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琳琳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儿童
  • 2篇治疗儿童
  • 1篇动脉
  • 1篇胰头
  • 1篇胰头十二指肠
  • 1篇占位
  • 1篇诊治
  • 1篇诊治现状
  • 1篇人神经母细胞...
  • 1篇神经母细胞
  • 1篇神经母细胞瘤
  • 1篇十二指肠
  • 1篇随访
  • 1篇童期
  • 1篇肿瘤
  • 1篇肿瘤转移
  • 1篇外科
  • 1篇外科学
  • 1篇胃镜
  • 1篇胃镜检查

机构

  • 5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朱琳琳
  • 3篇陈功
  • 2篇沈淳
  • 2篇董岿然
  • 2篇吕志葆
  • 2篇肖现民
  • 1篇李凯
  • 1篇郑珊
  • 1篇郑继翠

传媒

  • 3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内镜辅助治疗儿童梨状窝瘘13年随访:单中心147例报道被引量:27
2014年
自的探讨内镜辅助治疗儿童先天性梨状窝瘘(congenital pyriform sinus fistula,PSF)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至2012年12月内镜辅助治疗147例PSF患儿(男90例,女57例)的临床资料。本组临床表现为颈部反复感染、颈部肿块和呼吸受限等。17例在新生儿期或幼儿期表现为颈部囊肿。本组发病年龄在生后1d~13.8岁,平均3.7岁;发病后6d~14.8年明确诊断,平均32.0个月;手术年龄为17d~15岁,平均5.5岁。术前行食管吞钡造影、颈部超声显像、颈部CT、同位素核素显像等检查。炎症控制期胃镜辅助治疗。结果瘘位于左侧138例,右侧7例,双侧2例。术中成功使用胃镜辅助找到瘘管143例(97.3%)。术中发现瘘管自甲状软骨下角后方穿出34例,下角前14例,下角下12例。术中发生食道损伤2例,1例术后声音嘶哑。术后随访时间3~157.2月,5例(3.4%)复发,其中2例再次手术切除瘘管,另3例随访6.3~97.7月无临床症状。余142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PSF并不如想象中少见,在治疗儿童颈部感染性疾病或肿块,特别是左侧病变时,应提高警惕。内镜辅助有助于寻找定位瘘管,从而使PSF切除更容易、精确,减少手术创伤。
郑继翠朱琳琳肖现民郑珊董岿然沈淳李凯
关键词:囊肿胃镜检查
反复便血胰头十二指肠区占位
患儿,男,2009年1月25日出生,因"反复便血2月余"入院。患儿2月前(09.8.7)无明显诱因开始反复解柏油样稀便,初始曾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1次。外院就诊,查血常规(09.8.18)Hb 82g/L,ECT示提空肠以...
朱琳琳陈功
文献传递
常见儿童门静脉畸形的诊治现状被引量:6
2010年
儿童门静脉畸形为一种临床少见病,类型多样,临床表现不一,存在多种伴发畸形.目前文献报道的类型根据解剖学可分为13种:肝动脉-门静脉瘘,先天性门静脉缺如,门静脉海绵样变,门静脉-肝静脉瘘,门静脉闭锁,门静脉狭窄,门静脉囊状扩张,肝外分离双门静脉,肝内双门静脉,肝内双矢状部,门静脉左、右干反位,门静脉无分叉变异,十二指肠前门静脉;根据有无门体分流可分为门体分流型门静脉畸形及无门体分流型门静脉畸形;根据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获得性门静脉畸形指由于炎症、肿瘤、外伤等导致正常门脉系统结构被破坏所致;先天性门静脉畸形则是由于门脉系统胚胎发育异常所致,多于儿童期出现症状.各类型均未形成标准化的治疗方案,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和介入治疗.本文对常见儿童门静脉畸形的诊治现状做一综述.
朱琳琳吕志葆
关键词:儿童期诊治肝动脉-门静脉瘘门静脉海绵样变门体分流
腹腔镜下U型缝合膈肌缺损治疗儿童先天性胸骨后疝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报告1例腹腔镜下U形缝合腹前壁修补胸骨后疝,并对目前腹腔镜修补儿童胸骨后疝的常用手术方式、疗效、复发率等进行讨论.方法 男性患儿,8个月,因出生后反复肺部感染来院就诊,胸片及CT检查提示下胸腔多发囊状透亮影,消化道钡餐显示胸骨后疝.腹腔镜下U型缝合膈肌缺损后缘、疝囊底及腹前壁,将疝完全关闭.结果 手术时间为45min,术后1 d进食,患儿恢复良好,无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U形缝合膈肌缺损后缘、疝囊底及腹前壁全层,治疗儿童胸骨后疝简单,有效,有一定的安全性.
朱琳琳吕志葆陈功肖现民
关键词:腹腔镜儿童
人神经母细胞瘤系SK—N—SH侧群细胞基因表达的研究
2013年
目的采用全基因组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检测神经母细胞瘤SP细胞与非S.P细胞基因表达的差异,从基因层面探讨SP细胞与肿瘤转移相关性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系SK-N-SH,检测条件稳定后以流式细胞仪行SP细胞分选,将分得的SP及非SP细胞采用RNA表达谱芯片分别检测其基因表达情况,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加以分析。结果在人类全基因组中,共筛选出差异基因位点53544个,其中表达上调2倍以上的基因有3453个,表达下调2倍以上的基因有1256个。采用Signalinteractionnetwork分析方法对所有表达差异在2倍以上的基因进行互相作用网络分析得到MAPK3/ERKl是差异基因关系网中最关键的基因,其他的还包括MAPKl4/p38a等。结论MAPK信号转导通路关键组分MAPK3/ERKl、MAPKl4/p38a在SP细胞中高表达,可能是SP细胞与肿瘤转移高相关性的关键分子通路。
朱琳琳董岿然沈淳陈功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干细胞肿瘤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