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晓薇 作品数:21 被引量:55 H指数:3 供职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矿业工程 更多>>
翻译专业学生“语言服务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3 2020年 为了培养高质量语言服务人才,文章论述了翻译专业学生"语言服务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包括明确应用型翻译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面向"语言服务能力"培养,构建课程体系;围绕"语言服务能力"培养,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革教学管理机制四个方面。 关晓薇基于语义模式分解的英语介词语义分析和汉译 被引量:4 2007年 在研究英语介词相关短语和句式的基础上,给出了语义模式的概念,构建了介词相关短语语义模式库、相关句式语义模式库、主虚量库和固定搭配知识库。根据介词相关短语语义模式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模式分解的介词语义分析和汉译算法,结合相关句式语义模式库和固定搭配知识库,对英语介词进行语义分析和汉译。实验表明,利用该文方法能有效解决英语介词汉译的问题。 关晓薇 高庆狮 张荣鑫关键词:语义模式 介词 关于翻译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2017年 文章对翻译硕士的培养方向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目前影响翻译硕士质量的因素,在综合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翻译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关晓薇关键词:翻译硕士 研究生培养 文化图式视域下《资治通鉴》典故英译研究 2022年 《资治通鉴》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其中有大量典故,蕴含丰富文化图式,西方读者阅读时可能无法完全理解。本文旨在统计分类书中典故,引入文化图式理论具体分析其翻译策略。研究发现,《资治通鉴》中典故共有语典与事典两大类,事典又有儒学典故、历史典故和文学典故三类,运用文化图式理论的一一对应法、交叉对应法和零对应法可以翻译,引入了新的视角,丰富了典故的翻译研究。 李悦 关晓薇关键词:《资治通鉴》 典故 文化图式 翻译策略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数据驱动学习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发展趋势,数据驱动学习已成为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必然趋势。同传统的外语教学相比,数据驱动学习具备"自主学习"、"真实语言输入"、"自我探索发现"、... 关晓薇 吴卓娅关键词:数据驱动学习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多媒体网络环境 文献传递 《资治通鉴》英译中哲学概念术语的概念重构 2019年 中国典籍中的哲学概念术语展现了古代哲人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和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术语翻译是典籍翻译的一个重要领域,如何将这些术语正确引入目标语,并引起目标语读者的情感共鸣,是术语翻译面临的重要挑战。研究以《资治通鉴》中经典概念术语“礼”、“道”、“理”为研究对象,基于方志彤和张磊夫两位的《资治通鉴》英译本,分析了译者在英译哲学概念术语时运用的翻译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译者在英译哲学概念术语时进行了概念重构,体现了不同程度的概念整合倾向,以期增加译文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对中国传统哲学概念术语外译具有借鉴意义。 关晓薇 刘琦 谢灯峰关键词:《资治通鉴》 翻译策略 接受美学视域下《资治通鉴》中服饰术语英译的研究 2022年 本文选取《资治通鉴》两个英译本中服饰术语英译为案例分析的对象,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分析两位译者的翻译方法和译文的接受效果。研究发现,两位译者使用的翻译方法包括功能对等、直译、直译加文内注释和描述性对等等方法。在探究译文接受效果时,发现功能对等翻译会导致审美距离过小,视域融合难以实现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建议,在典籍英译时译者应尽可能保留源语文化术语,构建合适的审美距离,以达到视域融合,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丁慧 关晓薇关键词:接受美学 视域融合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典籍翻译——以《资治通鉴》中的“礼”和“德”有关词语翻译为例 2022年 张磊夫的《资治通鉴》节译本对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看,张磊夫大体上适应了《资治通鉴》翻译生态环境的要求。译者适应了原语生态环境,采用词性转化,增译,归化,异化等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实现了语言、文化、交际的“三维”转换,从而成功地保留了《资治通鉴》原文的语言风格,准确地传递了原文的文化意义,有效地达到了文化交流的目的。 赵小风 关晓薇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资治通鉴》 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观照下的机器智能 2024年 在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视域下,机器被定义为缺乏面相知觉能力的“面相盲人”和不具有意向性的“意义盲人”,由于机器无法具身化的参与到“语言游戏”中因而不存在思维。维特根斯坦强调机器只是在遵守一种机械式的程序,非语境化的机器智能只有回归了语言的实践才能够消解“遵守规则”这一悖论。同时机器翻译在“语言游戏”中也面临着语义困境,只有实现人工智能语境化的语义识别才能消除句法与语义的内生对立,解决语义歧义,输出带有自然属性的语义内容。维氏的语言哲学思想对指导具身机器智能科学的发展路径以及机器翻译机制的迭代方向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关晓薇 郭姿菲关键词:维特根斯坦 语言哲学 机器翻译 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明德”与“思辨”——以《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为例 被引量:41 2021年 面向新时代,做好教材研发与任务点设计是落实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依托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理念,遵循反向设计原则,以"明德"为目标,基于主题"元素大纲",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主线,融入爱国、友善、平等、公正等主题,研发教学材料;以"思辨"为牵引,基于Webb的知识深度理论框架、Bloom的认知过程维度模型以及Hess et al.的认知能力矩阵模型,通过"问题导入""思辨拓展"等路径研发深度学习任务,探索如何把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及培养跨文化和谐共处和全球治理能力有效融合,以实现大学英语课程育人育才相统一的目标。 李秀英 寇金南 关晓薇 刘靖关键词:明德 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