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勇
- 作品数:29 被引量:208H指数:11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海水盐度遥感反演精度的理论分析被引量:14
- 2004年
- 利用海面微波辐射的理论模型和海水介电常数计算公式,对影响海水盐度遥感反演精度的有关因素进行了分析计算,包括波段的优选、极化方式和入射角的设计、温度和盐度对反演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亮温对温度的敏感性应该作为选择盐度遥感波段时考虑的一个重要条件,双极化、较大入射角的天线工作方式有助于提高盐度遥感的精度,但是在低温或低盐条件下仍难以达到较高的盐度反演精度。
- 史久新朱大勇赵进平曹勇
- 关键词:海水盐度遥感
- 2003年与1999年楚科奇海海冰的差异及其发生原因被引量:7
- 2005年
- 我国在1999年和2003年进行了两次北极考察,这两年海冰的冰情差别很大,分别对应冰情较重和较轻的年份。本文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对1999年和2003年的海冰分布状况及其差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利用气温和风场资料深入研究形成这种差异的动力学原因。结果表明, 2003年的海冰冰情与1999年相比要轻很多,海冰面积在春季融冰季节和秋季冻结季节显著减小。2003年春季,来自白令海的海水提早半个月进入楚科奇海,导致海冰大范围融化。但是,到了夏季,海冰的面积减少过程停滞下来。而秋季楚科奇海封冻过程比1999年晚半个月。以上这些特征形成了2003年与1999年海冰的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2003年春季和秋季的气温比1999年要明显增高,最大月平均温差接近18°C,显著的高温为海冰融化的加剧和冻结的推迟提供了热量。直接影响海冰分布的是海面风场,两年风场的差异产生了来自白令海的太平洋入流的差异,对春季海冰融化的提前、夏季入流的减弱和秋季冻结过程的推迟起到关键的作用。季节性气象要素的年际差异可以归因于整个北极的AO系统变化, 2003年AO指数是正值, 1999年为负值,成为楚科奇海局地海冰变化的气候背景。
- 朱大勇赵进平史久新
- 关键词:楚科奇海海冰气候背景AO系统动力学
- 太平洋波高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8
- 2003年
- 使用 Topex/ Poseidon卫星高度计 1 992年 1 0月~ 1 998年 1 2月连续 75个月 ,2 30个重复周期的有效波高资料对南北太平洋的有效波高进行了统计 ,分析了太平洋有效波高的多年平均、多年各月平均和多年各季平均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太平洋波高分布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的规律 。
- 韩树宗朱大勇郭佩芳
- 关键词:波高分布卫星高度计有效波高
- OSMAR高频地波雷达福建示范系统径向流数据质量分析被引量:18
- 2007年
- OSMAR高频地波雷达是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的成果,其福建示范系统的两个远端站分别设置在福建省东山县和龙海市境内,2005年6月开始试运行.本文对2005年6、7月份试运行期间雷达远端站给出的遥感径向流数据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初步的海洋学验证.分析结果显示,雷达返回径向流速质量随观测距离增加呈下降趋势,并有明显的日夜差异,日间质量优于夜间.初步验证表明,经质量控制处理后所提取的径向流M2分潮的振幅和相位的空间分布具有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的特征.雷达系统所返回的径向流数据在经过适当的质量控制处理后可以有效地反映覆盖海区表层海流及其时空变化.
- 朱大勇邵浩李炎李立
- 关键词:高频地波雷达数据质量
- 高频地波雷达在近海区域的应用研究——以台湾海峡为例
- 高频地波雷达利用垂直极化的高频电磁波沿高导海水表面传播时能量衰减较小的特性,对海洋环境状态(如风、浪、流等海洋动力学参数)、海上低速移动目标等实现超视距监测和定位。与传统仪器比较,其具有观测距离远、覆盖面积大、反演要素多...
