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辉
- 作品数:19 被引量:233H指数:9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攀西稻作区杂交水稻施钾的增产效应及生理作用被引量:11
- 1998年
- 以杂交中稻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攀西稻作区杂交水稻施钾的增产效应及生理作用。结果表明,在攀西稻作区,杂交水稻施钾有显著的增产效应,但过量施钾其增产效应降低,施钾量与稻谷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经济最佳施钾量为K2O117.9kg/ha,施氮量为N150kg/ha,施氮、钾比为21.57;施钾可促进稻株对N、P、K的吸收及干物质的积累,也有利于养分及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转,但过量施钾时效应也会降低;在缺钾稻田,增施氮肥难以增产,必须增施钾肥才能达到增产目的。
- 马均孙晓辉罗玲
- 关键词:杂交水稻水稻钾肥
- 提高亚种间杂交水稻结实率的主要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本文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考察施N量,追N时期,施K量、密度和播期五个因素,对两系杂交水稻两优681进行了以提高结实率为目标的栽培模式的研究,建立了该类品种的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同时,采用了统计选优方法、降维分析法、边际效应分析法和贡献率法对回归方程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结实率影响的重要性依次为:播种期〉追N时期〉密度〉施K量〉施N量;结实率达到85%以上的配套栽培模式要点为:施N量(纯N)130.7~137.6kg,/hm^2,追N时期为7月8日至9日(减数分裂期),施K量(K20)218.9~222.1ke,/hm^2,栽插密度为23.4—24.22万穴/hm^2,播种期为3月30日至4月1日。
- 李天孙晓辉谭中和
- 关键词:两系杂交水稻结实率栽培模式
- 再生稻需氮特性和分次施氮的研究被引量:30
- 1996年
- 本文着重探讨了不同施氮水平下促芽肥(头季齐穗后15天施)与长苗肥(头季收后第二天施)对再生稻氮素营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稻氮素吸收积累和运转特性受施氮方法影响很大;促芽肥的主要作用是改善头季后期营养,促进再生芽早生多发,增苗增穗;长苗肥可改善再生稻株碳氮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改善穗部性状;促芽肥与长苗肥最适比例视施氮水平而定,首先应保证一定的促芽肥,以争取足够穗数,在此基础上增施长苗肥,以形成大穗,长苗肥比例应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大.
- 袁继超孙晓辉田彦华马均
- 关键词:再生稻氮素营养氮肥施肥
- 不同氮素水平下玉米及高粱幼苗营养的研究
- 1989年
- 本试验结果表明:1、玉米在第2叶、高梁在第1叶期便对外源养分有较大的吸收,且随供氮水平提高,吸氮增加,吸磷、钾在2N范围内也增加。2、外源养分及适当的供氮水平明显地提高了二作物1叶后的根系生长和干物质积累速度。3、供外源养分时,玉米离乳叶龄增大,高粱3叶后不再消耗胚乳养分,故认为其自养生长的建立不应完全以胚乳物质的消耗来衡量。4、二作物幼苗期的供氮浓度以40—80ppm为佳,高氮(120ppm)是不利的。且应保证1叶期左右有外源养分的供应。
- 马均孙晓辉陈翼伯
- 关键词:玉米高粱氮生理
- 全文增补中
- 不同氮素水平下水稻幼苗营养的研究
- 1989年
- 本试验用砂培法研究了水稻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幼苗的生长、养分的吸收、胚乳的消耗等,结果如下:1、第1叶期幼苗即对外源养分有较大量的吸收,且随供氮水平提高,吸氮增多,吸磷、钾减少;2、外源养分及适当的供氮水平明显地提高了1叶后的根系生长和干物质积累速度,幼苗生长势良好;3、供外源养分时,粳稻离乳叶龄增大,而对糯稻无影响;4,幼苗期的外源氮素浓度以40—80ppm为佳,且施肥时间应在1叶期左右,高氮(120ppm)是不利的。
- 马均孙晓辉陈翼伯
- 关键词:水稻幼苗营养氮素
- 全文增补中
- 中国的再生稻研究被引量:7
- 1994年
- 孙晓辉
- 关键词:再生稻遗传育种生理生态栽培
- 不同穗重型水稻品种剑叶光合特性的研究被引量:52
- 2003年
- 以 6个典型的不同穗重类型水稻品种为材料 ,对其部分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从光合日变化上看 ,重穗型品种冈优 5 2 7一天中不同时间的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中穗型品种汕优 6 3和轻穗型品种密阳 46 ,特别是中午光合“午睡”现象较轻 ;从光—光合曲线看 ,其量子效率差异较小 ,饱和光强下冈优 5 2 7的净光合速率比汕优 6 3和密阳 46分别高 9.6 %和 17.8%;在 10 0~ 30 0 μL/ L CO2 浓度下 ,冈优 5 2 7净光合速率上升最快 ,汕优 6 3次之 ,密阳 46最低 ;冈优 5 2 7和密阳 46的光合最适温度均在 35℃左右 ,较汕优 6 3(30℃左右 )高。气孔开度总量 (单位面积叶片上的气孔密度乘以其气孔开度 )大是净光合速率高的重要生理基础之一。
- 马文波马均明东风许凤英严志彬孙晓辉
- 关键词:净光合速率气孔开度穗重型水稻剑叶光合特性
- 对我国发展再生稻的管见被引量:1
- 1991年
- 我国晋代《广志》记载:“南方有盖下白稻,正月种,五月收,获讫,其茎根复生,九月熟。”这是据我所知我国古籍对再生稻最早的明确记述。显然,这是利用早熟稻再生。据此,我国南方稻区农民培育再生稻已有悠久历史。但多为零星蓄留,作为附带增收或补头季稻欠收的一种手段。
- 孙晓辉
- 关键词:再生稻栽培
- 汕优63蓄留再生稻的叶片生长与叶面积被引量:14
- 1996年
- 本文分析了汕优63蓄留再生稻叶片的大小、叶面积的测定方法及叶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再生稻一般只有三片叶,均较短小,且长宽因叶序和萌发节位而异,长宽法叶面积校正系数也随之而不同。剑叶、倒二叶和基部叶的校正系数平均为0.694、0.753、0.712,总平均为0.720。叶面积(Y)与叶片的长宽乘积(X)呈极显著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0.5705+0.7619X.促芽肥可提高前期叶面积,长苗肥可提高后期叶面积。再生稻单株叶面积主要由剑叶和倒二叶构成,各叶的贡献因生育时期不同而异。
- 袁继超孙晓辉马均
- 关键词:汕优63再生稻叶片叶面积
- 稻米直链淀粉及其含量研究进展被引量:52
- 2003年
- 直链淀粉含量 (AC)是影响稻米食用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该文综合了国内外水稻研究人员对稻米直链淀粉的研究成果 ,重点论述了直链淀粉的结构 ,理化性质 ;直链淀粉含量(AC)对稻米食味的影响 ,AC的遗传机制 ,相关性状 ,影响AC的环境因素 ,AC变化的机理 ,AC研究与测定方法进展 ,改善AC的措施以及AC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明东风马均马文波许凤英孙晓辉田彦华
- 关键词:稻米直链淀粉理化性质环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