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红平
- 作品数:33 被引量:102H指数:5
- 供职机构: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53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构成与病理类型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研究并分析近年来发病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及病理类型的构成情况,为乳腺保健及乳腺癌防治提供资料及线索。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经病理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536例,对其年龄和病理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近5年来每年新确诊女性乳腺癌病例呈逐年增加趋势(r=526.944,P〈0.001)。患者年龄27~83岁,中位年龄44岁,发病高峰出现在40~49岁。病理类型以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为主,占73.9%,其中以浸润性导管癌居多,占70.0%。乳腺特殊类型浸润癌占6.5%,非浸润性癌和微小浸润癌分别占9.0%和7.8%。结论近年来我院确诊的女性乳腺癌病例有逐年增加趋势。患者平均年龄构成较年轻,早期乳腺癌所占比例较高。今后应继续加强广大妇女尤其是30—49岁较年轻女性乳腺癌相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乳腺癌筛查的力度。
- 汤红平黄犁张雁瑞梁冠男陈国艳卢翔宇
- 关键词:发病年龄病理类型
- 趋化因子CXCL16及其受体CXCR6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与作用被引量:3
- 2014年
- 趋化因子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肿瘤微环境形成及抗肿瘤免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的趋化因子CXCL16及其受体CXCR6正日益受到关注。研究发现CXCL16/CXCR6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在多数肿瘤中可促进肿瘤的生长、转移和复发,但在有些肿瘤中却作用相反。此外,CXCL16/CXCR6还可通过诱导CD4+/CD8+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参与抗肿瘤免疫以及肿瘤微环境的形成。明确CXCL16/CXCR6在肿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将有助于抗肿瘤研究的深入。
- 汤红平刘芳唐冬生赵彤
- 关键词:趋化因子恶性肿瘤CXCL16CXCR6
- 宫颈浸润性复层产生黏液的癌与人乳头瘤病毒型别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宫颈浸润性复层产生黏液的癌(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carcinoma,ISMC)的病理特征以及ISMC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型别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参加2011年全国多中心宫颈腺癌项目的58例ISMC患者病理组织切片。使用2020年WHO宫颈腺癌分类标准对所有病理资料进行复阅。HPV DNA分型通过SPF_(10)-DEIA-LiPA_(25)体系检测。结果58例ISMC患者有31例(53.4%)被诊断为单一型,27例(46.6%)混合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Ⅰ期42例(77.8%),Ⅱ期及以上12例(22.2%,P=0.01)。所有ISMC患者全组织切片均检出HPV DNA,HPV18和16是主要感染型别,累积感染率分别为67.2%和26.7%;其中单一型别感染率91.2%,多重型别感染率8.8%。29例ISMC患者中,41.4%(12/29)表现为Silva B模式,58.6%(17/29)表现为Silva C模式。ISMC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2.3岁(95%置信区间:39.87~44.79),其中单一型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3.5岁(95%置信区间:39.66~47.37),混合型病例为40.9岁(95%置信区间:37.88~44.05,P=0.305)。结论ISMC比其他类型HPV相关性腺癌宫颈癌具有更多的形态多样性,其鉴别诊断存在挑战,尤其是对于混合型的病例。HPV18是ISMC最主要的感染型别,而该型别的ISMC形态学特征更具有侵袭性。
- 张倡宁周航戴钰张询孔艳青汤红平陈汶
- 关键词:宫颈腺癌病理组织切片复层DNA分型黏液
- p16^(INK4a)免疫染色对子宫颈细胞学筛查鳞状上皮病变检测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分析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子宫颈细胞学筛查鳞状上皮病变检测的意义,探讨其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宫颈门诊和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进行宫颈癌筛查的954例女性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标本,同时进行常规液基细胞学检查和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954例标本细胞学检查阳性171例,阳性率为17.9%;p16^(INK4a)染色阳性105例,阳性率为10.9%。在细胞学诊断NILM、ASC-US、LSIL、ASC-H、HSIL及SCC涂片中p16^(INK4a)染色阳性率分别为0.9%(7/783)、18.6%(13/70)、57.4%(31/54)、90.9%(10/11)、100%(27/27)及100%(5/5)。按鳞状上皮病变程度进行分组,鳞状上皮高级别病变组p16阳性表达率(97.67%)明显高于低级别病变组(35.48%)和未见病变组(0.89%),鳞状上皮低级别病变组p16^(INK4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见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565、341.839及176.002,均P<0.05)。p16^(INK4a)免疫染色在高级别病变组为强着色,而在低级别病变组和未见病变组中p16阳性病例染色强弱不等,以弱着色为主。结论 与常规液基细胞学相比,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在降低阅片时间的同时,可有效辅助检出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特别是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和鳞状细胞癌,有利于宫颈高危病例的筛查。
- 庹林蓉黄小军汤红平魏欣黄新翼刘植华
- 关键词:子宫颈细胞学免疫细胞化学
- 趋化因子CXCL16对霍奇金淋巴瘤HRS细胞及其背景Treg细胞的作用
- 目的: 1.检测CXCL16在淋巴瘤特别是HL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延伸和完善课题组前期研究;2.研究CXCL16表达对HRS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细胞周期、凋亡以及免疫表型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分析CXC...
