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雅男 作品数:24 被引量:129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高胆红素致耳蜗核神经元超兴奋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胆红素引起耳蜗核(cochlear nuclear,CN)神经元超兴奋性的机制。方法选用出生后1~9天(P1~9)C57Bl/6J小鼠60只,制备含有CN的脑片。利用膜片钳技术,用细胞贴附式或者全细胞式记录神经元自发性动作电位、超极化激活环磷腺苷依赖性阳离子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an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hannels,HCN)电流、自发性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pontaneous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IPSC)和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pontaneous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EPSC)。神经元在人工脑脊液中自发性放电或者阻断突触的内源性放电记为对照组,随后在脑脊液中灌流加6μm胆红素作用9 min记为胆红素组,最后回归至人工脑肾液中记为洗脱组。加药过程由一个多阀门控制,依靠重力单向输出的灌流装置完成,平均流速在2 ml/min。结果胆红素可以提高CN神经元自发性放电频率(胆红素组较对照组升高了250%±31.2%;洗脱组降为对照组的162%±21.4%);胆红素可以促进sEPSC(胆红素组增加至对照组的193.2%±26.4%)和sIPSC(胆红素组增加至对照组的135.3%±16.4%)频率增大,说明胆红素可以促进谷氨酸和GABA/甘氨酸能突触传递。CN神经元存在不依赖于突触传递的自发性内源性放电,并且这种放电是由HCN离子通道起搏介导的。HCN通道的抑制剂CsCl和ID7288可以明显降低自发性内源性放电的频率(CsCl:降至对照组的48.75%±9.23%,ZD7288:降至对照组的68.45%±10.39%)。胆红素作用后,HCN通道电流的激活曲线右移(V_(0.5):对照组-104.9±1.5 mV,胆红素组:-95.4±2.2 mV)。抑制HCN通道电流后,高胆红素不再发挥超兴奋作用。结论胆红素通过促进神经突触和HCN通道介导的内源性放电发挥超兴奋作用。 尹新璐 陈博婕 刘汉玮 徐雅男 王家东关键词:胆红素 突触传递 膜片钳 头颈部肿瘤治疗后6个月常规行FDG-PET扫描 目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治疗后6个月常规行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FDG-PET)检查,前瞻性地评估FDG-PET在评估患者治疗后复发,第二癌灶,及远处转移上的效果。方法总共41例无临床上怀疑复发、第二癌灶或... 徐雅男 Sophie Périé文献传递 误诊为甲状腺结节的颈部异位胸腺瘤1例 被引量:2 2020年 患者,女,67岁,因“体检发现颈部肿块20d”于2019年5月入院,平素体健。发病以来无咳嗽、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发热、气促等其他不适。体检:颈软,气管稍偏右,双侧甲状腺可及多发结节,左颈下区可及一5cm×5cm大小的肿块,质软,可随吞咽上下活动,双颈侧区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外院颈部超声检查:左侧锁骨上见一低回声区,53mm×37mm大小,境界尚清、边缘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不衰减,CDFI内部及边缘见点条状彩色血流;甲状腺两侧可见低回声结节,TI-RADS 3级。外院颈部增强CT:甲状腺左叶下缘、胸廓入口处见软组织密度肿块,52 mm×41mm,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境界清楚、轮廓光整,与甲状腺左叶及周围结构分界尚清楚,气管受压右偏. 陈博婕 李欣洋 王卓颖 徐雅男关键词:胸腺瘤 头颈部肿瘤 甲状腺结节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伴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4月—2020年12月因sHPT接受手术治疗的219例患者的资料。根据术后病理分为sHPT不伴PTC组与sHPT伴PTC组,比较sHPT伴PTC组与单纯PTC组之间的差异。根据年龄、性别和体质指数,选择同时期因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恶性肿瘤接受住院治疗的50例PTC患者,探讨sHPT与PTC之间的关联及其临床特征。结果:219例sHPT患者均接受甲状旁腺全切加自体移植(total parathyroidectomy with autotransplantation,tPTx+AT),其中男性102例、女性117例,平均年龄为(53.31±11.51)岁。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膜透析[比值比:45.213(95%置信区间:1.501~28.648)]、血清钙水平较高[比值比:45.213(95%置信区间:1.978~1033.738)]、血清降钙素水平较低[比值比:0.817(95%置信区间:0.693~0.963)]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较低[比值比:0.474(95%置信区间:0.247~0.912)]是sHPT伴PTC的危险因素。与单纯PTC患者相比,sHPT伴PTC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略减退(FT3:P=0.006;FT4:P=0.008)、血清Tg和降钙素水平更高(Tg:P<0.001;降钙素:P<0.001)、血清25(OH)D水平更低(P<0.001)、血清ALP水平更高(P<0.001)以及双侧癌灶、多发癌灶(P=0.024)和Ⅵ区淋巴结转移(P=0.043)更多。结论:sHPT患者较正常人群更易发生甲状腺恶性肿瘤,并且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性更强,因此对于sHPT伴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陈博婕 史苑 尹新璐 费梦嘉 王家东 徐雅男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结节 慢性肾衰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治疗 被引量:6 2006年 对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治疗,目前仍然没有预测性的临床随机试验来提供明确的治疗指南,因此手术时原发灶腺体的切除范围、颈部淋巴结的清扫范围及术后治疗成为众多学者聚焦的热点。