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鲍秀琦

作品数:54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主题

  • 17篇细胞
  • 10篇蛋白
  • 10篇双环醇
  • 8篇帕金森
  • 7篇红花
  • 7篇藏红花
  • 6篇药物
  • 5篇色素类
  • 5篇活性
  • 5篇阿尔茨海默症
  • 4篇炎症
  • 4篇神经退行性
  • 4篇神经退行性疾...
  • 4篇神经炎
  • 4篇神经炎症
  • 4篇生物碱
  • 4篇天然药
  • 4篇天然药物
  • 4篇退行性疾病
  • 4篇鞘脂

机构

  • 39篇中国医学科学...
  • 8篇暨南大学
  • 4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广西中医学院...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中南大学
  • 1篇航天中心医院
  • 1篇郑州大学第五...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国药一心制药...

作者

  • 52篇鲍秀琦
  • 44篇张丹
  • 20篇孙华
  • 13篇臧彩霞
  • 8篇姚新生
  • 7篇刘宁
  • 7篇于洋
  • 6篇李芳芳
  • 5篇高昊
  • 5篇泰文娇
  • 5篇屈晶
  • 5篇郑远鹏
  • 4篇马洁
  • 4篇张东明
  • 4篇李创军
  • 4篇倪阳
  • 4篇刘威
  • 3篇张金兰
  • 3篇王亚丹
  • 3篇庾石山

