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钢
- 作品数:15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中的利益配置及法律保障被引量:1
- 2014年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中的协调机制要求在传承人、原住民、开发者和社会公众之间合理配置其产业化开发中的利益。确立开发前的事前知情同意规则与开发后的惠益分享规则,并通过权利集体管理制度、权利登记制度和利益补偿机制,能够有效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中的利益的合理配置。
- 李钢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惠益分享
- 论技术秘密的公共安全审查机制被引量:1
- 2015年
- 商业秘密法对技术秘密的保护,有可能使危害公共安全的技术信息规避法律而获得事实上的保护。现行法律通过商业秘密的强制公开措施回应公共安全保护的需求,但这一措施对技术秘密而言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之处。因而有必要将技术秘密的"直接公开"模式转化为"保密技术数据但同时公开其实施效果"的模式,而技术秘密的公共安全审查机制的建立就是实现该模式的有效措施。
- 李钢
- 关键词:公共安全信息公开
- 论交互式流媒体音乐服务中版权许可机制的变革
- 2023年
- 交互式流媒体音乐服务改变了音乐产业运营模式,客观上需要音乐授权体系从模拟时代向数字时代过渡,美国《音乐现代化法案》的施行具有代表性。该法案意图以音乐作品机械复制权的“一揽子许可”模式化解流媒体平台的授权困境,并通过设立专门的集体管理组织、建立统一的音乐版权数据库和改革许可费用的确定及分配机制等措施确保其发挥实效。这一变革事实上以构建具有竞争力的数字音乐版权许可模式为目标,其中“一揽子+集中”许可模式体现了顺应流媒体平台需要的产业政策取向,而集中统一的版权数据库则是确保效率价值与公平价值得以兼顾的技术手段。针对我国流媒体音乐领域因独家授权模式引发的纷争,构建更具竞争力的数字音乐版权许可机制应是化解之途。
- 李钢
- 关键词:版权集体管理
- 论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归属
- 2021年
- 对于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的归属,学术界提出了人工智能法律人格说、人工智能所有者说、人工智能编程设计者说、人工智能使用者说、社会公共领域说等观点。人工智能生成物是否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应坚持客观标准,并基于作品的客观构成要件予以判断。而对于其作品的权利归属问题,应以人工智能的性质为基础判断人工智能是否具有法律人格,再区分弱人工智能与强人工智能以确定权利归属。
- 李钢王琪
- 关键词:著作权归属
-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中权利冲突的解决机制被引量:2
- 2014年
- 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中的协调机制,应合理解决原住民与开发者之间的权利冲突。原住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既包括精神权利,也包括经济权利,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者对其仅享有经济权利。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中的权利冲突解决机制,应以精神权利和在先权利优先为原则,并在立法、行政与司法层面上分别予以贯彻落实。
- 李钢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 大数据时代文本挖掘的版权例外
- 大数据时代的文本挖掘技术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与极高的商业价值,但其开发与应用面临着难以克服的版权困境,因而催生出三种不同模式的化解措施.文本挖掘开发主体所主张的"选择退出"规则在维持版权人产权的基础上意图通过授权机制的变革...
- 李钢
- 关键词:文本挖掘大数据
- “转换性使用”研究——以著作权合理使用判断的司法实践为基础
- “转换性使用”是美国版权法上的合理使用的判断因素,其源自于理论学说并经美国司法判例援引和发展。虽说“转换性使用”的司法适用才不过二十来年,但其在合理使用案件中的适用呈现出迅速扩张的趋势,甚至出现了法官“过分”依赖于该标准...
- 李钢
- 关键词:著作权法律规制司法实践
- 网络空间的自力救济——从法律人对“黑屏行动”的评判切入
- 2009年
- 微软"黑屏"事件的发生揭示了法律对知识产权自力救济行为所存在的规范空白。数字作品与网络空间的结合使代码具有了可控性,从而在事实上使知识产权人在网络空间能够实施自力救济行为。无论是从规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出发,还是从矫正网络空间的失衡状态出发,法律都应当以明确的规范形式规制网络空间的自力救济行为。
- 李钢
- 关键词:网络空间自力救济解释论立法论
- 学术不端行为法律规制的范围被引量:5
- 2014年
- 尽管运用法律手段规制学术不端行为日益成为社会共识,但国内外的现有规定却难以为学术不端行为确立明确的法律规制范围。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规制范围的确立不仅应当符合最低限度的学术道德准则,而且应在尊重学术自由与学术团体自治的基础上力求达到兼顾不端行为惩戒与学术环境净化的效果。因而,法律视野中的学术不端行为的范围应是在学术规范的基础上,分别从民法、行政法和刑法的角度确立其规制范围。
- 李钢
- 关键词:学术不端行为法律规制
- 意思表示解释规则的语用学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意思表示解释对当事人真意的探寻实际上需要通过语义的探究来实现。语用学以语言哲学对意义的思考为滥觞,为意思表示的解释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方法。依照解释学理论建构的意思表示解释规则,在一定程度上与语用学的意义探究方法相契合,但同时也表现出零散、不系统和立场游移的特点。因而,意思表示解释规则的建构应综合解释学的"解释者—文本"与语用学的"言语—言说者"双重视角,为解释者提供更具操作性的规则。
- 李钢
- 关键词:语用学解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