现综述PTMC近年来的治疗方法。 徐雅男 王家东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代谢组学在甲状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6年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的一门新兴“组学”,对生物体内的参与生化反应的代谢产物进行动态的定性和定量检测分析。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研究应用中发现存在多种代谢途径的改变。本文主要介绍代谢组学的概念、分析方法及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研究中的进展。 郑雯洁 徐雅男 王家东关键词:代谢组学 甲状腺结节 乳头状癌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及预后的关系 2017年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喉鳞状细胞癌(LSCC)发生的关系以及HPV对LS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4~2013年在本科就诊的252例LSC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手术标本为4μm厚切片,通过P1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PV的阳性率及分型。p16及HPV DNA同时阳性时认为HPV感染阳性。采用Kaplan-Meier法统计252例LSCC患者的总生存率及HPV阳性率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252例LSCC患者的P16阳性率为7.1%(18/252),HPV DNA的阳性率为6.0%(15/252),其中14例为HPV-16感染(93.3%),1例为HPV-18感染(6.7%)。252例LSCC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67.0%,HPV DNA阳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7.0%,HPV阴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65.0%(P=0.25)。结论中国LSCC人群中HPV的阳性率较低。HPV感染与LSCC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关系。 刘丹凌 徐雅男 王家东关键词:P16蛋白 活化嗜碱粒细胞在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嗜碱粒细胞在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中数量及活化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化学诱导趋向性受体单抗作为特异性的荧光标记,采用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对20例急性发作期变应性鼻炎患者(急性组)、20例反复发作变应性鼻炎患者(慢性组)及3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外周血嗜碱粒细胞及其活化率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慢性组外周血化学诱导趋向性受体及嗜碱粒细胞高于急性组(P<0.01)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高于急性组(P<0.01)。慢性组与急性组嗜碱粒细胞活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嗜碱粒细胞活化是导致变应性鼻炎症状出现的主要因素之一。慢性期患者嗜碱粒细胞的持续增高和活化可能与变应性鼻炎反复发作有关。 张淳 石嘉俪 徐雅男 王利民 王家东关键词:变应性鼻炎 流式细胞术 嗜碱粒细胞 活化 腮腺来源睾丸核蛋白中线癌一例 2021年 本文报道一例腮腺来源的睾丸核蛋白(nuclear protein in testis,NUT)中线癌患者,为35岁男性,因“发现右侧腮腺区肿物3年,增大2周”入院,行腮腺浅叶切除术,手术标本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结果为NUT中线癌。患者术后接受放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随访10个月内无疾病复发或其他不良事件。腮腺来源的NUT中线癌临床罕见,易发生误诊、漏诊,目前诊断方式依赖免疫组化(NUT抗体阳性)以及分子检测(NUT基因融合异位),其预后情况与患者年龄、融合基因类型、手术范围、术后放化疗方案以及靶向药物的使用相关,因此临床医生需警惕腮腺来源NUT中线癌的发生,尽量做到正确诊断、个性化治疗。 陈博婕 李江 王家东 程宇晟 徐雅男 薛明关键词:个性化治疗 预后情况 基因融合 分子检测 核蛋白 雄激素和雌激素以及催乳素性相关激素受体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预后影响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包括雄激素受体(AR)和雌激素受体(ER)在内的性激素受体,其表达情况和作用的异同以及机制。结合催乳素受体(PRLR)的表达情况,共同分析3个受体对于肿瘤的预后影响。方法:本研究针对112例LSCC患者(男95例、女17例)的肿瘤组织及邻近的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分析。结果:在肿瘤组织中的AR,ER-α以及PRLR的表达,其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均远高于邻近的正常组织(P>0.05)。在以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为基础的进一步分析中发现:肿瘤组织中ER-α(P=0.06)以及PRLR(P=0.02)的相对高表达预示着LSCC患者术后生存率不高。此外,ER-α的高表达和PRLR的高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02,P=0.04),表明LSCC各激素受体表达可能存在相互影响。通过对组织样本的研究,发现激素受体表达与临床肿瘤病变情况和总体生存数据有密切关系。结论:性相关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对LSCC的发生发展有其特定的影响。 费梦嘉 徐雅男 王家东关键词:喉肿瘤 雄激素受体 催乳素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