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艳

作品数:41 被引量:216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2篇电子电信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胃癌
  • 11篇肿瘤
  • 11篇基因
  • 10篇直肠
  • 10篇胃肠
  • 9篇直肠癌
  • 9篇胃肠间质瘤
  • 9篇结直肠
  • 9篇间质
  • 9篇间质瘤
  • 9篇肠癌
  • 8篇临床病理
  • 8篇结直肠癌
  • 8篇病理
  • 7篇突变
  • 6篇疗效
  • 6篇临床病理特征
  • 6篇病理特征
  • 5篇基因突变
  • 4篇直肠肿瘤

机构

  • 40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大连市第三人...
  • 1篇北京市肿瘤防...
  • 1篇北京肿瘤医院

作者

  • 41篇李艳艳
  • 40篇沈琳
  • 37篇高静
  • 7篇张小田
  • 7篇章程
  • 7篇龚继芳
  • 7篇彭智
  • 7篇李一林
  • 6篇田野
  • 5篇陆明
  • 5篇李洁
  • 4篇周军
  • 4篇孙志伟
  • 3篇田甜甜
  • 3篇陈祖华
  • 3篇李娜
  • 2篇张晓东
  • 2篇李珊
  • 2篇李燕
  • 2篇李北芳

传媒

  • 6篇中华胃肠外科...
  • 6篇第十七届全国...
  • 5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临床肿瘤学杂...
  • 3篇基础医学与临...
  • 3篇中华消化外科...
  • 3篇肿瘤综合治疗...
  • 2篇第八届中国肿...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9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7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帕替尼治疗小鼠人源化胃癌移植瘤模型的疗效观察及CD31的意义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利用人源化胃癌移植瘤(PDX)模型探索阿帕替尼的可能疗效预测标志物及其与紫杉醇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例小鼠PDX模型,每例模型分对照组、阿帕替尼组、紫杉醇组以及联合治疗组。测量肿瘤体积及小鼠质量,计算抑瘤率。靶向捕获测序及转录组测序分析PDX肿瘤组织的分子变异及阿帕替尼用药前后的基因表达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CD31表达情况。结果阿帕替尼单药组在6例胃癌PDX模型中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其抑瘤率略优于紫杉醇单药;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的抑瘤率无明显增加。阿帕替尼用药后,包含FGFR1/2在内的基因显著下调。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血管生成、血液循环、炎性反应和蛋白级联激活等生物过程以及补体和凝血级联信号通路。微血管密度相对较高的PDX组织对阿帕替尼的敏感性高于微血管密度较低的组织。结论阿帕替尼在胃癌PDX模型中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发挥抑瘤作用,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可能预测阿帕替尼的疗效,临床是否应推荐阿帕替尼与紫杉醇联用尚需进一步验证。
陈祖华张朦琦高静章程李艳艳沈琳
关键词:胃癌微血管密度
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与基因分型(附660例分析)被引量:28
2013年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kit/血小板源性生长受体α(PDGFRA)基因突变频率和突变类型。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1年10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就诊并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660例胃肠间质瘤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肿瘤组织标本,运用直接测序方法检测组织标本中c-ki(t外显子9、11、13和17)、PDGFRA基因(外显子12和18)的突变状态,统计学分析基因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660例胃肠间质瘤病人中,男389例(58.9%),女271例(41.1%)。中位年龄56(15~82)岁。原发部位以胃(37%)和小肠(35%)为主,转移部位以肝脏及腹腔最常见。酪氨酸激酶受体(CD117)阳性率95.0%,DOG1阳性率88.1%。360例病人接受基因突变检测,其中c-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241例(66.9%),外显子9突变43例(11.9%),外显子13突变6例(1.7%),外显子17突变4例(1.1%),PDGFRA基因外显子12突变1例(0.3%),外显子18突变7例(1.9%),野生型病人58例(16.2%);c-kit外显子9突变主要见于小肠,而PDGFRA12/18突变主要见于胃;基因突变频率与肿瘤大小与和分裂像未见相关性。结论胃肠间质瘤最常发生在胃和小肠;c-kit基因外显子11为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基因突变类型与原发部位相关。
党运芝高静李健李艳艳田野孙志伟何琼沈琳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病理特征
BRAF^V600E突变型晚期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V-raf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体B(BRAF)抑制剂联合西妥昔单抗联合或不联合MEK抑制剂治疗中国晚期不可切除BRAF^V600E突变型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接受西妥昔单抗+BRAF抑制剂(维莫非尼11例,达拉非尼2例)治疗的13例BRAF^V600E突变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其中5例在西妥昔单抗+BRAF抑制剂的基础上联合MEK抑制剂(曲美替尼)。采集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统计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不良反应。结果13例患者的中位治疗周期数为6个周期(范围:3~16个周期),无CR病例,获PR 4例、SD 7例、PD 2例,RR为30.8%,DCR为84.6%,中位PFS为6.7个月(95%CI:1.7~11.7个月)。所有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痤疮样皮疹(69.2%)、发热(46.2%)和关节痛(23.1%),3级及3级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8.5%,包括低磷血症(15.4%)、痤疮样皮疹(7.7%)、脂膜炎(7.7%)和谷草转氨酶升高(7.7%)。结论BRAF抑制剂联合西妥昔单抗±MEK抑制剂治疗BRAF^V600E突变型中国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较好,经剂量调整后不良反应整体可控。
