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小平

作品数:56 被引量:199H指数:9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1篇磁共振
  • 18篇成像
  • 13篇磁共振成像
  • 12篇血管
  • 8篇缺血
  • 8篇卒中
  • 7篇血性
  • 7篇中动脉
  • 7篇综合征
  • 7篇急性
  • 7篇大脑
  • 7篇大脑中动脉
  • 6篇动脉
  • 6篇动脉自旋标记
  • 6篇血管造影
  • 6篇造影
  • 6篇缺血性卒中
  • 6篇自旋标记
  • 5篇MRI表现
  • 4篇烟雾病

机构

  • 56篇南昌大学第二...
  • 3篇清华大学
  • 2篇江西省儿童医...
  • 2篇江西省劳动卫...

作者

  • 56篇唐小平
  • 41篇肖新兰
  • 25篇尹建华
  • 17篇龚良庚
  • 10篇王志强
  • 6篇顾太富
  • 4篇袁爱梅
  • 4篇舒婷
  • 4篇于建华
  • 3篇习卫民
  • 3篇涂江龙
  • 3篇漆学良
  • 3篇叶印泉
  • 3篇黄江龙
  • 2篇刘元元
  • 2篇张冉
  • 2篇汪庆余
  • 2篇曾朝霞
  • 2篇徐琳
  • 2篇曾梦华

传媒

  • 9篇临床放射学杂...
  • 5篇中华放射学杂...
  • 5篇放射学实践
  • 4篇中国临床医学...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CT和M...
  • 2篇功能与分子医...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江西医药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海军军医大学...

