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喜贵

作品数:7 被引量:10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油气
  • 4篇松辽盆地
  • 4篇盆地
  • 4篇成藏
  • 3篇断层
  • 3篇油层
  • 3篇气藏
  • 2篇东南
  • 2篇东南隆起区
  • 2篇断陷
  • 2篇油气藏
  • 2篇油气分布
  • 2篇三肇凹陷
  • 2篇扶杨油层
  • 2篇凹陷
  • 1篇断层特征
  • 1篇油气成藏
  • 1篇油气分布规律
  • 1篇油气运移
  • 1篇原生

机构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7篇杨喜贵
  • 3篇王德海
  • 2篇郭峰
  • 2篇任国选
  • 2篇孟祥化
  • 1篇付广
  • 1篇刘宗堡

传媒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油气田地面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6
  • 1篇2002
  • 1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大型凹陷斜坡区倒灌式成藏模式—以三肇凹陷扶杨油层为例被引量:8
2009年
利用300条地震剖面、672口测井曲线、6口井岩心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断层特征及运动期次、储层沉积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合探井试油和试验区动态资料分析认为,T2断层受控于基底断层具有平面密集成带、剖面"似花状"组合特征,且油气成藏期活动的油源断层多为断层密集带边界断层.沉积微相研究表明三肇凹陷南部扶杨油层为西南保康沉积体系而非多物源交汇区,属于典型的河控浅水缓坡三角洲沉积体系,即主要储层为分流河道砂体,且主要含油目的层扶Ⅰ油层组为向上逐渐退积的演化序列.明水组末期青一段源岩达到生油高峰,油气在超压作用下沿开启的油源断层下排,首先充注断层上升盘一侧河道砂体,即断层密集带两侧上升盘为油气运聚富集区,而断层密集带内多为地堑式组合,不利于油气聚集,在成藏模式指导下刻画出47个有利圈闭,预测新增石油地质储量0.5亿t.
杨喜贵刘宗堡
关键词: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断层特征成藏模式
断层垂向封闭性纵向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01年
分析了断层上覆沉积载荷压力和断裂带中泥质成分分布及其变形规律与埋深之间的关系 ,得出了断层垂向封闭性纵向变化特征 .依据泥岩的弹性变形极限和强度极限所对应的埋深 ,将断裂带中泥质成分连续分布的断层垂向封闭性在纵向上划分为 3个部位 ,即上部开启部位、中部泥质成分塑性流动垂向封闭部位和下部泥质成分破碎填充垂向封闭部位 .
杨喜贵
关键词:断层垂向封闭性泥岩埋深油气藏
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油气成藏与分布的主控因素被引量:41
2002年
在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油气藏类型、分布特征及与成藏条件空间分布关系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该区扶杨油层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 4个主控因素 :青一段有效源岩分布及青一段好盖层分布控制了扶杨油层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青一段超压、扶杨油层的低水位砂体和青山口组底部断层的发育是扶杨油层形成上生下储大面积岩性油藏的重要条件 ;地下水碰撞带为扶杨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水动力圈闭条件。
杨喜贵付广
关键词: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油气成藏油气分布碰撞带
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沉积特征及对油气分布的控制被引量:2
2009年
应用储层沉积学理论,依据10口井岩心和4079口井测井资料,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储层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葡萄花油层属于典型的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的微相类型主要为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远砂坝等微相不发育;密井网沉积微相研究表明葡萄花油层整体为水退→水进的沉积演化序列,中部葡152小层砂体最发育,为葡萄花油层的水退最大期。通过对重点沉积时间单元内单砂体展布特征的研究,认识到葡萄花油层主要储层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比原认识更连续,且延伸较远,其多与断层匹配形成断层-岩性油藏,这对深入认识该区油藏类型、油气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杨喜贵
关键词: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油气分布规律
天然气扩散作用对松南深部气藏的影响
2006年
杨喜贵王德海
关键词:松辽盆地天然气深部东南隆起区十屋断陷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断层与油气运移及成藏被引量:32
2006年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经过数次构造运动改造,形成复杂的断裂系统,按照断层的性质、规模、形成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展布特征及与油气的关系,将其分为早期断层、晚期断层、晚期活动的早期断层3类。早期断层中的控盆断层控制断陷的形成、演化;控制沉积断层控制有利源岩的分布部位。断层在活动时期是油气纵向运移通道,停止活动时期则不是;油气在横向上可以穿断层运移,断层在上倾方向上有非渗透遮挡层的条件下可以形成断层油气藏。早期断层活动时期早于生烃期,不是油气垂向运移通道,因此在源岩层系内可以形成早期原生油气藏,并且保存条件好;早期断层对圈闭的支解、分割作用,导致油气分布的复杂性、不连续性。晚期活动的早期断层和晚期断层活动时是油气的纵向运移通道,同时使深层的原生油气藏遭到破环、变为残余油气藏,并在浅层形成次生油气藏。晚期断层停止活动时,亦不是油气垂向运移通道,因此能够在源岩层系内形成晚期原生高产油气藏,保存条件好。断层活动时期与源岩排烃期(油气源)的匹配关系,决定油气的分布层位及油气藏的形成与破坏。
王德海郭峰任国选孟祥化杨喜贵
关键词:断层油气运移断陷东南隆起区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天然气成藏条件被引量:15
2006年
应用地震、地质、地化、测井资料对松辽盆地南部进行成藏条件分析。气藏分为:下部断陷地层煤型气气藏、上部坳陷地层伴生油型气气藏、浅层生物气藏。断陷地层气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原生气藏与次生气藏。原生气藏分布在断陷地层内及上覆坳陷地层的底部(泉一段下部),油气成藏取决于圈闭发育状况及距源岩的远近;油气藏的保存条件取决于后期构造运动的改造程度,气层具有连片分布的特征;次生油气藏分布在坳陷地层的泉头组中上部,油气成藏取决于三个条件:圈闭发育状况,深部气源,沟通浅部圈闭与深部气源的断裂。松辽盆地南部的油型伴生气以溶解气为主,只在中央坳陷边缘部位存在气顶气藏和气藏,资源量有限。松辽盆地南部青山口组及嫩江组的成熟源岩分布有限,其丰富的生物气资源亦应作为以后的天然气勘探目标。
王德海郭峰任国选孟祥化杨喜贵
关键词:松辽盆地南部原生油气藏次生油气藏生物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