许婷王晰程李健张小田陆明龚继芳刘丹曹彦硕周军彭智齐长松李艳艳沈琳
关键词:结直肠癌西妥昔单抗
进展期胃癌血浆ctDNAs中HER2扩增指导与监测曲妥珠单抗治疗的可行性
背景与目的:肿瘤组织HER2阳性是进展期胃癌患者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的前提,但胃癌具有高度异质性,进行HER2检测的肿瘤组织往往无法反映患者肿瘤的整体情况,而且胃癌原发灶与转移灶存在HER2表达不一致现象,甚至部分患者由于...
王海星李北芳李艳艳高静沈琳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高通量测序曲妥珠单抗
胃肠间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基因分型分析
目的:大样本分析中国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c-kit/PDGFRα(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001年10月至...
田野高静李健李艳艳沈琳
结直肠癌中MDR1和ABCG2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MDRl和ABCG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结直肠癌患者伊立替康(CPT-11)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1996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以CPT.11为基础化疗药物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及血液样本,提取血液DNA,用直接测序法检测MDRl和ABCG2基因SNP.分析基因多态性与CPT-11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MDR12677G〉T/A及ABCG2421C〉A、34G〉A和376C〉T的血标本及肿瘤组织检测SNP结果一致率高,分别为94.4%(34/36)、94.6%(35/37)、95.0%(38/40)和97.2%(35/36)。MDR12677G〉T/A中,野生型(G/G)患者较突变型患者临床获益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二线化疗的患者中,野生型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明显优于突变型患者(P=0.012)。未观察到ABCG2421C〉A、34G〉A和376C〉T多态性与化疗疗效有相关性(均P〉0.05)。同时,未观察到MDR12677G〉T/A、ABCG2421C〉A、ABCG234G〉A和ABCG2376C〉T多态性与患者3度以上粒细胞减少及腹泻相关。结论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MDR12677G〉T/A可能作为分子标记物来预测伊寺替康方案化疗疗效。
孙志伟王晰程高静李洁李艳艳党运芝沈琳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单核苷酸多态性伊立替康
腹腔微环境与胃癌腹膜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腹膜转移是晚期胃癌的主要转移方式之一,关于胃癌腹膜转移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种子土壤”学说是较被认可的腹膜转移理论。腹腔内多种细胞成分、细胞外基质以及腹腔积液共同构成腹腔微环境,可为胃癌细胞种植、浸润、生长以及转移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充分认识腹腔微环境,有利于早期判别胃癌腹膜转移的发生与肿瘤复发,并能够为未来寻找靶向腹腔微环境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笔者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参与构成腹腔微环境的主要细胞成分、腹腔积液以及免疫微环境进行综述,探讨腹腔微环境与胃癌腹膜转移的关系。
王静远王小娟章程齐长松李艳艳吉聪聪高静沈琳
关键词:胃肿瘤腹膜转移
野生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大样本分析中国野生型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01年10月至2013年9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就诊的180例野生型胃肠间质...
田野高静李健李艳艳沈琳
胃癌细胞中miR-135a表达对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胃癌细胞中miR-135a表达与紫杉醇敏感性的关系,并探索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aqman microRNA芯片筛选接受紫杉醇化疗有效及无效胃癌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microRNAs,选择与紫杉醇敏感性关系较大的microRNA-135a(miR-135a)为研究对象,在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中转染miR-135a mimic与miR-Ctrl,用细胞增殖曲线、流式细胞仪、Western blot等方法探索miR-135a表达对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miR-135a在紫杉醇化疗无效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化疗有效患者(P<0.05),可能与紫杉醇耐药有关。miR-135a通过抑制紫杉醇诱导的细胞周期G2期阻滞及细胞凋亡(P<0.05)而降低胃癌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结论 miR-135a有望成为临床胃癌紫杉醇化疗疗效的预测标志物。
田甜甜李艳艳沈琳高静
关键词:胃癌紫杉醇耐药
晚期胃癌患者CHFR基因甲基化与紫杉醇疗效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CHFR基因是细胞周期G2-M检验点,其启动子区甲基化可导致基因转录抑制,本研究旨在探讨CHFR甲基化水平与晚期胃癌患者紫杉醇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2008年1月-2012年...
王明明李一林高静彭智李艳艳邓大君沈琳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