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生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延安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腰椎
  • 3篇手术
  • 3篇减压术
  • 1篇单侧
  • 1篇单侧开窗
  • 1篇性病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稀释
  • 1篇腰椎管
  • 1篇腰椎管狭窄
  • 1篇腰椎管狭窄症
  • 1篇腰椎退行性
  • 1篇腰椎退行性病...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预防措施
  • 1篇植入
  • 1篇植入物
  • 1篇融合方式
  • 1篇融合术

机构

  • 7篇延安市人民医...

作者

  • 7篇张生
  • 2篇郭鹏
  • 2篇常建琪
  • 2篇韩玉东
  • 2篇杨明智
  • 1篇张中平
  • 1篇童安
  • 1篇贺永祥
  • 1篇王忻

传媒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第十六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AHH在微创减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在经椎间孔微创减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医院诊治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均进行经椎间孔微创减压术治疗。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后常规输入林格液,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后30 min内,快速静脉输注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进行AHH。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和尿量,检测T0(麻醉诱导即刻)、T1(麻醉诱导后30 min)与T2(麻醉诱导后60 min)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尿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时点的HR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不同时间点MAP也无显著变化(P>0.05),但对照组T1、T2时MAP显著低于T0和同时点观察组(P<0.05);观察组T1、T2时的Hb、Hct均显著低于T0和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不同时间点的Hb、Hot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AHH在经椎间孔微创减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手术中的应用,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维持术中血液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失血,具有血液保护效果。
贺永祥张生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病变高容量血液稀释
腰椎不同融合方式对邻近节段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建立腰椎不同方式腰椎融合手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探究在采取不同融合手术方式后对相邻节段的影响,从而优化手术方式。方法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了三种腰椎模型:(1)退变腰椎模型;(2)螺钉固定融合术后腰椎模型;(3)椎间融合器及螺钉固定腰椎模型;其中腰椎术后模型的手术节段均为L4~L5。分别比较上述三种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状态下,手术节段对上下相邻节段的影响,并量化为运动范围(ROM)、间隙压力、最大应力的参数百分比。结果在屈伸和侧向弯曲载荷下,退变腰椎模型相邻节段的运动范围(ROM)、间隙压力、最大应力明显小于两种融合手术模型。结论螺钉固定融合术及椎间融合器加螺钉固定融合术均可致相邻节段退变及失稳。
张生祁学强常建琪
关键词:腰椎融合方式邻近节段有限元分析
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术前常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和CT三维重建,急诊或肿胀消退后采用切开复位接骨板、螺钉内固定或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加外固定两种手术方法治疗Ruedi...
常建琪王忻张生吴浩华童安张中平曹华佗韩玉东
关键词:PILON骨折术前评估手术方法
显微镜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43例被引量:2
2012年
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采用显微镜下后路单侧椎板间隙开窗双侧减压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43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张生郭鹏韩玉东
关键词:腰椎显微外科手术
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手术治疗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究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通过对并发症的治疗分析总结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11-2014-11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病历资料为研究组A,所有患者均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术后1年Cobb角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根据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制定相应并发症预防措施,选择2015-12-2017-02我院进行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并进行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手术治疗患者35例为研究组B,比较两组术后Cobb角、矫正率以及ODI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前Cobb角平均(85.34±7.32)°,治疗后为(28.67±3.23)°,矫正率66.56%;随访1年Cobb角平均(30.54±3.54)°,矫正率60.70%;治疗后Frankel评级良好(D、E级)人数显著多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术后发生并发症18例(30.00%),其中3例钛棒断裂、4例神经根损伤、5例硬膜损伤、2例内固定松动、4例神经功能障碍;研究组B术后并发症发生4例(11.4%),无钛棒断裂、内固定松动发生,1例神经根损伤、1例硬膜损伤、2例神经功能障碍,显著低于研究组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手术治疗后疗效良好,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经过干预治疗后能够快速恢复,但仍需要在围手术期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张生杨明智祁学强
关键词:手术并发症预防措施
显微镜下颈前路减压Cage植入钛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3例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Cage植入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3例显微镜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解剖型Cage同种异体骨植入钛板内固定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00min,出血量平均60ml,平均住院时间7d。术前JOA评分为8.43分,随访3个月后JOA评分为14.7分,平均改善率为83.2%。结论:显微镜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解剖型Cage同种异体骨植入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方法,术中显露充分,减压彻底,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效果良好。
张生郭鹏
关键词:显微镜检查脊柱融合术假体和植入物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发病位置与骨质密度对患者下腰疼痛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发病位置与骨质密度对患者下腰疼痛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月10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2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根据患者年龄的不同将患者分成Ⅰ(年龄60~70岁)、Ⅱ(年龄71~80岁)、Ⅲ组(年龄81~90岁)。常规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及X线片检查;观察比较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骨折发病位置,骨质密度及术后下腰部疼痛的发生率等数据。结果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患者的骨密度数值、T值逐渐下降,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2例患者中,术后下腰部疼痛的发病率为14.29%;Ⅰ组患者的发病位置为T_(11),T_(12);Ⅱ组患者的发病位置为T_(12_,T_1;Ⅲ组患者的发病位置为L_2,L_3。随着患者发病位置逐渐靠近下腰椎,患者的下腰部疼痛的发病率及VAS不断升高,两者呈正相关(r=0.273,P=0.018);随着患者VAS评分的不断增加,患者的骨密度、T值(SD)随之下降,术后下腰部疼痛程度与腰椎骨密度呈负相关关系(r=-0.267,P=0.016)。结论随着患者发病位置逐渐靠近下腰椎,患者的下腰部疼痛的发病率及疼痛程度不断增加,两者呈正相关;术后下腰部疼痛程度与腰椎骨密度呈负相关。
张生杨明智祁学强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质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