年份

  • 2篇2025
  • 8篇2024
  • 7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0篇2017
  • 1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先天性锥体束不交叉至同侧偏瘫的Trousseau综合征1例
2024年
患者女,75岁。三年前咳嗽、咳痰一月余,CT显示左肺门占位,左肺上叶部分支气管闭塞伴肺组织缩小实变(图1),病理诊断为肺癌(图2),在靶向治疗过程出现左手无力就诊。查体:心率:57次/min,血压:134/82 mmHg,手指伸、指屈肌2级,伸腕、腕屈肌2级,神志清。实验室检查:CA199>700.00U/ml,D-二聚体:86.82mg/L,纤维蛋白原(FIB):5.47 g/L,凝血酶原时间:16.8 s。
胡鹏鑫唐小平熊瑞芳
关键词:TROUSSEAU综合征磁共振成像
以急性脑梗死为表现的特鲁索综合征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表现为急性脑梗死的特鲁索综合征(TS)的临床及MRI特征,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经临床证实TS伴急性多发性脑梗死(AMBI)患者53例,TS不伴AMBI患者52例,对患者头颅MRI和原发肿瘤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MRI特征及血栓类型。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栓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性别,年龄,是否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血管基础疾病,预防用药,凝血功能异常及D-二聚体水平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05例TS患者的原发肿瘤类型以腺癌居多。53例TS伴AMBI患者的头颅MRI显示急性及亚急性梗死灶分布区域为双侧前循环的有16例、双侧前循环+双侧后循环17例、双侧前循环+单侧后循环4例、单侧前循环16例;增强扫描23例,其中11例患者的部分梗死灶出现强化,12例未见明显强化;28例患者脑动脉未见有意义的狭窄,4例脑动脉可见狭窄闭塞,但其病灶不符合脑血管分布。在可视血栓患者中24例存在动脉血栓(10例颈动脉血栓、3例下肢动脉血栓、5例大脑动脉环血栓、1例肺动脉血栓、1例肾动脉血栓、4例锁骨下动脉血栓),3例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D-二聚体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结论累及双侧大脑及小脑皮质、皮质下区和半卵圆中心的多发点片状、斑片状急性前后循环脑梗死且病灶不符合脑血管分布是恶性肿瘤合并TS的头颅MRI特征表现。恶性肿瘤以腺癌为主,结合D-二聚体指标,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熊瑞芳李承毅朱涵婷唐小平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恶性肿瘤D-二聚体磁共振成像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病因学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相关病因,以期减少该病的发生和早期诊治。方法:将53例诊断为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患者作为病变组,37例相同年龄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搜集相关孕产史及既往史。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相关病因。结果: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与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相关的7种病因,分别为胎位异常(OR=12.107)、新生儿窒息(OR=11.224)、孕期异常(OR=9.204)、生产环境(OR=9.161)、产次(OR=7.195)、胎龄(OR=4.439)、既往史(OR=3.763)。结论:胎位异常、新生儿窒息、孕期异常是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多次生产、生产环境及胎龄因素与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次相关。既往史与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无相关。
舒婷肖新兰尹建华唐小平
关键词: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病因学
Wallenberg综合征的MRI诊断及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Wallenberg综合征的MRI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42例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的影像资料.包括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三维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3D-TOF M...
唐小平肖新兰黄少武龚良庚曾梦华
关键词: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
MR全身弥散成像在转移瘤患者中寻找原发灶的应用
肖新兰顾太富尹建华刘安文刘元元唐小平何美玲龚良庚袁爱梅叶印泉舒婷
该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医疗卫生领域,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该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是应用磁共振(MR)全身弥散成像(WB-DWI)帮助转移瘤患者寻找原发灶,具体技术内容包括: 通过反复试验优化成像参数,保证了图像质量、减少了...
关键词:
关键词:转移瘤肿瘤诊断磁共振成像
ADC直方图对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学分级的预测价值
周伟龚良庚邹倩郑甜李淑豪唐小平叶印泉
基于影像学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病因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LMS)的病因、影像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24例LM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所有患者均经MRI诊断为延髓背外侧梗死,并行MRA、CTA或血管壁高分辨MRI(HRVW MRI)中至少一种脑血管检查方法。分析后循环血管结构改变与延髓背外侧梗死的关系。结果124例影像学改变为延髓背外侧斜带状异常信号,合并小脑(28例)、脑桥(4例)、丘脑(2例)异常信号。椎基底动脉硬化87例,其中同侧椎动脉硬化伴血栓形成9例,病灶对侧椎动脉硬化1例,同侧椎动脉瘤2例;椎动脉发育性纤细17例;小脑后下动脉(PICA)闭塞或动脉瘤6例;椎动脉夹层4例,其中1例夹层伴血栓形成;心源性栓塞2例;颅底畸形2例,特鲁索综合征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病因不明4例。结论MRI及MRA是延髓背外侧梗死首选检查方法,HRVW MRI明确病因有重要价值。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LMS主要原因,椎动脉发育性纤细、PICA供血障碍是较常见病因,椎动脉夹层、心源性栓塞、颅底畸形、特鲁索综合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少见病因。
邓莹唐小平肖新兰龚良庚徐琳
关键词: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病因椎基底动脉磁共振成像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斑块分布与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分型的关系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段粥样硬化斑块分布特征及其与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分型的关系。方法搜集136例粥样硬化性MCA主干M1段狭窄且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证实同侧MCA供血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MCA狭窄段进行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 MRI)及全脑三维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p CASL)检查,观察斑块的位置、MCA供血区脑血流量(CBF)及DWI高信号的分布情况,分析斑块分布特征及其引起缺血性卒中的机制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HR MRI清楚地显示MCA狭窄段管壁结构,136例患者中共136支MCA发现斑块,其中前壁斑块36例(26.47%),下壁斑块14例(10.29%),前下壁斑块28例(20.59%),后壁斑块11例(8.08%),上壁斑块10例(7.35%),后上壁斑块9例(6.62%),环形斑块17例(12.5%),前上斑块4例(2.94%),后下斑块7例(5.15%)。前壁、下壁和前下壁斑块引发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39(50%)例、动脉到动脉栓塞30(38.46%)例,上壁、后壁和后上壁斑块引发穿支病变21(70%)例,环形斑块引发混合型脑卒中13(76.47%)例,差异有显著性(P<0.001)。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缺血性脑卒中症状性MCA供血区CBF值[(30.92±8.75)ml/min/100 g]明显低于镜像侧[(54.17±10.41)ml/min/100 g],差异有显著性(t=14.519,P<0.001)。结论症状性MCA狭窄患者责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有关。HR MRI及3D-p CASL技术联合应用有助于揭示缺血性卒中亚型发病机制。
唐小平王志强肖新兰龚良庚涂江龙尹建华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动脉自旋标记
“兽皮痣”两例影像表现并文献复习
2013年
例1男,74d。因腰部包块逐渐增大.于2012年2月20日至我院就诊。
于建华肖新兰唐小平朱才娣
关键词:文献复习影像表现
3D-pCASL技术评估单侧MCA重度狭窄性TIA患者静息状态脑血管储备能力
唐小平肖新兰龚良庚尹建华黄少武黄江龙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