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硕
-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卒中患者瘫肢主动运动的预后价值和影响因素
- 2009年
- 肢体康复是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关键问题之一。研究表明,卒中急性期患肢主动运动的保留或恢复对预后具有预测价值;责任病灶的部位和急性期康复训练可能是影响瘫痪上肢主动运动能力恢复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研究,需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
- 李硕许予明谈颂宋波高远
- 关键词:卒中偏瘫预后
- 脑卒中临床特征偏侧差异被引量:1
- 2009年
- 高远李硕谈颂宋波许予明
- 关键词:脑卒中
- 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现状及其依从性被引量:26
- 2012年
- 目的 了解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和TIA二级预防的不同危险因素分层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影响他汀类药物依从性的因素.方法 从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前瞻性登记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入院的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收集其临床特征及可能影响他汀类药物依从性的因素,随访发病后3个月时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情况,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369例.住院期间有52.8% (195/369)的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高危组、极高危Ⅱ组及极高危Ⅰ组他汀类药物应用的指南符合率分别为25.0% (16/64),44.1% (30/68)和71.4%(135/189),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住院期间使用他汀类药物与糖尿病病史(P =0.032,OR=1.789,95% CI 1.052~3.043)及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存在相关(P=0.000,OR=5.308,95% CI3.340~8.434).3个月时他汀类药物总体应用率为22.3%(81/363),明显低于住院期间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率(P=0.000).3个月时高危组、极高危Ⅱ组及极高危Ⅰ组他汀类药物应用的指南符合率分别为9.7% (6/62),25.8% (17/66)和29.4%( 55/18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3个月随访时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好与出院医嘱相关(P =0.000,OR=34.852,95% CI14.673 ~ 175.452).结论 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和TIA二级预防中的依从性差,与指南存在差距;出院医嘱是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好的促进因素.
- 宋波杨光高远卢甲盟谈颂李硕常思远许予明
- 关键词:卒中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病人依从
- 绝经年龄及生育期与女性缺血性卒中预后关系研究
- 目的探讨绝经年龄及生育期与女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07年3月至2007年10月期间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女性脑卒中患者,全部经头颅CT或MRI明确诊断。入院当天由经统一培训的神经内科医师...
- 张锐宋波谈颂李卓高远李硕许予明
- 文献传递
- 骶前囊肿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 2025年
- 手术切除是骶前囊肿唯一的根治性治疗手段,骶前囊肿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涉及重要的血管和神经,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不当的手术方式将导致囊肿复发,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随着骶前囊肿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问题亟待解决。中国抗癌协会盆腔肿瘤整合专业委员会在《骶前囊肿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基础上,组织国内相关专业领域包括普外科、胃肠外科、结直肠肛门外科、妇瘤科、骨软组织外科、神经外科、病理科、影像科等权威专家,经过共识会议制定了《骶前囊肿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2024版共识从骶前囊肿的起源与病理、手术的相关解剖及分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的外科理念、切除的手术方法、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处理、随访以及后续治疗等七个方面进行系统介绍,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达成共识。与2021版共识比较,2024版共识主要更新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在解剖及分型部分,增加了高位、低位和单囊、多囊骶前囊肿的解剖分型;手术的外科理念部分增加了骶骨变异的骶前囊肿要注意保护骶神经;切除的手术方法部分进一步明确不同解剖分型骶前囊肿的手术入路,术前合并肠瘘患者应用臀大肌肌瓣修复肠瘘降低了预防性造口概率,可疑恶性骶前囊肿多学科会诊不能根治性切除后再穿刺明确病理制定综合治疗方案。2024版共识以期提高临床工作人员对骶前囊肿的认识以及指导临床工作。
- 中国抗癌协会盆腔肿瘤整合专业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盆腔肿瘤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消化道息肉及癌前病变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脏器联合切除与质量控制学组王刚成王贵英高重庆张志丁亮亮张朕张桂祥李硕宗富阳
- 关键词:骶前囊肿盆腔骶前间隙
- 急性脑梗死患者瘫痪上肢主动运动与其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瘫痪上肢主动运动功能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共选取2007年8月至2008年4月间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脑梗死患者171例,于发病后第14天时对患者瘫痪上肢主动运动功能进行评定,于发病1年后采用盲法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其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共获得150例患者有效数据,经统计分析发现,脑卒中发病14d时瘫痪上肢远端运动总分与1年后BI评分具有正相关性(P=0.034);另外发病到入院时间、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卒中史等也与发病1年后BI评分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于发病后14d时对脑梗死患者瘫痪上肢远端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有助于准确评估患者预后。
- 宋波李硕曾西高远赵璐张锐卢甲盟杨光许予明
- 关键词:脑梗死预后康复
- rs12122341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无关
- 2017年
- 目的探讨rs12122341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缺血性卒中及其主要亚型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来自中国汉族人群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采用改良多重高温连接酶法检测rs12122341基因型。结果共纳入77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415例,小动脉闭塞性卒中361例)和776例健康对照者。基因分型显示,在所有研究对象中仅检测到rs12122341 CC和CG 2种基因型,未检测到GG基因型。病例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s12122341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优势比(odds ratio, OR)1.48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641~3.421;P=0.447]、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OR 1.972,95% CI 0.655~6.034;P=0.227)和小动脉闭塞性卒中(OR 1.632,95%CI 0.437~6.262;P=1.000)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rs12122341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及其主要亚型均无显著相关性。
- 李芳史长河唐秘博李硕李少华张槊王志杰宋波许予明
- 关键词:卒中多态现象遗传学疾病遗传易感性
- ABCD2模型对TIA患者短期发生脑卒中风险的预测作用研究
- 目的评价ABCD2模型对中国人群TIA患者短期内发生脑卒中风险的预测作用,为TIA后脑卒中危险性分层提供依据。方法连续纳入2007年2月至2008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符合条件的TIA患者。TIA的...
- 赵璐谈颂宋波李卓李硕高远许予明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