传媒

  • 10篇中国药物警戒
  • 5篇药学学报
  • 5篇中国药理学与...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药理学会...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药理通讯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药理学会...
  • 1篇中国药理学会...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8篇2018
  • 5篇2017
  • 10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聚苄基异喹啉生物碱、其制法和药物组合物与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三聚苄基异喹啉生物碱、其制法和药物组合物与用途,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从蝙蝠葛中获得的一组三聚苄基异喹啉生物碱,分别是化合物:menidaurine E、menidaurine F、menidaurine G...
屈晶张丹季鸣金晶鲍秀琦臧彩霞陈龙代明珠
文献传递
双环醇改善荷瘤动物生存状态的实验研究
2015年
目的双环醇单用及与抗肿瘤药物合用对小鼠生存状态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皮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悬液后第6天开始灌胃给予双环醇(200 mg·kg-1×7),并在给药第1天和第6天,分别腹腔注射阿霉素(8 mg·kg-1×2)、环磷酰胺(70 mg·kg-1×2),于末次给药后24 h,随机取6只动物剥瘤称重,其余动物记录死亡率。C57BL/6小鼠皮下接种Lewis肺癌后第9天开始灌胃给予双环醇(150 mg·kg-1×14),观察动物状态并记录死亡情况。C57BL/6小鼠皮下接种B16-F10黑色素瘤后第5天开始灌胃给予双环醇(50 mg·kg-1×18,100 mg·kg-1×18),观察动物状态并记录动物死亡情况。实验过程中同时设抗肿瘤药物对照组和荷瘤空白对照组。结果双环醇单用在荷S180肉瘤小鼠模型和荷B16-F10黑色素瘤小鼠模型均能显著延长动物的中位生存期,提高实验周期内动物的存活率。在荷Lewis肺癌小鼠模型,双环醇未显示良好的延长中位生存期的活性。双环醇与阿霉素或环磷酰胺合用,均对后者的抑瘤活性有略增加的作用。双环醇与阿霉素合用能进一步延长动物的中位生存期,提高实验周期内动物的存活率。双环醇与环磷酰胺合用,无进一步改善小鼠生存状态的作用。结论双环醇单用或与抗肿瘤药物合用,有延长荷瘤动物中位生存期,改善动物生存状态的活性,值得进一步关注。
王少媛刘宁余凌虹魏怀玲鲍秀琦张丹孙华
关键词:双环醇阿霉素环磷酰胺抗肿瘤小鼠
藏红花色素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本发明涉及一系列藏红花色素类化合物及其在防治阿尔茨海默症方面的相关药理应用。以中药栀子为原料,通过多种分离方法得到一系列藏红花色素类化合物,以体外细胞实验筛选具有保护过氧化氢(H<Sub>2</Sub>O<Sub>2</...
姚新生于洋张丹倪阳鲍秀琦李林臧彩霞高昊郑远鹏
PPARγ激动剂筛选细胞模型的构建及验证姜黄素为PPARγ天然激动剂的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构建过氧化小体增殖剂激活型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t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γ)激动剂筛选细胞模型,验证姜黄素是不是PPARγ的天然激动剂,结合可能的PPARγ路径机制分析姜黄素在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利用电转染技术在U937(自身不表达PPARγ)细胞中共转染PPARγ表达质粒加报告质粒(PPARγ激动剂筛选细胞模型)及单独转染报告质粒;在不同组别的细胞中分别加入吡格列酮(PPARγ已知激动剂)和不同浓度的姜黄素(10μmol/L、20μmol/L和30μmol/L)后测定报告质粒中虫荧光素酶表达活性。结果共转染细胞组加入吡格列酮20μmol/L后荧光强度较对照组荧光强度增加3.8倍,差异显著(P<0.01),单独转染PPARγ报告质粒细胞组,加入吡格列酮未导致荧光增强;共转染细胞组加入不同浓度的姜黄素(10μmol/L、20μmol/L和30μmol/L)后,3种不同浓度的姜黄素较对照组荧光增加的倍数分别为1.52、2.38和2.97,各组别浓度的姜黄素和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1);其中低浓度姜黄素组明显低于中高浓度姜黄素组(P<0.01),高浓度姜黄素组较中浓度姜黄素组高,但无差异显著性(P>0.05);单独转染PPARγ报告质粒细胞组加入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后均未导致荧光增强。结论将PPARγ表达质粒和报告质粒共转染U937细胞可作为PPARγ激动剂的细胞筛选模型,姜黄素是PPARγ的天然激动剂,姜黄素可能通过激活PPARγ而在脑血管病的防治中发挥作用。
刘尊敬鲍秀琦贾树红胡跃强张炎张玉虎焦劲松田朝晖
关键词:PPARΓ姜黄素激动剂脑血管病
系统生物学方法研究金龙胶囊逆转A549细胞对紫杉醇耐药的机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利用系统生物学技术分析抗肿瘤中药复方金龙胶囊逆转A549细胞对紫杉醇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取金龙胶囊干预组及空白对照组的A549/Paclitaxel耐药细胞系样本进行基因芯片检测,通过对比获得差异基因;使用一步过连通测算和多步骤隐藏节点测算获取拓扑基因;采用富集分析法分析其生物学功能;借助MetaCore平台构建分子机制网络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金龙胶囊干预组共有203个差异基因(倍数>2),416个拓扑基因,分子机制网络图提示,金龙胶囊的靶点主要集中在细胞周期调控和免疫应答等。结论金龙胶囊通过对肿瘤细胞周期调控和免疫调节发挥逆转A549/Paclitaxel细胞对紫杉醇的耐药作用。
黄卉李玉珍岳贵娟王秋玲宇川川鲍秀琦李心
关键词:金龙胶囊耐药逆转系统生物学A549紫杉醇
小胶质细胞上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Src通过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蛋白调节神经炎症的机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小胶质细胞上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Src通过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编码的PTEN蛋白调节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神经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LPS诱导小胶质细胞系BV2,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水平评价PTEN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评价神经炎症反应;加入PTEN抑制剂以及Src的小干扰RNA后,观察神经炎症反应的变化,研究Src调控神经炎症机制。结果 LPS诱导BV2细胞激活后,Akt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01),肿瘤坏死因子-α释放量显著增多(P<0.001),即引起明显的神经炎症反应。而抑制PTEN蛋白活性后,LPS诱导的Akt磷酸化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炎症因子释放量进一步增多(P<0.001);干扰Src基因后,Src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01),同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释放量与未干扰Src组相比明显减少,炎症反应减轻(P<0.001);PTEN和Akt磷酸化水平也明显下降(P<0.001)。结论在小胶质细胞上Src激酶可能通过调节PTEN蛋白活性调控神经炎症反应。
