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梅琛

作品数:11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异常综合征
  • 7篇增生
  • 7篇增生异常综合...
  • 7篇综合征
  • 7篇骨髓
  • 7篇骨髓增生
  • 7篇骨髓增生异常
  • 7篇骨髓增生异常...
  • 5篇甲基化
  • 4篇细胞
  • 3篇地西他滨
  • 3篇抑制剂
  • 3篇制剂
  • 3篇髓系
  • 3篇综合征患者
  • 3篇细胞系
  • 2篇抑制作用及机...
  • 2篇去甲基化
  • 2篇去甲基化药物
  • 2篇细胞分化

机构

  • 10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嘉兴市第一医...
  • 2篇浙江省立同德...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杭州市萧山区...
  • 1篇宁波大学
  • 1篇丽水市人民医...
  • 1篇金华市中心医...
  • 1篇浙江省台州医...
  • 1篇丽水市中心医...
  • 1篇衢州市人民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绍兴市人民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宁波市医疗中...
  • 1篇湖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1篇梅琛
  • 7篇金洁
  • 6篇佟红艳
  • 5篇周歆平
  • 4篇任艳玲
  • 4篇俞文娟
  • 3篇韦菊英
  • 3篇马秋玲
  • 3篇王蕾
  • 3篇马丽亚
  • 3篇叶丽
  • 3篇尤良顺
  • 3篇黄健
  • 2篇徐伟来
  • 2篇叶杏浓
  • 2篇蒋慧芳
  • 2篇胡超
  • 2篇谢丽丽
  • 1篇王曼玲
  • 1篇黄黎

