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克斌

作品数:76 被引量:738H指数:17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合成与天然功能分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理学
  • 6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降解
  • 14篇土壤
  • 12篇沙星
  • 12篇污染
  • 11篇莠去津
  • 9篇农药
  • 9篇催化
  • 8篇氟沙星
  • 7篇超声
  • 6篇氧氟沙星
  • 6篇灭草
  • 6篇灭草松
  • 6篇H2O2
  • 5篇土壤污染
  • 5篇除草
  • 5篇除草剂
  • 4篇色谱
  • 4篇水体
  • 4篇酸雨
  • 4篇左旋氧氟沙星

机构

  • 59篇西北大学
  • 45篇西安理工大学
  • 21篇浙江大学
  • 18篇陕西教育学院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天津大学
  • 1篇湘潭工学院
  • 1篇陕西科技大学
  • 1篇西安大学

作者

  • 76篇李克斌
  • 46篇魏红
  • 19篇刘维屏
  • 18篇陈经涛
  • 10篇张涛
  • 7篇李娟
  • 7篇王建军
  • 6篇许中坚
  • 6篇王小芳
  • 6篇杨小雨
  • 5篇刘广深
  • 4篇赵锋
  • 4篇党艳
  • 4篇史京转
  • 4篇徐冬梅
  • 4篇徐志嫱
  • 3篇王勤勤
  • 3篇董雯
  • 3篇杨虹
  • 3篇王琪全

