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玖
- 作品数:110 被引量:288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中国近世历史理论的三次飞跃——从今文经学的复兴到唯物史观的确立
- 2024年
- 所谓“近世”,指鸦片战争前后至1949年这一历史时期。历史理论,是关于客观历史的理论认识,它与以历史学为对象的理论认识是有区别的。为了进行区分,后者被称作“史学理论”。当然,二者也有联系。对于它们的联系,学术界已多有论述,此不赘论。历史理论的核心是历史观,即对历史的原则性解释。本文拟以历史观为中心,考察中国近世历史理论的三次演化。
- 周文玖
- 关键词:今文经学史学理论鸦片战争前后唯物史观原则性
- 通识 专精 信念——瞿林东教授著《20世纪中国史学散论》读后
- 2009年
- 瞿林东教授勤于笔耕,著述丰富。他在中国古代史学史研究取得大量成果的基础上,对20世纪中国史学的研究又表现出特殊的重视。近十多年来,不断发表关于20世纪中国史学的长篇大作,在史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瞿教授选取有代表性的论文24篇,另选2篇作为附录,结集为《20世纪中国史学散论》(以下简称《散论》)。
- 周文玖
- 关键词:中国史学唯物史观
- 傅斯年、朱希祖、朱谦之的交往与学术被引量:10
- 2006年
- 傅斯年,朱希祖,朱谦之均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有紧密的关系。在北京大学期间,朱希祖是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系主任,傅斯年和朱谦之则是北京大学非常出名的学生。以后,傅斯年、朱谦之、朱希祖先后到中山大学任教,都对中山大学史学系有所贡献。三人当中,二朱在中山大学曾是同事。朱谦之对傅斯年的学术思想有较多的评论,认为傅斯年是“发展式的历史”的第三阶段的第二小阶段的代表人物,既指出了他比文献考证派的优胜之处,又指出了他的局限性。朱希祖与傅斯年在明成祖生母问题上有过争论。这些评论和争鸣,既表现出他们各自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也反映出近代学人错综复杂的学术关系。
- 周文玖
- 关键词:傅斯年
- 科学地评价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兼谈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被引量:1
- 2004年
- 周文玖
- 关键词: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治学方法
- 朱谦之的史学理论及其史学史研究——以在中山大学的教研活动为中心被引量:6
- 2005年
- 朱谦之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20世纪30年代,他担任中山大学史学系主任,创办《现代史学》杂 志,开展现代史学运动,讲授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很有影响。其《现代史学概论》一书,集中反映了他关于史学理论 和史学史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历史学总论、史学史、史学在科学中的地位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历史学方法论等。
- 周文玖
- 关键词:史学理论史学史
- 中国史学史学科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重读金毓黻先生《中国史学史》被引量:6
- 2003年
- 金毓黻1944年出版的《中国史学史》是一部名著,在中国史学史的学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揭示了该书的撰述经过,分析了作者的写作旨趣,论述了它的成就和不足,认为它是中国史学史学科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 周文玖
- 关键词:金毓黻《中国史学史》史学史学科形成
- 学术期刊的崇高使命
- 2021年
- 一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5月9日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虽然文字不多,但意蕴丰富。信中一方面肯定了该编辑部的办刊成绩,另一方面也向全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提出了办刊指针和殷切希望。第一,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肩负着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的重大任务。中华文明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人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宝贵贡献,需要保存、延续和发扬光大。这不仅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对世界的繁荣和稳定,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 周文玖
- 关键词:中华文明文化遗产崇高使命办刊
- 顾炎武史学思想研究
- 周文玖
- 从“中华民族是一个”到“多元一体格局”民族理论--关于中国民族理论发展的史学史考察
- 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在20世纪得到空前的加强。抗日战争初期,顾颉刚在昆明《益世报》创办《边疆周刊》,并发表文章《中华民族是一个》,从而引起了众多学者的争论。顾氏提出这一命题,既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又有特定的时局环境。傅斯年、...
- 周文玖张锦鹏
- 关键词:民族问题中国通史历史编纂
- 史家三巨擘 同门而异彩--傅斯年、范文澜、金毓黻的交往及学术人生论析被引量:2
- 2015年
- 傅斯年、范文澜、金毓黻都是出身于北京大学国文门的著名史学家,都曾师从黄侃,得到黄侃的赞赏。但他们从北大毕业后,与黄侃关系亲疏不一。金毓黻与黄侃关系最笃,范文澜次之,傅斯年最淡。傅斯年、范文澜都有明确的政治立场,代表了史学发展之两翼,且在各自的学术机关居于领导地位。金毓黻与他们二人均有交往,对其学术亦有自己的评论,治学能谨守绳尺,本师说以为学,依违于二人之间。但国学功底深厚,重视民族气节以及对民族文化抱有深厚的情感,是他们立身行事以及学术著述的共同特点,反映了早年共同的师承对其学术的深层影响。
- 周文玖
- 关键词:傅斯年金毓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