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
- 作品数:53 被引量:621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能谱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能谱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联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图像质量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6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拟行CCTA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患者行能谱CCTA扫描,B组患者行常规CCTA扫描,A组图像分别经FBP和40%权重的ASIR重建,B组图像行常规FBP重建;两组均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对比两组患者检查中所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ED)和三组图像质量。结果 A组患者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ED均低于B组(P〈0.05),ED降低了约18.46%。A组和A1组患者桥血管分级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5.968,P=0.015),A组和B组患者桥血管分级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296,P=0.015),A1组和B组患者桥血管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0,P=0.982)。B组与A1组桥血管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均高于A组(P〈0.05)。A1组和B组图像质量、桥血管的SNR和CNR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能谱CCTA联合ASIR可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对桥血管的评估与常规扫描模式差异不明显,且可明显减少辐射剂量。
- 刘婷腾飞谢秀丽李佩玲戴旭
- 关键词:能谱CT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成像
- 不同迭代重建强度对冠状动脉小内径支架显示影响的体外实验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评价联合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AFIRE)与集成电子探测器在不同迭代重建强度下对直径≤3mm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同类型7枚内径3mm或2.5mm支架,释放于模拟冠状动脉血管的体外模型中,行配有Stelllar光子探测器的双源CT冠状动脉前瞻扫描,层厚0.5mm,按迭代重建强度Strength 1~4重建分为4组。对4组图像行双盲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包括支架内径差异(ALN)、支架内腔衰减和图像噪声],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77),Strength 2组获取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34、0.046、0.015)。Strength 2组ALN值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3、0.009、0.005)。各组支架管腔内衰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迭代强度增加,噪声明显降低。结论对于直径≤3mm支架,联合SAFIRE迭代强度2与集成电子探测器获取的图像质量整体最佳,可为临床提供质量更好的支架图像。
- 王彦懿初金刚于扬赵宇金士琪杨帆戴旭
- 关键词:冠状血管
- 犬外周动脉内植入雷帕霉素-肝素洗脱支架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国产雷帕霉素-肝素洗脱支架(DES)植入犬外周动脉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28枚支架(12枚雷帕霉素-肝素支架,8枚雷帕霉素支架和8枚裸支架)分别植入14只犬外周动脉中。30天后对7只犬进行造影观察后处死,另7只犬60天后造影观察后处死,剖开并取出支架段动脉,观察支架段动脉有无血栓形成、出血、坏死及炎性改变,计算支架段动脉内膜厚度、内膜面积、平滑肌细胞分数、纤维蛋白分数和内皮化分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天时雷帕霉素-肝素支架和雷帕霉素支架无内膜增生,含极少量平滑肌细胞,较多量纤维蛋白沉着,无或仅有极少内皮细胞覆盖;裸支架无内膜增生,含多量平滑肌细胞,极少量纤维蛋白,无或极少内皮细胞覆盖;三组之间在平滑肌细胞分数,纤维蛋白分数上有差别,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60天时雷帕霉素-肝素支架无内膜增生,含少量平滑肌细胞,较多量纤维蛋白沉着,无或仅有极少内皮覆盖;雷帕霉素支架无内膜增生,含少量平滑肌细胞,较多量纤维蛋白沉着,无或仅有极少内皮覆盖,2枚支架内大量血栓形成;裸支架内膜增生较重,含大量平滑肌细胞,极少量纤维蛋白,较多内皮细胞覆盖;三组之间在内膜厚度、内膜面积、平滑肌细胞分数、纤维蛋白分数、内皮化分数上有差别,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国产雷帕霉素-肝素支架可以抑制内膜增生,具有一定抗凝能力。
- 冯博戴旭石强夏永辉梁松年黄莹莹齐民徐克
- 关键词:雷帕霉素肝素病理学内皮化再狭窄
- 原发于侧脑室胶质肉瘤并颅内转移1例被引量:1
- 2018年
- 患者男,52岁,因"间断性头痛4个月,近2日持续头痛,伴步态不稳"到我院急诊就诊。急诊CT:左侧枕叶混杂密度团块影,其内、边缘及左侧侧脑室可见高密度病灶,CT值约76 HU;提示"左枕部出血,破入脑室"(图1)。颅脑MRI:左枕叶见团片状混杂T1混杂T2信号,约2.9cm×3.8cm×3.0cm,周围见片状水肿带,左侧侧脑室受压,其内可见条片状相似信号(图2).
