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传远

作品数:89 被引量:863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6篇天文地球
  • 3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理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化学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盆地
  • 16篇油气
  • 15篇油田
  • 14篇溢油
  • 14篇污染
  • 12篇沉积物
  • 11篇地球化
  • 11篇地球化学
  • 11篇运移
  • 10篇油气运移
  • 10篇原油
  • 10篇化学特征
  • 10篇鄂尔多斯盆地
  • 10篇风化
  • 9篇地球化学特征
  • 9篇成熟度
  • 7篇油污染
  • 7篇塔河油田
  • 7篇同位素
  • 6篇生物标志

机构

  • 55篇中国科学院烟...
  • 26篇中国科学院
  • 25篇鲁东大学
  • 15篇中国地震局地...
  • 14篇中国科学院兰...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山东工商学院
  • 5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福建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地震局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学研究院
  • 2篇大连大学
  • 2篇青岛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山东经济学院
  • 2篇国家海洋局
  • 2篇宁夏回族自治...

作者

  • 88篇王传远
  • 32篇段毅
  • 25篇郑朝阳
  • 22篇吴保祥
  • 20篇贺世杰
  • 16篇杜建国
  • 11篇周晓成
  • 9篇孙志高
  • 7篇王敏
  • 4篇杨翠云
  • 3篇王万春
  • 3篇韩彬
  • 3篇于洪军
  • 3篇赵明明
  • 3篇侯西勇
  • 3篇吕迎春
  • 3篇吕双燕
  • 3篇吴宝祥
  • 2篇刘巍
  • 2篇赵全升

