物相对丰度及相应的古气候变化的.为了更精确的重建,后续的工作应当更多考虑粉尘搬运过程当中的有机质输入以及粉尘沉积之后的微生物活动的可能潜在影响.
饶志国郭文康薛骞陈发虎
陇西黄土高原东南部地区末次冰期以来C_3/C_4植物相对丰度变化及其区域性剖面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9
2013年
相对黄土高原东部地区而言,处于六盘山以西的陇西黄土高原,其末次冰期以来陆地生态系统中C_3/C_4植物相对丰度变化的研究,不仅已开展研究工作的剖面数量相对较少,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如黄土高原东部地区那样一致。本文对陇西黄土高原东南部边缘区的张家川剖面末次冰期以来的黄土/古土壤地层进行总有机质碳同位素的分析测试,得到的结果表明该剖面全新世古土壤的总有机质碳同位素相对末次冰期马兰黄土更为偏正,这一结果与黄土高原东部地区数个剖面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表明该区域末次冰期向全新世转化过程中,C_4植物相对丰度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进一步将张家川剖面的研究结果与陇西黄土高原其他几个研究剖面进行了对比,发现陇西黄土高原末次冰期以来陆地生态系统中C_3/C_4植物相对丰度变化情况要比黄土高原东部地区更加复杂,很可能在该区域内部还存在一些地区之间的差异,该区域东部和南部地区全新世相对于末次冰期C_4植物相对丰度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该区域西北部地区则很可能末次冰期至全新世都以C_3植物占绝对优势。由于大量现代C_3植物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主要响应于降水量的变化,因此,来源于C_3植物为绝对优势植被的黄土有机质碳同位素很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古降水量的指示器,陇西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序列的有机碳同位素研究还值得进一步加强。
张晓贾鑫饶志国董广辉张东菊
关键词:有机碳同位素C3C4植物
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末次冰期和全新世有机碳同位素变化与C_3/C_4植被类型转换研究被引量:61
2005年
文章利用黄土高原西缘代表性的塬堡剖面有机碳同位素数据,估算了末次冰期以来地表植被中C3/C4植 物的相对丰度,指示出研究区域末次冰期几乎为纯粹的C3植物,而全新世为C3植物占优势的C3和C4混合植被类 型。温度是控制中国黄土高原C4植物是否发生的关键性气候因素,末次冰期向全新世转化过程中存在的某“阈值 温度”控制了两种植被类型的存在。全新世土壤有机碳同位素偏正于末次冰期,符合前人研究得到的认识。末次 冰期间冰段(MIS3)至盛冰期,土壤有机碳同位素为偏正变化趋势,符合现代C3植物本身随气候条件改变的碳同位 素组成变化。研究表明,利用黄土-古土壤有机碳同位素进行古气候变化研究,不能只将有机碳同位素简单的解 释为C3/C4植物相对丰度的变化,在单一植被类型下,还需要考虑植物本身碳同位素组成随气候条件的变化;另外, 研究还说明,我国黄土高原不同地区同时段土壤有机碳同位素值可以不同,其变化可以不具有相同的趋势,因此, 简单将有机碳同位素偏正归因于夏季风增强是值得商榷的。
饶志国陈发虎曹洁张平中张平宇
关键词:黄土高原西部全新世末次冰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