传媒

  • 8篇环境科学学报
  • 8篇环境科学
  • 6篇中国环境科学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环境化学
  • 3篇高等学校化学...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应用科技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化学学报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上海环境科学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矿物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0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灭草松和莠去津复合污染体系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行为研究
李克斌
关键词:灭草松莠去津表面活性剂降解
超声/过一硫酸盐氧化泛影酸钠的效果和中间产物毒性被引量:3
2021年
采用超声(Ultrasound,US)催化过硫酸氢钾(Potassium peroxymonosulfate,PMS)对离子型碘代X射线造影剂—泛影酸钠(Sodium diatrizoate,DTZ)进行氧化降解,考察反应温度、初始pH的影响,分析US/PMS氧化DTZ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和中间产物,并采用毒理基因组学评估DTZ氧化过程中的毒性变化.结果表明,US/PMS对DTZ具有显著的氧化效果,与单独US、PMS相比,反应60 min,降解效率分别提高了18.5和1.6倍.DTZ的降解率随温度(15~45℃)的升高而升高,降解过程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活化能E_(a)=21.98 kJ·mol^(-1);pH=3.21和9.16~11.05时,DTZ的降解率较高.自由基抑制结果和EPR分析表明,O_(2)^(-)·和^(1)O_(2)是US/PMS氧化DTZ的主要活性物质.反应过程中IO_(3)^(-)和I_(2)的生成量随DTZ降解率升高而增大.HPLC/MS/MS共检测出10种产物,其中3种为脱碘产物.基因毒理组学分析表明,DTZ毒性随反应的进行逐渐增强.
魏红郝淼李娟李克斌董雯付冉
关键词:毒性
载镧壳聚糖去除水中氟离子的吸附特征研究被引量:15
2009年
为有效去除水中氟离子,减少高氟水对人体的危害,壳聚糖与镧反应制备得到新型除氟吸附剂.用间歇吸附实验测定了不同浓度、温度和接触时间下新型吸附剂对氟离子的吸附.结果表明镧改性能显著提高壳聚糖对氟离子的吸附容量.Langrnuir、Freundlich及Dubinin-Kaduslakevich(D—R)方程分别甩来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氟离子在镧改性壳聚糖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常温下最大吸附量为4008mg·kg^-1吸附动力学过程用一级、二级及粒内扩散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氟离子在镧改性壳聚糖上的吸附为准二级动力学;粒内扩散不是控制吸附过程的唯一步骤.吸附热力学函数则进一步揭示氟离子在镧改性壳聚糖上的吸附为自发、吸热、熵增过程;D—R自由能E为13-17kJ·mol^-1.据此推测氟离子在镧改性壳聚糖上的吸附为化学吸附.图4。表2,参16.
李克斌唐兴礼国丽张涛魏红
关键词:壳聚糖改性壳聚糖氟离子
强化实验预习,培养高素质化学创新人才
严格物理化学实验预习,增大实验预习的考核份额,激发学生化学实验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推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和成绩考核的改革,全面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岳可芬李克斌王小芳翟高红彭明丽尹兵雷依波
关键词: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
硫化亚铁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碘帕醇:表面反应机理及途径解析
2023年
构建了非均相FeS/过一硫酸盐(PMS)体系,并与均相Fe(Ⅱ)/PMS体系对比降解非离子型碘代X射线造影剂—碘帕醇(Iopamidol,IPM)的效果.通过自由基淬灭、电子顺磁共振(EPR)和FeS反应前后的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红外(FTIR)等表征,探究了FeS活化PMS降解IPM的机理.同时,通过密度泛函计算(DFT)、HPLC/MS/MS解析IPM的中间产物及降解途径,对IPM降解过程中碘代消毒副产物—碘仿(CHI3)的生成量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采用生态结构活性软件(ECOSAR)预测IPM及中间产物的生态毒性变化.最后考察了初始pH、HCO_(3)^(-)、Cl^(-)和腐殖酸(HA)对体系降解IPM的影响.结果表明,FeS/PMS体系非均相降解IPM的主要活性物种是SO_(4)·-、·OH和1O_(2),而Fe()/PMS体系主要是SO_(4)·-、·OH,FeS/PMS体系更有利于IPM的降解.FeS表面Fe(Ⅱ)活化PMS是形成活性物种的主要途径,S作为电子供体可促进Fe(Ⅲ)/Fe(Ⅱ)的循环再生.IPM的降解主要包括侧链酰胺水解及氧化、脱氢、脱碘和羟基加成,共生成10种中间产物.ECOSAR分析表明中间产物有一定的生态风险;但与PMS和Fe(Ⅱ)/PMS体系相比,FeS/PMS体系降解IPM过程中CHI3的生成量最小.FeS/PMS体系在初始pH范围(3.0~6.5)对IPM的降解率≥90.0%,HCO_(3)^(-)和Cl^(-)对FeS/PMS体系的影响较小,HA基本没有影响.研究表明,FeS可作为一种有效、安全的过硫酸盐活化剂用于碘代有机物IPM的控制.