- 汤红平
- 关键词:霍奇金淋巴瘤TREG细胞分子机制
- VEGF-C和VEGF-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被引量:22
- 2006年
- 目的:探讨VEGFC、VEGF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12例乳腺癌组织切片染色,观察乳腺癌组织中VEGFC,VEGFD以及LYVE1的表达情况。结果:112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C阳性率为83.0%,VEGFD阳性率为75.9%。二者表达呈正相关(r=0.767,P<0.001)。VEGFC阳性指数在淋巴结转移组(60.54±16.73)明显高于未转移组(43.56±15.64)(P<0.05)。VEGFD阳性指数在淋巴结转移组(60.42±16.26)明显高于未转移组(41.82±15.93)(P<0.05)。随着癌细胞VEGFC和VEGFD表达强度增强,LYVE1阳性淋巴管数也随之增加,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VEGFC和VEGFD的表达与LYVE1阳性淋巴管均呈一定相关性,(前者r=0.864,P<0.001;后者r=0.870,P<0.001)。乳腺癌中LYVE1阳性淋巴管数在淋巴结转移组(13.72±7.74)明显高于未转移组(7.69±5.85)。结论:VEGFC及VEGFD在人乳腺癌组织呈高水平表达,表达强度与肿瘤间质淋巴管密度及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肿瘤间质淋巴管密度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 汤红平张雅洁顾莹莹张惠球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 一种病理活检小标本取材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病理活检小标本取材装置。包括取样篮和盖体,盖体一端设置有用于盖合于标本瓶的瓶口处的套装端口,盖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沥水端口,沥水端口与套装端口连通,盖体的侧面横向开设有一大小与取样篮大小适配的插入腔,插入腔...
- 孔艳青汤红平刘海英李晓吴波
- beclin-1、LC3及ki67在青年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研究beclin-1、LC3以及ki67在青年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临床纳入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乳腺癌青年女性(<35岁)患者121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33例同期乳腺癌中老年女性(≥35岁)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两组患者标本进行检测,观察beclin-1、LC3以及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TNM分期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的89例(7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例(51.13%,P<0.05)。观察组beclin-1、LC3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ki67高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beclin-1、LC3、ki67表达情况与TNM分期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且TNM分期越高,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beclin-1、LC3阳性表达率越低,ki67高表达率越高。结论青年女性乳腺癌组织中beclin-1以及LC3表达阳性率明显较低,ki67表达水平明显较高,与淋巴结转移数目和TNM分期有关,可有效预测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
- 梁冠男汤红平张雁瑞陈莹莹
- 关键词:乳腺癌BECLIN-1LC3KI67
- HER-2低表达患者在乳腺癌中的占比及其临床病理特征
- 2024年
- 目的:研究HER-2低表达患者在乳腺癌中的占比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3年12月间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82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癌组织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细胞增殖相关蛋白Ki-67的表达情况,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HER-2基因扩增情况,此外对其他临床病理资料如患者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HER-2低表达患者在乳腺癌中的占比及其与HER-2阴性、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结果:982例乳腺癌中HER-2低表达567例(57.74%),HER-2阴性194例(19.76%),HER-2阳性221例(22.50%)。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和Ki-67增殖指数均低于HER-2阴性和HER-2阳性乳腺癌(均为P<0.01);淋巴结转移率高于HER-2阴性乳腺癌,但低于HER-2阳性乳腺癌(均为P<0.01);激素受体阳性率高于HER-2阳性乳腺癌(P<0.01),与HER-2阴性乳腺癌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年龄及肿瘤直径与HER-2阴性和HER-2阳性乳腺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R-2低表达乳腺癌在整体乳腺癌中占比高,且具有组织学分级低、Ki-67增殖指数低、激素受体阳性率高等特点,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 杨怡晖张文夏龚芷宁岑雪雪秦琪敏汤红平
- 关键词:乳腺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低表达
- 趋化因子CXCL1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L1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94例浸润性乳腺癌、20例乳腺原位癌以及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XCL1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及秩和检验。结果在乳腺浸润性癌、原位癌和良性病变组织3组之间,CXCL16蛋白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058,P=0.000)。浸润性乳腺癌中CXCL16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原位癌和良性病变组织(P=0.007、0.000)。并且,在不同肿瘤大小、不同TNM分期和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乳腺癌之间,CXCL16蛋白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13、-2.166、-2.222,P=0.035、0.030、0.026),而在不同年龄及组织学分级者之间,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418,P=0.676;χ2=0.011,P=0.995)。结论 CXCL16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 汤红平刘芳陈国艳卢翔宇陈莹莹黄犁
- 关键词:乳腺肿瘤趋化因子类CXCL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