- 朱大勇
- 关键词:高频地波雷达海洋环境海流观测
- 文献传递
- 高频地波雷达海流验证研究述评被引量:15
- 2013年
- 本文对高频地波雷达发展与应用过程中海流的对比验证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不同的验证研究采用的对比设备与验证方法有所不同,但都通过海上同步观测对雷达反演的海流进行对比,经统计分析评估二者之间海流观测的差异。这些研究表明,地波雷达反演的海流流速和对比观测的均方差水平在10—20cm·s-1之间,主要来源是对比所用仪器与雷达观测目标之间的差异,仪器和雷达海流的测量误差。
- 朱大勇李炎郭小钢张友权
- 关键词:地波雷达
- 2005~2010年南海海平面异常升高的特征与机制被引量:4
- 2015年
- 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高度计观测海平面异常(SLA)数据, 结合潮位站观测资料, 研究2005-2010 年南海海平面异常升高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南海海平面显著上升, 平均速率为17mm·a^–1, 上升速率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速率最大的海域出现在南海中西部, 大于30mm·a^–1, 而南海南部海域上升速率则相对较小, 大约为12mm·a^–1, 潮位站的观测结果与卫星高度计观测结果一致.1993-2004 年期间南海海平面线性变化主要与海面经向风场变化导致的海面温度变化密切相关; 2005-2010 年3 次强La Nina 事件导致南海呈显著的正SLA; 此外, 受南方涛动、北太平洋的年代际振荡(PDO)等的低频变化影响, 南海中部海盆呈显著的东风异常, 由此在南海中西部海域产生负的风应力旋度, 是该海区海平面显著上升的另一重要因素.
- 丘福文方文东朱大勇查晶
- 关键词:海平面异常低频振荡
- 西太平洋-南海中尺度水位波动的耦合传播特征被引量:8
- 2006年
- 通过对沿21°N和南海北部陆坡一线卫星高度计沿轨海面高度波动的时间序列分析,研究西太平洋和南海之间中尺度水位波动的耦合传播特性,以探讨西传的太平洋中尺度波动经吕宋海峡进入南海的可能性.分析显示,西太平洋中尺度波动对南海的影响有限,除45d频带之外吕宋海峡两侧不存在统计意义上显著的波动传播.迹象表明45d波动很可能是黑潮自身的属性,来自其低纬度源地.分析还认为,西传的自由Rossby波在遭遇吕宋海峡黑潮这一动力学壁垒后将变形解体,黑潮进而以自己的方式影响南海.就中尺度波动的耦合传播而言南海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 靖春生李立朱大勇
- 关键词:水位波动吕宋海峡黑潮
- 高频地波雷达在近海区域的应用研究
- 高频地波雷达利用垂直极化的高频电磁波沿高导海水表面传播时能量衰减较小的特性,对海洋环境状态(如风、浪、流等海洋动力学参数)、海上低速移动目标等实现超视距监测和定位。与传统仪器比较,其具有观测距离远、覆盖面积大、反演要素多...
- 朱大勇
- 关键词:高频地波雷达台湾海峡
- 文献传递
- 分布式高频超视距雷达探测与组网技术研究
- 2016年
- 高频地波雷达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在国家863计划持续支持下已形成较为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并已开始了产业化进程。随着国家海洋资源开发、生态与环境保护、防灾减灾以及国防战略等需求的日益增长,一方面要求提高雷达对沿岸海洋要素探测的精细化程度,另一方面也要求显著提升雷达对远海的探测能力,突破地波雷达目前仅能沿海岸线布设的模式。该项目研制并建设成一个分布式高频超视距雷达海洋环境监测示范网,它由一部浮标式高频地波雷达、三部具有"多发多收"工作模式的双/多频岸基高频地波雷达和一个高频天波发射站构成,通过卫星同步组成可协同工作的天-地波综合海洋环境探测网。实现近岸200 km精细化观测、岸基350 km探测、浮标式高频地波雷达条件下远至离岸1 000 km范围(涵盖日本附近、台湾以东的远海)海洋表面动力学要素信息的快速获取。开展规范化比测试验,推动高频超视距雷达风、浪、流探测尤其是对灾害性海洋天气和海上环境事故的监测进入业务化运行水平,为我国大面积海洋环境监测提供新型骨干设备。
- 吴雄斌林航朱大勇赵正予张兰
- 关键词:高频地波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