滕锐杰魏红李克斌景立明董雯付冉
关键词:生态毒性
CCl_4增强超声降解环丙沙星的效果及路径解析被引量:3
2015年
研究考察了CCl4增强超声降解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的效果,通过·OH浓度的测定和异丙醇对反应的抑制情况探索环丙沙星的超声降解机理;采用UPLC/MS/MS方法对降解产物进行分析,解析环丙沙星的降解路径。结果表明,CCl4增强了环丙沙星的超声降解,当反应液体积为100 m L,超声40 min,随着CCl4添加浓度的增大(0-41.4mmol·L^-1),环丙沙星的降解率由0.51%增至50.92%;荧光探针分析和异丙醇抑制结果表明增强作用主要在于·OH和一系列氯自由基的氧化;UPLC/MS/MS分析发现,降解过程中生成8种产物,其中包括3种氯代产物,环丙沙星按照6种途径进行降解。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研究CCl4增强超声降解抗生素的机理,提高过程处理效果。
魏红杨虹李克斌马慧张彦慧李文英
关键词:环丙沙星超声降解CCL4降解路径
超声激发碘自由基降解水中磺胺嘧啶被引量:1
2015年
以H2O2和KI作为分子碘(I2)的来源,研究超声/H2O2/KI体系对磺胺嘧啶(SD)的降解效果.考察超声/H2O2/KI体系中溶液初始p H值、H2O2和KI添加浓度等因素的影响.采用碘自由基抑制剂甲硫咪唑对体系中的活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声/H2O2/KI体系显著提高了磺胺嘧啶的降解效果,磺胺嘧啶的去除率随溶液初始p H值(2.6~5.2)的升高而降低;H2O2和KI的添加浓度对磺胺嘧啶的去除率影响较大,磺胺嘧啶的去除率随其初始浓度的增大而降低.碘自由基(I·和I2-·)是超声/H2O2/KI体系降解磺胺嘧啶的主要活性物质.HPLC图谱表明,磺胺嘧啶降解的同时生成4种产物,磺胺为降解产物之一.
魏红杨小雨闵涛李克斌
关键词:超声磺胺嘧啶甲硫咪唑
渭河关中段表层水中抗生素污染特征与风险被引量:39
2017年
采用HPLC/MS/MS方法对渭河关中段(咸阳至西安)表层水体中的抗生素进行了检测分析.水样中共检测出5类15种抗生素,检出率在12.5%~100%,检出浓度nd^270.60ng/L.与国内外其他水域相比,渭河关中段表层水体中抗生素检出浓度处于中等水平.检测出的所有抗生素中,磺胺类(包含磺胺增效剂)7种,平均浓度113.68ng/L;大环内酯类3种,平均浓度111.79ng/L;喹诺酮类3种,平均浓度20.55ng/L;林可酰胺类和四环素类各1种,平均浓度分别为23.81和25.66ng/L.磺胺类和大环内酯类为渭河关中段水体中的主要抗生素.磺胺类抗生素的分布呈现上游>中游>下游,大环内酯类呈现中游>下游>上游.来源分析表明禽畜养殖和水产养殖是大环内酯类中游浓度较高的主要原因.而磺胺类残留则在于生活污水和医疗废水排放及禽类养殖.抗生素浓度与渭河同步水污染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水体中ρ(ETM)(红霉素)与ρ(TN)、ρ(CFX)(环丙沙星)和ρ(CTM)(克拉霉素)与ρ(NH3-N)呈显著相关,其他抗生素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通过风险商值RQs对渭河关中段的抗生素残留进行评价,环丙沙星(CFX)、氧氟沙星(OFX)和磺胺甲噁唑(SMX)的RQs≥1,对相应物种表现为高风险;诺氟沙星(NFX)、土霉素(OTC)、罗红霉素(RTM)的0.1≤RQS<1,对相应物种则表现为中等风险.
魏红王嘉玮杨小雨孙博成李克斌张佳桐
关键词:表层水体抗生素污染特征生态风险评价
除草剂苯达松与腐植酸作用机理的研究被引量:18
1998年
采用IR、ESR、UV等近代仪器分析手段,对除草剂苯达松与2种不同来源的腐植酸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苯达松与腐植酸作用时,因腐植酸所含官能团种类、数量不同,形成不同的吸附机理。含有羧基较多的腐植酸HA_1,易与苯达松形成离子键,氢键是其可能的吸附机理;而含有胺基和低羧基的腐植酸HA_2,则易与苯达松以氢键相结合。苯达松与腐植酸作用时,两者之间发生了电荷转移,形成了更大的共轭体系。
李克斌王琪全刘维屏
关键词:除草剂苯达松腐植酸农药土壤污染
CCl_4对左旋氧氟沙星超声降解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研究了CCl4对超声降解喹诺酮类抗生素左旋氧氟沙星(Levofloxacin)的影响,考察了CCl4添加量、超声功率、溶液初始pH值及左旋氧氟沙星初始浓度等影响因素,并采用HPLC和LC-MS/MS对超声降解产物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CCl4增强了左旋氧氟沙星的超声降解,当反应液体积为50 mL,超声35 min时,随着CCl4体积分数的增大(0~0.06%),左旋氧氟沙星的降解率由1.9%增至69.2%;超声功率为100~200 W时,降解率随着功率的升高而增大,功率为200~400 W时降解率有所降低;pH值对左旋氧氟沙星的超声降解影响很大,pH=7.14时容易超声降解,pH过低或过高均导致降解率显著减小;CCl4的体积分数一定时,左旋氧氟沙星的降解率随其初始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左旋氧氟沙星的降解率在33~49℃时最大.CCl4强化超声降解左旋氧氟沙星过程主要是由.OH和一系列氯自由基参与的反应.HPLC分析发现,降解过程中同时生成了2个产物,并通过LC-MS/MS对其进一步鉴定.
魏红李娟李克斌孙剑宇赵锋
关键词:喹诺酮类抗生素左旋氧氟沙星超声降解四氯化碳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