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原力

作品数:16 被引量:135H指数:6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7篇溶栓
  • 7篇疗法
  • 5篇心病
  • 5篇心肌
  • 5篇血清
  • 5篇溶栓疗法
  • 5篇梗塞
  • 5篇冠心病
  • 4篇心肌梗塞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动脉再通
  • 3篇脂餐
  • 3篇溶栓治疗
  • 3篇静脉溶栓
  • 3篇后血清
  • 3篇冠状动脉再通
  • 2篇电图
  • 2篇动脉内

机构

  • 7篇山东省立医院
  • 7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青岛医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济南军区司令...
  • 1篇北京安贞医院
  • 1篇邯郸铁路医院

作者

  • 16篇张原力
  • 5篇邵建华
  • 4篇杨国钧
  • 4篇方圻
  • 4篇游凯
  • 2篇刘传玺
  • 2篇刘存英
  • 2篇邵建华
  • 2篇姜玉新
  • 2篇陈伟
  • 1篇李燕华
  • 1篇谢洪智
  • 1篇邵松
  • 1篇纪荣玉
  • 1篇刘同涛
  • 1篇孙杰
  • 1篇孙杰
  • 1篇孙杰
  • 1篇朱文玲
  • 1篇林展翼

传媒

  • 5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江苏实用心电...
  • 1篇第五届全国脂...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2
  • 3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4篇1995
  • 3篇199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脂餐后血浆乳糜微粒及其残粒相对含量与冠心病的关系被引量:6
1999年
目的探讨脂肪餐负荷后,血浆乳糜微粒(CM)及其残粒的含量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4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CHD组)及32例健康人(对照组)禁食12~14小时后接受标准脂肪餐负荷试验,分别采集餐前及餐后6小时新鲜血浆进行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分离d<1.006g/ml及d=1.006~1.019g/ml脂蛋白组份,以3.5%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激光密度扫描法测定上述两种脂蛋白组份中apoB48占总apoB的百分含量,以此间接反映乳糜微粒及其残粒的相对含量。结果餐后6小时,CHD组血浆甘油三酯浓度及增量显著大于对照组。CHD组d<1.006g/mlapoB48的百分含量及增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值分别<0.01~0.001),提示餐后6小时CM含量在CHD患者显著增多。餐后6小时,多支病变组d=1.006~1.019g/mlapoB48的百分含量及增量均显著大于单支病变组(P值分别<0.05~0.001),提示多支病变者餐后CM残粒的含量显著增加。结论结果提示,餐后CM及其残粒含量增加与冠心病的发病及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有必要进行大系列临?
张原力游凯孙杰孙杰范中杰陈保生薛红
关键词:冠心病乳糜微粒脂肪餐后
溶栓治疗后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再通对心电图运动试验的影响
1995年
溶栓治疗后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再通对心电图运动试验的影响张原力,邵建华,孙杰本研究以33例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发病后3~4周进行症状限制性蹬车运动试验,以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再通对运动试验指标的改善情况。资料与...
张原力邵建华孙杰
关键词:溶栓疗法冠状动脉心电图运动
甲磺酸多沙唑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评价甲磺酸多沙唑嗪片 (络欣平 )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近期安全性。  方法 :对 344例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和前瞻性对照研究 ,随机将患者分为口服甲磺酸多沙唑嗪组 (治疗组 96例 ) ,口服盐酸特拉唑嗪组 (对照组 97例 ) ;其他患者口服甲磺酸多沙唑嗪 (开放组 1 51例 ) ,所有患者均服药 4周。  结果 :各组用药后血压均明显下降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治疗组、对照组和开放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 91 6 6 %、 94 85%和 90 0 0 %。治疗组用药后血脂改变突出。各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改变。治疗组头晕、心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 4 5% ,与对照组无差异。  结论 :国产甲磺酸多沙唑嗪片降压效果明显且稳定 ,对调节血脂有益 ,患者依从性好。
游凯陈国伟林纯莹黎莉王克平沃金喜陈端霞张原力麦炜颐林展翼张梅曹兆华刘同涛高洁蔡尚郎
关键词:甲磺酸多沙唑嗪原发性高血压
静脉溶栓后梗塞相关冠脉再通对住院后期心律失常及心室晚电位结果的影响
1995年
国际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已证实静脉溶栓疗法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病死率,但其机制尚不清楚。已知AMI患者发病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室速、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事件。据文献报道。
张原力邵建华杨国钧刘圣菊刘军
关键词:心室晚电位阳性静脉溶栓疗法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速室早冠脉再通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法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对近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9
1995年
观察46例用尿激酶静脉法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其中冠状动脉再通22例,未通24例。除2例发病24h内死亡外,对其余44例患者于发病后2~4周进行了核素心室造影、二维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室晚电位及症状限制性蹬车试验检查。结果表明,经溶栓治疗后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再通可改善左室功能,增加心电稳定性,降低心肌缺血发生率,提高运动耐量,从而改善了患者的近期预后。
张原力邵建华杨国钧刘传玺邵松
关键词:静脉心搏出量溶栓疗法预后
AMI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案的探讨
1994年
将临床确诊的4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以UK150万U30分钟内静注,B组以UK100万U60分钟内静滴。结果表明A组的冠脉再通率显著大于B组,∑ST、心肌酶CK-MB峰值出现时间及再灌注性室性心律失常等指标亦以A组显著优于B组,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则无显著性差异,表明A法是安全可行的。而且,病后≥6小时再进行溶栓治疗仍可使部分患者受益。
邵建华张原力杨国钧
关键词:心肌梗塞药物疗法尿激酶类
脂餐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增高作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的探讨
张原力刘存英陈伟陈保生
关键词:冠心病甘油三酯
心肌梗死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情况调查
2006年
纪荣玉李涛林烈坤柳跃康张光明张原力
关键词:心肌梗死药物应用流行病学调查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前后血清MDA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995年
2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于溶栓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3h分别测血清MDA浓度,发现溶栓治疗后3h较溶栓治疗前MDA浓度显著增加(P<0.05),尤以冠状动脉再通组更为明显(P<0.01),而未通组在用药前后的MDA浓度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间接提示闭塞冠脉再通后,氧自由基的产生增加。因而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的同时,有必要采取对抗氧自由基增加的措施,以预防缺血心肌的再灌注损伤。
张原力邵建华
关键词:心肌梗塞溶栓疗法再灌注损伤丙二醛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对血脂及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被引量:21
1998年
目的探讨ApoE基因多态性对中国人血脂水平的影响及与冠心病发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96例冠心病患者(CHD组)及131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测定空腹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应用PCR,HhaI内切酶消化及PAGE的方法确定ApoE基因多态性。采用高分辨二维超声技术测定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CHD组与对照组相比,ApoE基因型频率及ε2,ε3,ε4三种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男性CH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不同的ApoE基因型TC,LDLC浓度差异均有显著性,并按ε2/2+ε2/3<ε3/3<ε3/4+ε4/4的顺序递增。在女性虽有相似的趋势,但未达统计学显著水平;52例男性CHD患者测定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按不同的ApoE基因型分成三组:ε2/2+ε2/3,ε3/3,ε3/4+ε4/4,结果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多发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在不同的ApoE基因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含ε4等位基因者显著增加,当消除LDLC的影响后上述差异仍显著(P<0.05)。结论Ap?
张原力游凯张丽华姜玉新姜玉新陈保生方圻
关键词: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