传媒

  • 7篇环境化学
  • 5篇海洋科学
  • 3篇科学通报
  • 3篇环境科学
  • 3篇沉积学报
  • 3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震
  • 2篇煤田地质与勘...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矿物岩石
  • 2篇海洋开发与管...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中国发展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震地质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11篇2007
  • 5篇2006
  • 8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1篇1900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西沁水盆地煤生烃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6
2005年
以生烃动力学方法对煤的生烃潜力进行定量评价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 文中通过对煤岩在高温高压封闭体系条件下的热模拟实验, 取得了热解产物烃类气体组分的动力学参数, 应用这些参数对沁水盆地上古生界煤生烃动力学特征和生烃史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T末到J2末期间, 地质时间相对较长, 古地温较低, 使沁水盆地煤层甲烷产率增长比较缓慢, 煤的产烃能力较弱; 而J3到K1期间, 地质时间持续相对较短, 但是古地温较高, 这一阶段的甲烷产率增长最快, 煤岩产烃能力较强. 模拟和实测资料对比表明, 根据甲烷和C2~C4生成史所计算的干燥系数为判识沁水盆地不同研究地区煤层气成因提供了证据; 首次对成煤物质泥炭进行了生气动力学实验模拟, 并将模拟结果应用于沁水盆地的古地温演化史中, 与煤岩的生烃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对比, 表明了泥炭比煤岩具有更高的生气能力; 具有较高演化程度的煤岩样品的化学动力学模拟实验结果不能完全恢复该煤岩的生烃能力, 会导致煤层气资源量评价结果偏小; 用泥炭生烃的动力学模拟结果进行煤层气生成量预测, 估算了研究地区的煤层气生成量的上限. 对研究地区不同煤层的煤层气生成量范围的计算结果显示, 所研究的阳城地区太原组和山西组煤层气生成量最高, 是最有利的煤层气形成地区之一; 沁源地区太原组和山西组煤层气生成量也较高, 是比较有利于形成煤层气的地区; 霍山地区煤层气的生成量最小, 煤层气形成条件最差.
段毅吴保祥郑朝阳王传远张辉陶明新刘金钟张小军
关键词:动力学研究地质时间热模拟实验生烃动力学古地温煤层甲烷
黄河口溶解无机碳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河口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区域.为了研究黄河口表层水中溶解无机碳(DIC)的时空分布特征,2013年春季、夏季、秋季、深秋分别对表层水进行采样分析,讨论了DIC含量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黄河口表层水体DIC浓度在26.34~39.43 mg·L-1,其分布趋势为淡水端高于海水端,在盐度小于15‰的区域发生明显亏损,最大亏损量为20.46%;季节分布规律表现为春季>秋季>深秋>夏季.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水温、悬浮物、盐度、叶绿素a是影响黄河口表层水DIC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其解释效率达83%,而碱度、p H、溶解有机碳、溶解氧等因素对DIC分布特征的影响不容忽视.DIC在低盐区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碳酸钙沉降.黄河口DIC呈逐年增长趋势,主要受水体停留时间、温度、外源输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郭兴森吕迎春孙志高王传远赵全升
关键词:黄河口溶解无机碳贡献率年际变化
海原断裂带东南段土壤气体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44
2011年
在海原断裂带东南段4个地点跨断层测量了土壤气中He、H2、N2、O2、CH4、C2H6、Rn和Hg的浓度及He、H2、CH4、Rn和Hg的通量。测量结果表明,N2/O2、Hg和Rn的背景值分别是4.2、50.4ng/m3和5.8kBq/m3;土壤气中He和CH4在海原断裂带东南段端部有强烈异常,并且脱气强烈,通量分别达到6.9mgm-2d-1和390mgm-2d-1;土壤气中H2和Rn是指示海原断裂东南段破裂位置非常有利的气体组分,在靠断裂中部区域通量达到最高,分别为5.5mgm-2d-1和828.6mBqm-2s-1;土壤气中Hg在断裂带的异常可作为指示断裂破裂位置的参考信号,其通量最高达到211.2ngm-2h-1。
周晓成王传远柴炽章司学芸雷启云李营谢超刘胜昌
关键词:海原断裂带土壤气地球化学
深部岩石圈温压条件下烃类存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在密闭体系中压力高达3GPa,温度高达700℃的条件下进行了褐煤加水的模拟实验,分析了实验产物中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变化规律,并讨论了高压高温对有机质演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压抑制了液态烃的生成,使高峰值后移;相同压力条件下,温度升高有利于有机质的成熟演化;压力增加会抑制或延迟油气的生成和有机质成熟.高碳数烷烃在地幔高压力条件下仍可以存在,这不仅突破了“生油窗”的传统概念,而且还加深了在异常高压高温区寻找油带富集区的认识.
王传远杜建国王万春谢鸿森陈国俊段毅周晓成
关键词:褐煤烷烃成熟度异构化
鄂尔多斯盆地长9油层组石油运聚规律研究被引量:57
2009年
鄂尔多斯盆地长9油层组是一个新发现的含油层。迄今为止,有关长9油层组石油运聚成藏机理尚不清楚,特别是对石油运聚规律缺乏认识。该问题的解决会进一步完善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石油成藏理论;同时,对长9油层组石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对长9油层组石油来源、油气输导体系、油气运移路径和油气运移动力等油气运聚条件特征及其不同地区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9油层组原油主要来自长7烃源岩,只有在志丹局部地区来自长7和长9烃源岩;长9油层组石油的纵向运移路径是由上向下运移;孔隙型输导体和断层、构造裂隙输导体是长9油层组石油运移的主要输导体;盆地长7油层组普遍存在高过剩压力带,长7与长9油层组之间存在较大的流体压力差,因此长7油层组生成的油气在高过剩压力驱动下可以向下运移,进入储层物性相对好的长9砂体聚集成藏。同时,建立了3种长9油层组油气运聚模式,讨论了长9油层组油气运聚机理。
段毅于文修刘显阳郭正权吴保祥孙涛王传远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基于数学统计法的海岸带溢油指纹鉴定研究:以大连石油污染事件为例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数学统计模式对溢油的指纹进行数字化识别对实现快速、准确进行溢油鉴别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重复性限法、聚类分析法和t检验法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溢油鉴别的方法、原理及鉴别原则;并以大连"七一六"输油管道爆炸事故为典型溢油案例,采用重复性限法对溢油鉴别常规诊断比值进行评价和筛选,并利用聚类分析法和t检验法对大连金沙滩和海贝广场附近出现的油污进行了污染源的有效鉴定。
赵明明王传远蔡沁宏贺世杰
关键词:溢油聚类分析T检验
曹妃甸近岸表层沉积物粒度和粘土矿物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为探讨曹妃甸近岸海区表层沉积物粒度和粘土矿物组成和分布特征,利用激光粒度仪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的方法对曹妃甸近岸海区1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曹妃甸近岸海区沉积物以粉砂为主(45.2%),其次是砂(30.2%)和粘土(24.6%);研究区内四种粘土矿物含量依次为伊利石(55.8%)>蒙皂石(24.9%)>绿泥石(9.9%)>高岭石(6.7%)。研究表明曹妃甸近岸表层沉积物含量和分布特征受物源、水动力等自然因素和围填海工程等人为因素共同影响;其中,围填海工程的长期实施对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较细颗粒(粉砂和粘土)的分布影响较为明显;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分布特征与围填海导致的水动力改变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对曹妃甸近岸海区的沉积特征及沉积物物源、了解围填海工程对海洋沉积环境的影响有着一定的科学意义。
祝贺孙志高衣华鹏王传远任鹏
关键词:粒度粘土矿物沉积物围填海工程
海洋溢油的风化过程研究被引量:20
2008年
水体中石油的分布与归宿取决于溢油风化。在溢油扩散漂移的同时,发生油类蒸发与溶解过程。石油烃在光能的激发和微量金属离子的催化下会发生氧化反应。石油入海后,在风、浪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乳化作用。油膜和分散液滴可附在海洋中悬浮颗粒物上沉淀,溶解的烃类吸附在固体颗粒物上沉淀。石油烃类的生物化学作用为其决定性降解作用。油的风化是许多不同过程的综合过程,它们是同时发生,互相影响的。未来需要在组成、性质和行为相互关系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在分子水平上系统研究溢油风化过程对于溢油事故发生后肇事者的确定、危害评价以及生物修复效果评估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传远杜建国贺世杰
关键词:溢油光氧化乳化生物降解
海洋溢油污染的生态和社会经济影响
随着海洋溢油事故频发,海洋溢油污染的增加对海洋环境、特别是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风险剧增,对临近区域的人类健康、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国内外海洋溢油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人类健康以及人类社会经济环境的...
贺世杰王传远刘红卫
关键词:海洋溢油生态毒性
文献传递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原油与源岩对比研究被引量:26
2009年
塔河油田是我国迄今为止在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发现的最大的油气田,但是原油的油源目前仍然是一个有争异的问题。对塔河油田原油和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油源对比。原油和烃源岩中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甾烷和萜烷组成及分布特征,显示了塔河油田原油与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具有亲缘关系,这与塔河油田长期成藏和多期成藏,从而允许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持续供油的地质事实相符合。研究认为,塔河油田原油与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中一些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的差异,可能与它们起源于有机质不同演化阶段有关,这一点应在研究具有高演化有机质特征的油源对比时予以重视。
段毅于文修郑朝阳王传远吴保祥孙涛
关键词:塔河油田生物标志化合物油源对比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