操胜男余文雯臧彩霞鲍秀琦孙华张丹
关键词:SRC激酶神经炎症小胶质细胞
藏红花色素类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或改善抑郁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藏红花色素类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或改善抑郁症的药物中的应用,涉及抑郁症药物领域。研究发现藏红花色素类组合物可以显著拮抗利血平所致的小鼠上眼睑下垂、显著改善运动不能的情况、显著降低悬尾不动时间、以及增加糖水偏好...
姚新生张丹于洋鲍秀琦鲁丹臧彩霞盛婵娟
文献传递
神经变性构象病与热休克蛋白被引量:2
2010年
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是由蛋白质错误折叠和聚集引起的,这类疾病统称为神经变性构象病。基因突变、环境因素以及蛋白质质控系统(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和自吞噬-溶酶体系统)功能的失常,都能导致蛋白质错误折叠并聚集而引发疾病。本文综述了引起蛋白质错误折叠和聚集的相关因素和机制、蛋白质错误折叠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以及诱导热休克蛋白作为一种新途径治疗神经变性构象病的研究进展。
孔祥臣鲍秀琦刘耕陶
关键词:Β-淀粉样蛋白Α-突触核蛋白热休克蛋白
水溶性联苯类化合物WLP-S-14在实验性肝损伤模型中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考察新型水溶性联苯类化合物WLP-S-14在3种实验性小鼠肝损伤模型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4)、刀豆蛋白A(Con A)诱发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WLP-S-14(100、200 mg·kg-1)在给予肝毒性物质前2天连续3次腹腔注射给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及AST水平。建立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联合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诱发的荷瘤小鼠肝损伤模型,WLP-S-14(100、200 mg·kg-1)腹腔注射给药,连续7天,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状态,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及AST水平,同时计算抑瘤率并观察动物死亡情况。结果在CCl4诱导的急性中毒性肝损伤模型,WLP-S-14 100 mg·kg-1对CCl4引起的小鼠血清ALT、AST的升高均有显著降低作用,WLP-S-14 200mg·kg-1对ALT的降低作用显著,对AST仅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在Con A诱导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中,WLP-S-14 100、200mg·kg-1可显著降低Con A引起的血清ALT、AST升高,200mg·kg-1活性略优于同剂量的双环醇组;在L-OHP联合5-FU诱发的荷瘤小鼠药物性肝损伤模型,WLP-S-14100、200mg·kg-1对L-OHP/5-FU引起的荷Lewis肺癌小鼠肝脏损伤表现显著改善作用,能降低血清ALT、AST水平,改善肝脏病理状态。WLP-S-14 100 mg·kg-1对L-OHP/5-FU的抑瘤率无降低作用,且能改善小鼠因L-OHP/5-FU而引起的体重下降状况。结论新型水溶性联苯类化合物WLP-S-14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小鼠肝损伤均显示显著的保护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苗露阳童元峰吴松魏怀玲鲍秀琦张丹张予阳孙华
关键词:双环醇水溶性肝损伤
神经酰胺类鞘脂及其代谢通路参与免疫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作用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神经酰胺类鞘脂及其代谢通路在慢性免疫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PS)0.5 m L/次,每周2次,连续注射10周,诱导大鼠慢性免疫性肝纤维化,空白对照组大鼠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利用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病理检测、超声影像检查及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等判断肝纤维化形成及程度。HPLC-MS/MS分析血清鞘脂、特别是神经酰胺类鞘脂的含量;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鞘脂代谢通路主要代谢酶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SD大鼠给予PS后第4周,肝脏出现轻度纤维化。在第6,8周,肝超声检查出现纤维化造影,血清透明质酸和肝羟脯氨酸的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至第10周,可见假小叶形成。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清多个鞘脂类成分,包括神经酰胺、糖基化神经酰胺含量发生明显改变。在神经酰胺的变化中,Ce(r18∶1)含量在第4周显著降低,后升高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仍显著降低;Cer(22∶0),Cer(24∶1)的含量在第6周明显升高,至第8周、第10周,含量显著升高。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神经酰胺代谢通路主要代谢酶的表达变化,神经酰胺合成酶2(Cer S2)表达显著升高。结论神经酰胺类鞘脂可能参与了慢性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Cer S2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正在进行中。
李芳芳刘宁刘威鲍秀琦张丹孙华
关键词:肝纤维化神经酰胺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