- 涂春蓉戴旭
- 关键词:胶质肉瘤磁共振成像诊断显像
-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在我国应用的现状与展望
- 本文介绍了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在我国应用的现状,论述了该治疗技术的适应证、疗效判定、肝癌TACE术后严重并发症分析和处置以及肝癌TACE术后的复发转移等问题。
- 徐克戴旭
- 关键词: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适应证
- 文献传递
- CCTA双低扫描对冠脉支架显示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双低扫描方案对冠脉支架显示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同类型8枚支架放置于模拟冠脉血管的体外模型中,分次注入不同碘浓度对比剂(浓度分别为270和350mg I/mL),管电压分别为80和120kV,记为双低扫描组和常规扫描组,行新双源CT冠状动脉扫描,并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和客观评价。结果:双低扫描组与常规扫描组在图像质量主观评分(P=0.102)及背景噪声(P=0.068)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低扫描可以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冠状动脉CTA图像;晕状伪影程度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4);双低扫描组支架内腔衰减差异明显低于常规扫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扫描组支架腔内与支架CT值差异更大,更有助于对支架内再狭窄形成的诊断。双低扫描组支架内径差异明显低于常规扫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扫描组对支架形态、管径的显示优于常规扫描组。双低扫描组辐射剂量为0.32mSv,常规扫描组为0.47mSv,双低扫描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结论:采用低浓度对比剂配合低管电压的扫描方式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对冠脉支架内腔及支架形态的显示优于常规扫描。
- 杨帆王彦懿金士琪初金刚于扬戴旭
- 关键词:冠状动脉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动态监测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的疗效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DWI监测肿瘤血管靶向治疗后动态变化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5只建立兔肌肉VX2肿瘤模型(共30个肿瘤)。分别于肿瘤血管靶向治疗(CA-4-P,20 mg/kg体质量)前及治疗后1、4、8、12天进行常规、增强MRI及DWI,比较相邻时间点肿瘤整体、肿瘤中心、周边及肌肉组织的ADC值动态变化,并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结果肿瘤血管靶向治疗前(MR基线扫描),肿瘤整体、肿瘤中心、周边及肌肉组织的ADC值分别为(1.33±0.16)×10-3mm2/s、(1.30±0.23)×10-3mm2/s、(1.19±0.31)×10-3mm2/s及(1.66±0.13)×10-3mm2/s;镜下见肿瘤细胞生长旺盛。治疗后1天,肿瘤中心ADC值较MR基线扫描减低(P<0.05);镜下见肿瘤细胞肿胀,排列松散,靠近肿瘤中心处可见肿瘤细胞破裂、核固缩。治疗后4天,肿瘤整体、肿瘤中心及周边ADC值较治疗后1天增高(P均<0.05);镜下可见大范围肿瘤坏死。治疗后8天,肿瘤中心ADC值较治疗后4天增高(P<0.05);镜下见肿瘤中心坏死更加彻底。治疗后12天,肿瘤整体及肿瘤周边ADC值较治疗后8天减低(P均<0.05);镜下可见肿瘤周边新生的肿瘤组织。结论 DWI能准确反映兔肌肉VX2肿瘤模型CA-4-P给药后肿瘤组织的动态变化,可作为理想的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监测和疗效评价手段。
- 邵海波徐克周玮倪以成戴旭张健陈峰孙自平
- 关键词:分子靶向治疗扩散磁共振成像
- 集成电子探测器联合迭代重建技术不同层厚重建对冠脉支架显示的影响: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评价联合集成电子探测器与SAFIRE迭代重建技术在不同重建层厚下对不同内径冠脉支架尤其是≤3 mm支架显示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同类型的8枚内径分别为3.5 mm、3 mm以及2.5 mm的支架(编号1~8),释放于模拟冠脉血管的体外模型中,行配有集成电子探测器的双源CT进行冠脉前瞻扫描,将扫描后得到的原始数据按照不同层厚(0.5 mm、0.6 mm、0.75 mm)进行图像重建分为3组。对上述3组图像进行主客观评价,包括图像质量评分、支架内径差异(Artificial lumen narrowing,ALN)、支架内腔衰减(Attenuation)、图像噪声及衰减噪声比(Attenuation-to-noise ratio,ANR)的评价,统计分析各组间的差异性。结果: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0.797),0.5 mm重建组获得的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另两组(P值分别为0.008,0.000)。0.5 mm层厚组ALN值最低,为40.69%±4.16%,与其他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43,0.018,P〈0.05)。各组之间,衰减值差异、ANR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着重建层厚的增加,图像噪声逐渐降低,但0.5 mm组及0.6 mm组之间图像噪声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冠脉支架评估,集成电子探测器0.5 mm层厚重建配合SAFIRE迭代重建技术获取的图像质量整体最佳,尤其是对于≤3 mm支架,可为临床提供更佳质量的支架图像。
- 金士琪王彦懿杨帆初金刚于扬戴旭
-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
- 国人家族性Budd-Chiari综合征的影像学特点与介入治疗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国人家族性Budd Chiari综合征 (Budd Chiarisyndrome ,BCS)的影像学特点与介入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对 4例家族性BCS(两对姐妹 ,来自A、B两个家族 )行血管造影 ,并对 2例行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 (percut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 ,PTA) ,2例行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A家族姐妹、B家族姐妹分别为下腔静脉肝后段节段性闭塞和膜性闭塞。A、B家族姐姐分别行内支架置入术 ,妹妹分别行PTA。 4例BCS行介入治疗后下腔静脉回流通畅。A家族姐妹随访 2年后下腔静脉出现再狭窄 ,姐姐再行内支架治疗 ,妹妹再行PTA ;7个月后姐姐因肝功能衰竭死亡 ,其妹妹至今未见复发。B家族姐妹随访 4年未见复发。结论 (1)国人家族性BCS病变类型多样。 (2 )静脉血栓是国人家族性发病的基本病因。 (3)PTA。
- 冯博徐克王志明张曦彤李红戴旭苏洪英陈宇军徐阳赵钟春
- 关键词:BUDD-CHIARI综合征影像学特点介入治疗血管成形术
-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治疗复杂型Budd-Chiari综合征被引量:23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和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 (TIPS)治疗复杂型Budd Chiari综合征(BCS)并门脉高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患者男 4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33岁 ,均有不同程度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4例有上消化道出血史 ,2例伴有腹水。经下腔静脉相当于右肝静脉开口部进针穿刺门脉行TIPS治疗。结果 5例均获成功。门脉压力由术前平均 (4 7± 1 3)kPa降至 (3 5± 1 5 )kPa(1kPa =7 5mmHg)。术后 2 4h 1例死于心肺衰竭 ;术后 3周 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另 3例平均随访6 4个月 ,肝功能均正常。 2例于术后 6、9个月均有分流道狭窄 ,并行二次介入治疗。
- 张曦彤徐克戴旭冯博赵钟春韩铭钧
- 关键词: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门体分流术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