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原存信

作品数:14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循经
  • 6篇循经感传
  • 6篇经络
  • 6篇感传
  • 3篇循经感传现象
  • 3篇皮肤
  • 3篇微循环
  • 3篇经穴
  • 2篇针灸
  • 2篇皮肤电阻
  • 2篇气功
  • 2篇甲皱
  • 2篇甲皱微循环
  • 1篇点特征
  • 1篇电测
  • 1篇电测量
  • 1篇血液微循环
  • 1篇压痛
  • 1篇压痛点
  • 1篇脏腑

机构

  • 8篇安徽中医学院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安徽省医学情...
  • 1篇安徽省针灸医...

作者

  • 14篇原存信
  • 10篇邢江淮
  • 4篇顾新建
  • 4篇刘维平
  • 2篇闫怀士
  • 2篇许冠荪
  • 1篇周宜轩
  • 1篇孙弼纲
  • 1篇金文秀
  • 1篇王振玖
  • 1篇刘俊英
  • 1篇李人明
  • 1篇潘明宠
  • 1篇沈德凯
  • 1篇李怡凡
  • 1篇陈蓓
  • 1篇周逸平
  • 1篇施瑾
  • 1篇孟昭威
  • 1篇张道芹

传媒

  • 3篇中国针灸
  • 2篇安徽医学
  • 2篇安徽中医学院...
  • 2篇针灸学报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年份

  • 1篇2005
  • 1篇1997
  • 2篇1995
  • 1篇1994
  • 4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89
  • 2篇198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功对经络系统的平衡调节作用
1992年
用经络失衡仪对72例慢性疾病患者两上肢三阴、三阳经线皮肤电阻失衡水平和偏离中位值进行观察和分析表明:患者经气功锻练后,各种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心包经、三焦经、小肠经、大肠经失衡水平降低,唯肺经失衡水平升高;除左侧心经和右侧三焦经外,其余10条经线偏离中位值均减少。说明气功能调整经络系统的平衡,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邢江淮原存信徐安岷顾新建刘维平
关键词:气功经络系统皮肤电阻
压痛点特征之研究被引量:3
1995年
对258例患者671组压痛点和对照点的电位测量表明,其平均电位和最高电位.压痛点均大于对照点,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P<0.05)和非常显著性(P<0.01)差异。压痛点85.4%在循经线上。循经线上的压痛点有86.9%为穴位。本文还分析了压痛点与经络、穴位和脏腑之间关系,探讨了经络实质,认为经络系统与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邢江淮原存信
关键词:压痛点经络脏腑神经系统
防冻散的临床疗效及实验观察
1989年
冻疮是冬季的常见皮肤病。笔者运用中医外治法研制成防冻散,放置在专制的手套(简称保健手套)内,于1985年及1986年冬季对93例冻疮患者临床使用观察。并随意选择31例冻疮患者,以问样条件和要求,给未放防冻散的专制手套(简称普通手套)
周宜轩孙弼纲刘俊英祁谷良倪正顾亚夫原存信
关键词:临床疗效常见皮肤病甲皱微循环血液微循环显效率痊愈率
循经感传时皮肤微循环的观察被引量:11
1994年
本文观察了30例正常人循经感传时皮肤微循环状态、皮肤温度的变化。通过360经次的对照观察发现,循心包经感传出现前后,上述变化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循经感传时皮肤微循环形态及功能的变化,皮肤温度的变化,血流量的增加具有循经趋势。提示,循经感传的形成有外周实质性生理活动的存在,从微循环调节机制来看,与神经、神经体液性调节有密切关系。
原存信陈蓓邢江淮施瑾
关键词:循经感传皮肤针灸效应
人体经络静电荷检测研究被引量:6
1997年
在经络静电荷检测基础上,研制了高灵敏微型静电荷传感器系统。在112名正常自愿者的十二经脉五腧合穴和足阳明胃经静电荷检测,发现正常状态下经络呈负电性(-7.87×10-3~-9.61×10-13C),经脉失衡度<9.06%;而在病理状态下(胃疾患)454例,经脉负电性小于正常人,失衡度在足三里穴达24.09%,稳定性差。又以胃电图离散度(CV)分析,正常人空腹时,CV<20%~30%。胃疾患者CV>30%~40%。进餐负荷实验后,正常人CV变化不大,而胃疾患者CV有显著意义增大,结果表明,经络静电荷检测可反映经络脏腑相关的规律,胃电图离散度与经络电荷失衡度有某种相关性。
许冠荪王振玖张道芹原存信顾新建刘维平
关键词:经络离散度
针灸治疗痛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1991年
本实验将150例痛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针灸组、热敷组)进行治疗,作了450例次的对照观察,证明按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灵活地施行不同的针刺手法,治疗痛症的临床疗效是客观可靠的。
原存信邢江淮闫怀士
关键词:痛症针灸辨证论治
疾病传变与经穴失衡规律的观察被引量:12
1995年
疾病传变与经穴失衡规律的观察邢江淮,原存信,顾新建,刘维平(安徽中医学院,合肥230032)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实,脏腑疾病,可在相应皮肤经穴呈现低电阻和高电位的特性。同时发现,这种电阻和电位的改变在左右同名经上出现明显的电阻差和电位差,用平衡原理解...
邢江淮原存信顾新建刘维平
关键词:疾病传变经穴三焦经皮肤电阻大肠经风寒型
以甲皱微循环指标对循经感传现象的观察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以甲皱微循环指标,对循经感传现象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循经感传到达经络所属指端后,甲皱微循环管袢数增多、长度及袢顶宽度增加、微血流速度加快,与循经感传出现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小于0.05,0.05,0.01,0.001,提示,循经感传的形成,在外周必有其固定的生理过程.本研究为建立循经感传现象客观显示新方法及揭示经络实质提供了实验依据。
原存信朱崇斌施瑾
关键词:经络甲皱微循环循经感传
循经感传皮肤温度的观测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通过30例循经感传者右侧前臂段,循经皮肤温度360次对照观测,发现观测部位皮肤温度有伴随感传出现而变化的循经性.提示,循经感传在外周似有实质性生理功能活动的存在,影响局部皮肤微循环状态.联系我们既往的研究,认为循经感传的形成是“中枢”和“外周”共同综合作用的结果.
原存信邢江淮李人明施瑾
关键词:循经感传皮肤温度经络
循经感传形成机理的研究——气功诱发循经感传现象的观察分析
<正>我们对35例气功锻练有素的成年人右侧心包经,大肠经、胃经和胆经,通过气功诱发循经感传进行了840经次的观察,结果是: 1.气功诱发前循经感传各类型的出现率为:显著型2.14%,较显著型21.07%,不显著型76.7...
原存信邢江淮李人旺阎长瀛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