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晋

作品数:39 被引量:168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痉挛
  • 12篇手术
  • 11篇血管
  • 10篇面肌
  • 10篇面肌痉挛
  • 10篇肌痉挛
  • 7篇血管减压
  • 7篇微血管
  • 7篇微血管减压
  • 7篇减压术
  • 6篇血管减压术
  • 6篇三叉神经
  • 6篇三叉神经痛
  • 6篇神经痛
  • 6篇微血管减压术
  • 6篇面神经
  • 6篇经痛
  • 5篇椎体
  • 5篇椎体后凸
  • 4篇压缩性

机构

  • 38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密歇根大学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39篇朱晋
  • 26篇仲骏
  • 22篇李世亭
  • 9篇唐寅达
  • 7篇应婷婷
  • 7篇王旭辉
  • 7篇管宏新
  • 5篇杨敏
  • 5篇万亮
  • 5篇周秋梦
  • 4篇夏磊
  • 4篇李心远
  • 4篇焦伟
  • 4篇窦宁宁
  • 4篇赵华
  • 3篇华续明
  • 3篇杨晓笙
  • 3篇张文川
  • 3篇王永楠
  • 3篇袁艳

传媒

  • 7篇中华神经外科...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国际外科学杂...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神经肿瘤...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神...
  • 1篇2011中华...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髓电刺激增加脑血流的作用机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从脑血管的交感和副交感通路探讨脊髓电刺激(SCS)对脑血流影响的机制。方法SD大鼠分5组:对照组(n=14,不对神经纤维和神经节作任何手术处理)、V1组(n=9,切断双侧鼻睫状神经及其副交感节后纤维)、SCG组(n=8,切断双侧颈上神经节)、V1+SCG组(n=9,切断双侧鼻睫状神经及其副交感节后纤维和双侧颈上神经节)、假手术组(n=11,手术暴露双侧鼻睫状神经及其副交感节后纤维和双侧颈上神经节,但不切断神经纤维或神经节);给予大鼠SCS,并用激光多普勒(LDF)实时记录脑血流。结果SCS时LDF测量值的变化在对照组、V1组和SC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V1+SCG组,SCS的升脑血流效应被明显抑制。结论SCS的升脑血流效应可能是通过交感和副交感双重通路实现的。
朱晋仲骏SAGHER Oren
关键词:脊髓电刺激脑血流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激光多普勒
听神经瘤围手术期面瘫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被引量:14
2021年
一、概述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听神经瘤手术关注的重点已从降低手术病死率转向提高脑神经功能的保留率。因大多数患者的耳蜗神经功能在术前已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故听力的保留一般比较困难;而面神经功能在术前很少异常,肿瘤切除后有望保留面神经功能。面神经功能的保留不仅依赖于医生娴熟的手术操作技巧、与神经电生理监测团队的良好合作,还依赖于对不同程度面神经损伤后的正确处理。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有相当比例的听神经瘤手术团队缺乏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而主要依赖手术医生的经验;出现面神经损伤后也缺乏科学合理的修复技术。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李世亭唐寅达朱晋于炎冰高国栋王新军
关键词:听神经瘤手术脑神经功能保留面神经面神经功能神经电生理监测面神经损伤
家族性三叉神经痛
2014年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典型的三叉神经痛主要表现为阵发性、闪电样的疼痛发作,疼痛剧烈,常无法忍受,呈电灼、针刺、撕裂样,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钟不等。疼痛多发生于单侧,常有扳机点表现,其多表现为散发,而家族性三叉神经痛报道罕见,至今世界范围内报道仅50余个家系,其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与散发性三叉神经痛存在明显差别,尽管散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病因为责任血管压迫三叉神经REZ区已被普遍接受,但关于家族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是否为血管压迫存在争议,其遗传模式也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文章复习了相关文献,并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综合,结合我们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验,对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原则、遗传模式等作了系统综述。
窦宁宁王永楠周秋梦焦伟夏磊管宏新朱晋仲骏
关键词:病因发病机制
以脊髓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的VHL病一例报道
2014年
家族遗传性血管母细胞瘤(Von Hippel-Lindan,VHL),是一种较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主要由于染色体3P25-26区基因突变引起[2],好发于小脑,易产生转移病灶,且常合并内脏病变[3].该病变位于脊髓的甚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VHL病,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病机制、病变特点和影像学检查等.
夏磊赵漂萍窦宁宁王永南周秋梦焦伟朱晋仲骏
关键词:脊髓功能障碍VHL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血管母细胞瘤内脏病变家族遗传性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手术策略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策略。方法以9例实施MVD手术的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技术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脑血管病变情况;分析术中所见、手术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前MRI显示粗大扭曲的椎动脉(VA)偏向患侧,甚至对侧VA也移位至患侧。术中见VA直接同时压迫面神经和三叉神经3例,小脑前下动脉(AICA)和小脑后下动脉(PICA)上抬间接压迫面神经和三叉神经5例,PICA和小脑上动脉(SCA)分别压迫面神经和三叉神经1例。术后,8例患者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症状即刻消失,1例术后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1例术后1周疼痛缓解。所有患者随访未见复发。结论粗大移位的VA通常是导致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直接或间接责任血管。MVD成功的关键是从后组颅神经开始解剖,逐渐将VA向下移位,而不是简单地在神经和血管间塞入垫片。
朱晋管宏新仲骏李世亭杨晓笙周秋梦焦伟
关键词: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椎动脉
椎体后凸成形术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病人22例,椎体30个,其中男性7人,女性15人,年龄26~83岁,腰椎19个,胸椎11个,新鲜骨折
朱晋仲骏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回顾被引量:46
2009年
目的分析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复习微血管减压手术458例,对手术技术及责任血管的处理方法进行改良。结果手术早期的总有效率为98.2%,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听力丧失、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2例因术后严重后颅窝水肿及脑干移位死亡。结论三叉神经痛应尽早治疗,微血管减压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而静脉暂时阻断试验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的有效率和保证安全性。
朱晋仲骏李世亭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神经电生理监测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被引量:6
2009年
朱晋仲骏李心远李世亭
关键词: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压缩性骨折
三叉神经痛合并面肌痉挛的手术策略
仲骏李世亭朱晋
Holmes震颤一例报道被引量:2
2008年
朱晋仲骏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中脑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