传媒

  • 4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健康之路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5
  • 3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新发现与关键诊疗技术的建立和应用
佟红艳胡超金洁梅琛叶丽任艳玲周歆平马丽亚黄健徐伟来叶杏浓王丽君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恶性克隆性血液病,是老年最常见的恶性血液病。国际现有治疗的完全缓解率(CR)低(30%左右),高危患者中位生存期(OS)仅0.8年,五年总生存率只有29%。其诊治难点在于:发病机制不清,早期...
关键词: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疾病治疗
H138.新型HDAC抑制剂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探讨
俞文娟王蕾尤良顺梅琛马秋玲金洁
文献传递
Wnt拮抗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甲基化水平分析
目的: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血液恶性肿瘤,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在MDS中存在表观遗传学改变,主要与DNA甲基化关系比较密切。而最近研究表明Wnt信号通路激活和其拮抗基因甲基化与血液恶性肿瘤如...
梅琛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甲基化发病机制
去甲基化药物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现状与前景被引量:7
2021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具有高风险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转化的特点。MDS患者的自然病程及预后异质性较大,个体化治疗策略对其尤为重要。自2004年去甲基化药物(HAM)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MDS以来,迄今该药仍为治疗较高危MDS患者的一线药物。笔者拟就HMA单药治疗较高危MDS患者、以HMA为基础的联合治疗MDS方案、HMA用于治疗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MDS患者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治疗现状与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梅琛佟红艳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药物疗法去甲基化药物造血干细胞移植
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较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疗效初步观察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评价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较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探讨MDS相关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浙江省4所医院收治的62例较低危MDS患者,治疗分2组,地西他滨组(地西他滨12mg·m-2·d-1,连续5d)和支持治疗组,检测与MDS预后相关的15项基因突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oRR)和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分析其与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结果62例患者中,可评估患者51例,其中地西他滨组24例,支持治疗组27例。与支持治疗组相比,地西他滨组的ORR(66.7%对29.6%,Z2=6.996,P=0.008)和中位PFS时间显著改善(未达到对13.7个月,P=-0.037)。51例患者中20例(39.2%)检测到基因突变阳性,其中4例患者单纯SF381阳性,均在支持治疗组。与基因突变阴性患者相比,16例基因突变阳性(除单纯SF381阳性)患者中位PFS时间显著缩短(9.2个月对18.5个月,P=-0.008),其中地西他滨组8例患者中6例有效,支持治疗组无一例(0/8)有效。地西他滨治疗期间主要不良反应为3-4级粒细胞减少(45.8%),3~4级感染发生率为33.3%(8/24)。结论该研究小系列患者的初步结果表明应用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较低危MDS患者可能有效,对于基因突变患者也可获益,且患者耐受,值得临床试验进一步明确其临床意义。
叶丽任艳玲谢丽丽罗颖婉林佩佩周歆平马丽亚梅琛徐伟来韦菊英蒋慧芳张立明曾惠佟红艳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地西他滨低甲基化
ITF2357体外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探讨
2012年
目的探讨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ITF2357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分化和促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AML细胞系Kasumi一1细胞(AML1-ETO阳性)为模型,应用MTr比色法观察ITF2357对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与THP1细胞(AML1-ETO阴性)进行比较;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分化抗原的表达;用AnnexinV标记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Westernblot法检测AML1-ETO及乙酰化组蛋白、easpase蛋白水平。结果0.5μm0L/LITF2357即能明显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48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1μmoL/L,然而对于AML1-ETO阴性的THP1细胞系的起始抑制浓度为5.0μm0L/L;ITF2357诱导Kasumi-1细胞凋亡呈时间、剂量依赖性,1TF2357处理24h早期凋亡细胞由(1.44±1.52)%增加至(24.51±5.79)%,48h晚期凋亡细胞由(2.37±2.80)%增加至(63.66±1.56)%。0.25μmoL/LITF2357即可诱导Kasu-mi-1细胞髓系分化抗原CD13及CD15表达增加,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经5.0μmoL/LITF2357作用后细胞阻滞于G0/G1期,G0/G1期细胞由(39.69±6.56)%增加至(79.20±6.51)%,伴有s期细胞减少,由(60.12±3.29)%降低至(18.97±6.62)%。Westernblot检测发现0.5μmoL/LITF2357可降低AMLl-ETO蛋白水平,处理24h开始减少,处理96h后AML1-ETO基本消失,并依赖于easpase途径。经ITF2357处理后,组蛋白H4及H3的乙酰化水平增加。结论低剂量HDAC抑制剂ITF2357能有效抑制AML细胞的增殖,对于AML1-ETO阳性AML细胞尤为有效,通过降解AML1-ETO蛋白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诱导其发生凋亡及分化。
俞文娟王蕾尤良顺梅琛马秋玲金洁
关键词:AML1-ETO细胞系KASUMI-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细胞分化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SFRP4基因甲基化状态研究
2015年
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Wnt信号通路拮抗基因SFRP4在5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的甲基化情况,并分析其甲基化与患者临床指标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SFRP4基因的甲基化频率为50.0%,且其甲基化与MDS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0.003)以及IPSS预后评分(P=0.024)有关。表明MDS患者中SFRP4基因存在较高的甲基化修饰,可能与MDS的发生发展相关。
梅琛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甲基化
足疗程去甲基化药物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研究去甲基化药物(HMA)足疗程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来自浙江省45家医院的409例接受了至少连续4个周期的HMA单药起始治疗的MDS患者,评估HMA疗效和安全性。采用Mann-Whitney U或卡方检验比较组间临床资料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和Cox回归分析疗效与生存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409例患者HMA治疗的中位疗程为6(4~25)个疗程。完全缓解(CR)率为33.98%,总缓解率(ORR)为77.02%。多因素分析显示,复杂核型(P=0.02,OR=0.39,95%CI 0.18~0.84)是CR的独立良好影响因素;TP53突变(P=0.02,OR=0.22,95%CI 0.06~0.77)是ORR的独立良好预测因素。患者的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25.67(95%CI 21.14~30.19)个月,HMA治疗有反应(P=0.036,HR=0.47,95%CI 0.23~0.95)是OS的独立良好预后因素,而伴有复杂核型(P=0.024,HR=2.14,95%CI 1.10~4.15)、发生白血病转化(P<0.001,HR=2.84,95%CI 1.64~4.92)、TP53突变(P=0.012,HR=2.19,95%CI 1.19~4.07)均是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HMA减剂量较标准剂量在疗效和中位OS时间均无显著差异。地西他滨和阿扎胞苷治疗组的CR率、ORR均无显著差异。接受地西他滨治疗患者的中位OS时间长于接受阿扎胞苷治疗患者(29.53个月对20.17个月,P=0.007),但地西他滨组严重骨髓抑制、肺炎发生率高于阿扎胞苷组。结论在患者能够耐受情况下,连续规律地使用适当剂量的HMA,有利于MDS患者最大程度从治疗中获益。
刘晓珍周淑娟黄健赵彩芳赵彩芳张喻堤梅琛梅琛马丽亚周歆平邵燕萍肖希斌肖希斌姚荣欣胡通林胡通林钱申贤严雪芬黄黎黄黎王曼玲傅佳萍寿黎红江文华李琳洁李琳洁乐静罗文纪周秀杰周秀杰张浩周梅金洁金洁蒋慧芳欧阳桂芳欧阳桂芳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阿扎胞苷
新型HDAC抑制剂对髓性白血病细胞系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ITF2357诱导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生长抑制、分化和凋亡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比色法观察ITF2357对白血病细胞系Kasumi-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术分...
俞文娟王蕾尤良顺梅琛马秋玲金洁
关键词:AML1-ETO细胞分化
文献传递
地西他滨序贯联合小剂量伊达比星和阿糖胞苷治疗高危髓系肿瘤的临床研究
背景:地西他滨(DAC)是去甲基化抑制剂,用来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既往研究表明DAC单药治疗完全缓解率低,联合用药成为趋势.我们前期的实验研究提示地西他滨序贯联合伊达比星有良好的...
叶杏浓周歆平韦菊英许改香李颖毛莉萍黄健任艳玲梅琛娄引军马丽亚俞文娟金洁佟红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