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江淮
- 作品数:18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机械工程更多>>
- 气功对经络系统的平衡调节作用
- 1992年
- 用经络失衡仪对72例慢性疾病患者两上肢三阴、三阳经线皮肤电阻失衡水平和偏离中位值进行观察和分析表明:患者经气功锻练后,各种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心包经、三焦经、小肠经、大肠经失衡水平降低,唯肺经失衡水平升高;除左侧心经和右侧三焦经外,其余10条经线偏离中位值均减少。说明气功能调整经络系统的平衡,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 邢江淮原存信徐安岷顾新建刘维平
- 关键词:气功经络系统皮肤电阻
- PCE-B型多功能电针治疗仪的研制被引量:4
- 1993年
-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历代医家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使用针灸疗法防病治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使古老的针灸技术发扬光大,我们运用现代电子技术研制出PCE-B型多功能电针治疗仪。
- 顾新建邢江淮刘维平余新欣邱尚
- 关键词:电针治疗仪针灸器械
- 压痛点特征之研究被引量:3
- 1995年
- 对258例患者671组压痛点和对照点的电位测量表明,其平均电位和最高电位.压痛点均大于对照点,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P<0.05)和非常显著性(P<0.01)差异。压痛点85.4%在循经线上。循经线上的压痛点有86.9%为穴位。本文还分析了压痛点与经络、穴位和脏腑之间关系,探讨了经络实质,认为经络系统与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 邢江淮原存信
- 关键词:压痛点经络脏腑神经系统
- 经穴电测量及与疾病关系探讨
- <正>新近研制的“DF——穴位电阻测量仪”在工艺上作了重大改进,使探测电极起始压力保持相对恒定,克服和减少了因压力带来的干扰因素。我们用该仪器对穴位、非穴位以及经线的电特性进行了测量,观察了正常人和患者穴位的电学变化。共...
- 邢江淮原存信徐安岷
- 文献传递
- 针灸治疗痛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1991年
- 本实验将150例痛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针灸组、热敷组)进行治疗,作了450例次的对照观察,证明按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灵活地施行不同的针刺手法,治疗痛症的临床疗效是客观可靠的。
- 原存信邢江淮闫怀士
- 关键词:痛症针灸辨证论治
- 疾病传变与经穴失衡规律的观察被引量:12
- 1995年
- 疾病传变与经穴失衡规律的观察邢江淮,原存信,顾新建,刘维平(安徽中医学院,合肥230032)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实,脏腑疾病,可在相应皮肤经穴呈现低电阻和高电位的特性。同时发现,这种电阻和电位的改变在左右同名经上出现明显的电阻差和电位差,用平衡原理解...
- 邢江淮原存信顾新建刘维平
- 关键词:疾病传变经穴三焦经皮肤电阻大肠经风寒型
- 循经感传皮肤温度的观测被引量:1
- 1992年
- 本文通过30例循经感传者右侧前臂段,循经皮肤温度360次对照观测,发现观测部位皮肤温度有伴随感传出现而变化的循经性.提示,循经感传在外周似有实质性生理功能活动的存在,影响局部皮肤微循环状态.联系我们既往的研究,认为循经感传的形成是“中枢”和“外周”共同综合作用的结果.
- 原存信邢江淮李人明施瑾
- 关键词:循经感传皮肤温度经络
- 循经感传形成机理的研究——气功诱发循经感传现象的观察分析
- <正>我们对35例气功锻练有素的成年人右侧心包经,大肠经、胃经和胆经,通过气功诱发循经感传进行了840经次的观察,结果是: 1.气功诱发前循经感传各类型的出现率为:显著型2.14%,较显著型21.07%,不显著型76.7...
- 原存信邢江淮李人旺阎长瀛
- 文献传递
- 哮喘病及不同期型经穴失衡水平的观察
- 1992年
- 近年来,皮肤电阻研究证实,经穴区皮肤电呈现出一种低电阻和高电位的电特性。当脏腑有疾时,这种电阻和电位的改变在左右两侧同名经上反应并非一致,常表现出明显的电阻差和电位差。用平衡原理解释,两侧经线不平衡,即“经穴失衡”现象。利用这种经穴电阻改变的程度,以判断相应脏腑经络机能状态。我们观察了正常人和哮喘病患者的经穴失衡水平,并分析了哮喘病患者及其不同期型的经穴失衡水平与正常失衡水平之间关系,以探讨经络的平衡机理,研究经络实质。方法一、观察对象与分组 1、正常组:共55例,男28例,女27例,年龄18-25岁,经体格检查,均为健康青年人。 2、哮喘病组:共40例,均为感染型支气管哮喘病人,男,24例,女16例,病程为2-60年,
- 邢江淮原存信顾新建刘维平闫怀士
- 关键词:经穴哮喘
- PCE-88A型程控电针仪治疗172例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观察
- 1994年
- 本文用PCE-88A型程控电针仪治疗了172例神经系统疾病,总有效率为97.3%。结果表明:各种疾病治疗时所用的刺激强度是有差异的,小儿麻痹证为最大,中风后遗症次之,坐骨神经痛最小,同时还观察到,患侧随疾病的逐步好转,电针刺激强度逐渐降低。
- 汪润生邢江淮
- 关键词:针刺疗法神经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