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芬
-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大体积肾上腺肿瘤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大体积肾上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最大直径>5cm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腹腔镜入路不同分为经后腹入路组(RLA组,28例)和经腹腔入路组(TLA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总耗时、术中失血量、术后转ICU比例、术后并发症比例、术后引流持续天数及住院天数、术后首次激素摄入量等指标差异。结果:RLA组和TLA组在手术耗时、术后转ICU比例、术后并发症比例、术后首次激素摄入量、术后引流持续天数与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LA组术中失血量少于TL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入路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大体积肾上腺肿瘤上各具优势,应结合患者个体特征综合考量,以期获得最佳临床效果。
- 杨丽芬陈思麦惠洪
-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大体积腹腔镜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究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35例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视为观察组,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另选取同期收治的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的35例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结石排净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结石排净率为80.00%(28/35),结石排净平均时间为(4.37±0.64)周;观察组结石排净率为97.16%(34/35),结石排净平均时间为(3.15±0.43)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4例并发症,血肿1例,肾积水2例,输尿管狭窄1例,发生率为11.43%;观察组发生5例并发症,血肿1例,肾积水2例,输尿管狭窄2例,发生率为14.2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效果明显,可以提高结石的排净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杨丽芬
- 关键词: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体外冲击波碎石上尿路结石
- 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究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取石术,观察组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指标(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疗效指标(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95.00%(95/100),并发症发生率为4.00%(4/100),对照组结石清除率为86.00%(86/100),并发症发生率为12.0%(12/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BUN、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BUN、Sc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碎石术应用在复杂性肾结石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可以促进肾功能的改善。
- 杨丽芬
- 关键词:经皮肾镜取石术复杂性肾结石肾功能
-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 2010年
-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将2009-01~2010-01本院行剖宫产的产妇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切口感染)和对照组48例(无切口感染),分析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的体质量指数、合并基础疾病、胎膜早破、瘢痕子宫、试产时间、急症手术、未预防应用抗生素、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失血量方面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多种的,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
- 杨丽芬
-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感染
- 能谱CT结石成分分析在泌尿系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能谱CT结石成分分析在泌尿系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8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治疗的16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80例。两组均接受ESWL治疗,在此之前,对照组采用常规CT平扫进行结石密度计算,试验组采用能谱CT进行结石成分评估。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一次碎石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平均体外冲击波次数、最高工作电压平均值低于对照组,平均碎石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结石清除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24 h肉眼血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泌尿系结石ESWL中应用能谱CT结石成分分析能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确保一次碎石成功,提高术后结石清除率,并减少平均体外冲击波次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24 h肉眼血尿发生率。
- 杨丽芬陈佳鸿黄春榆朱文丰廖锦先
- 关键词:能谱CT泌尿系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结石清除率
- CT值预测结石成分在输尿管上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CT值预测结石成分在输尿管上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于医院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的8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检查,按照结石CT值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CT值≤1000 Hu)与试验组(43例,CT值>1000 Hu);术后应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分析结石成分,记录并分析86例患者的结石清除情况、CT值及成分构成,比较两组CT值、结石清除率及体外冲击波次数。结果86例患者中,结石彻底清除74例(1次清除30例,2次清除26例,3次清除18例),结石残留12例,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总成功率为86.05%(74/86)。单一成分结石33例,混合成分结石53例;含有草酸钙成分结石的构成比为90.70%(78/86)。86例患者的结石CT值在286~1606 Hu范围内,含钙结石的CT值高于非含钙结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结石的CT值高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低于对照组,体外冲击波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结石的CT值、成分各异,CT值越高,结石的清除难度越大,清除率越低;临床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开展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前,可通过螺旋CT检查了解结石的相关信息,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意见,从而提高结石清除率,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 杨丽芬陈佳鸿朱文丰黄春榆廖锦先
- 关键词:输尿管上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CT值结石成分结石清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