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传英
- 作品数:26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科技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 论歌剧排演在声乐艺术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 2020年
- 声乐艺术是一门综合的表演艺术,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歌唱技能,还要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目前,国内各大院校对歌剧的排练和演出都非常重视,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声乐教学中引入了歌剧排演,对声乐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歌剧排演过程的详细分析,阐述了歌剧排演在声乐艺术实践能力培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期引起大家对歌剧排演在声乐艺术实践中的重视。
- 付光琪匡传英
- 关键词:声乐教学艺术实践
- 崂山道教科仪音乐的文化特质探析
- 2012年
- 崂山号称"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是全真道教的发源地,在道教史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其斋蘸科仪音乐具有完备的形态与深刻的内涵。崂山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崂山道人的开放精神,使民间音乐、戏曲、宫廷音乐、佛教音乐,儒家唱颂等音乐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其音乐多元性的特点。因为有着多方音乐的融入,崂山道教音乐一直保持着兴旺势头,体现了始终如一的连续性。在当今环境下继承和发展崂山道教科仪音乐,是全面深入地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 匡传英
- 关键词:科仪音乐全真道教文化特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宫廷音乐
- 儒家教育思想在《功夫熊猫》中的显现
- 2013年
- 电影《功夫熊猫》中的阿宝肥胖、笨拙,一次偶然的机遇他成为乌龟大仙手指下的"神龙大侠",为了对抗凶狠的残豹拯救欢乐谷,没有丝毫武功的阿宝跟随浣熊师父学习功夫。在阿宝学习的过程中,好莱坞梦工厂巧妙地在其中展现了儒家教育思想的精华。本文从"有教无类""性近习远""因材施教""仁爱"等几个方面探析了《功夫熊猫》中儒家教育思想善于启发个人的内心自觉,教人如何"做人",强调对自身的肯定等特点。
- 匡传英
- 关键词:《功夫熊猫》儒家教育有教无类
- 中国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中韩英的形体动作对其形象塑造的作用
- 2020年
- 歌剧《洪湖赤卫队》在我国歌剧发展历程中占有着重要地位。2012年国家大剧院重新排演该剧,由王庆爽饰演剧中韩英。本文以此版为依据试析韩英的形体动作对其形象塑造的作用。并从演唱中的形体动作和台词对白中的形体动作两方面论述形体动作是该歌剧完成剧情、表现人物情感、凸显人物张力的重要手段。
- 张少奎匡传英
- 复三部曲式的呈示型中部与展开型中部之辨析——以肖邦《c小调夜曲》、贝多芬第四奏鸣曲为例被引量:1
- 2014年
- 通过对肖邦《c小调夜曲》的中部和贝多芬第四奏鸣曲第二乐章的中部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呈示型中部和展开型中部的异同,为分析复三部曲式理清思路。
- 赵娜匡传英耿琰
- 关键词:复三部曲式辨析
- 论崂山道教科仪音乐分类及功能
- 2012年
- 崂山是全真道教的发源地,崂山道教作为"全真道第二丛林"在道教史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其斋蘸科仪音乐具有完备的形态与深刻的内涵。本文从崂山道教科仪音乐的分类与功能出发,对其分类和崂山道教科仪音乐在仪式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旨在认清崂山道教科仪音乐的实质和价值,并为在当今环境下继承和发展崂山道教科仪音乐,全面深入的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尽到微薄之力。
- 匡传英
- 艺术歌曲《临江仙·藤玲听秋》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古诗新创艺术歌曲《临江仙·藤岭听秋》是由黄克新作词、吴国翥作曲的一首古诗文化新创艺术歌曲。吴国翥著有声乐套曲《诗乐:中国新创古典格律诗词艺术歌曲集》,《临江仙·藤岭听秋》便是其中的优秀作品之一。中国新创古典格律诗词艺术歌曲不同于传统的古诗词艺术歌曲,相比之下,其结合了现代音乐文化的创作以及表现形式,让歌曲更加富有内涵深意和独特韵味,在保留传统优秀历史文化的同时,带给演唱者和听者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基于此,文章对《临江仙·藤岭听秋》的艺术特征及演唱技巧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赵颖慧匡传英
- 关键词:艺术特征演唱
- 论高校合唱教育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培养被引量:2
- 2010年
- 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是高校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唱教育在学生的协作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自我调控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同时促进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
- 匡传英
- 关键词:和谐校园合唱教育自我和谐
- 试析崂山道教科仪音乐的旋律特征被引量:2
- 2014年
- 崂山道教科仪音乐作为崂山道教文化的一部分,对道教文化的传播和衍生有着积极的促进和推广作用。本文对崂山道教科仪音乐的经韵类型化特征、旋律变形和反复以及装饰音的使用等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能了解崂山道教科仪音乐中旋律的基本特征,并窥探到崂山道人的创腔思维。
- 匡传英
- 关键词:崂山道教科仪音乐类型化旋律特征
- 十三辙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探究——以《怀念曲》为例
- 2023年
- 语言是歌唱艺术的基础,是作品内容和情感的依托,因此歌唱语言的准确性极为重要。汉字的发音是复杂且具有美感和韵律的,在演绎中国声乐作品时,除了具有较为突出的民族风格的作品运用方言外,一般以普通话的发声规范为字音标准,这就要求演唱者必须正确认识汉字的语音结构,分析其辙韵规律,在此基础上更加规范清晰地演唱歌曲。文章以声乐作品《怀念曲》为例,从十三辙的角度了解并分析其歌词语言的韵辙特点,并结合自身学习感悟,以期为声乐学习者提供一些有效的声乐演唱理论依据。
- 李庆杨匡传英
- 关键词:十三辙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