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成社

作品数:95 被引量:682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4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70篇小麦
  • 15篇育种
  • 14篇性状
  • 12篇花药
  • 12篇花药培养
  • 12篇基因
  • 10篇选育
  • 8篇农艺
  • 8篇农艺性
  • 8篇农艺性状
  • 8篇小麦品种
  • 7篇突变体
  • 6篇栽培
  • 6篇普通小麦
  • 6篇抗性
  • 5篇冬小麦
  • 5篇锈病
  • 5篇诱变
  • 5篇杂交
  • 5篇条锈病

机构

  • 86篇西北农林科技...
  • 21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陕西省农业科...
  • 2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陕西省农科院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榆林高等专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陕西教育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陕西省农牧良...
  • 1篇镇平县农业技...
  • 1篇焦作市农林科...

作者

  • 93篇王成社
  • 25篇谢彦周
  • 24篇邹淑芳
  • 19篇杨进荣
  • 18篇李景琦
  • 16篇刘录祥
  • 13篇刘俊
  • 8篇许喜堂
  • 8篇王超杰
  • 7篇黄晓刚
  • 6篇王娜
  • 6篇李玉鹏
  • 6篇李倩倩
  • 5篇许喜棠
  • 5篇张小燕
  • 5篇张保军
  • 4篇严文献
  • 4篇王怡
  • 4篇黄小刚
  • 4篇王根平

传媒

  • 18篇麦类作物学报
  • 6篇西北农业学报
  • 5篇西北植物学报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作物学报
  • 4篇西安联合大学...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种业
  • 3篇国外农学(麦...
  • 2篇Journa...
  • 2篇陕西农业科学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作物杂志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核农学报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种子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8篇2007
  • 6篇2006
  • 9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硬粒小麦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定量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24份不同类型硬粒小麦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建立了准确、快速和简便的硬粒小麦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不同硬粒小麦品种类胡萝卜素光谱都显示酽胡萝卜素特征吸收光谱峰形,特征吸收峰在425-478nm,主峰在445nm,确定的测定波长为445nm;不同硬粒小麦品种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变异范围在3.5333-8.6533mg/kg,平均值为5.886mg/kg,其中墨西卡里75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8.6533mg/kg,其次是CD85007—15—2、P468、新九师89—1、M75、中硬86173、ID84001、85(363)6,含量为6.5733-7.4800mg/kg,类胡萝卜素含量极低的硬粒小麦品种有可可瑞特和P163。
孙延芳王成社杨进荣刘俊邹淑芳
关键词:硬粒小麦类胡萝卜素
周8425B与小偃81的RIL品质、物候型及农艺性状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为探究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与物候稳定型强筋小麦品种小偃81的RIL的品质、物候型及农艺性状,对二者为亲本的102个家系分期播种,早晚播相差35d。达到强筋(中强筋)的家系,早播62个,晚播68个,综合评判家系,强筋(中强筋)家系56个。抽穗期差值越大物候越不稳定,中筋家系个数与抽穗期差值呈显著正相关,物候不稳定不利于品质形成。对33个强筋(中强筋)家系及亲本的11个农艺性状指标聚类,平方欧氏距离5.0处聚为4个群。第Ⅰ群株型偏紧,株高、穗长中等,穗下茎、节较亲本变长。第Ⅱ群中S35物候稳定,叶短宽。第Ⅲ群抽穗中早,株型中散偏紧,株高偏高,穗中长,旗叶长、宽介于亲本之间。第Ⅳ群中S33与S62株高中矮,抽穗早,抽穗期差值大。
简俊涛王清华杨辉杨辉张震魏红升张震谢彦周张立军谢彦周
关键词:小偃81RIL农艺性状
红粒小麦Tamyb10单倍型检测及其与穗发芽抗性的关系被引量:9
2014年
穗发芽是影响小麦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红粒小麦比白粒小麦具有较高的穗发芽抗性。转录因子Tamyb10是R-1基因的强候选基因,其表达与否和表达水平决定小麦籽粒颜色。为阐明Tamyb10单倍型与红粒小麦穗发芽抗性的关系,利用已开发的Tamyb10基因分子标记,检测119份来自不同麦区的红粒小麦材料,发现Tamyb10基因(Tamyb10-A1、Tamyb10-B1和Tamyb10-D1位点)可分成7类单倍型,分别是baa、aba、bba、aab、bab、abb和bbb。Tamyb10-D1对穗发芽抗性影响最大,Tamyb10-B1次之,Tamyb10-A1作用最小。Tamyb10单倍型没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点,但在东北春麦区,Tamyb10单倍型bbb与红粒品种的高穗发芽抗性相关。
王根平毕惠惠孙永伟王成社夏兰琴
关键词:穗发芽麦区
一个化学诱变的小麦斑点叶突变体的生理和遗传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通过EMS诱变普通小麦品系H261,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斑点叶突变体LF2010。自然条件下,该突变体在三叶期叶片基部第一片叶最先出现黄色斑点,随着植株生长从基部老叶片到上部新生叶片依次出现黄斑,最后叶片上斑点逐渐增多并扩散到全片叶、叶鞘、颖壳和麦芒。斑点部位不存在细胞死亡,斑点性状的表达受光照和温度诱导,突变体的色素含量、光合速率随着斑点的出现而显著下降。突变体的株高、有效穗数、单株产量、穗长、结实率和旗叶长等农艺性状显著下降,但是千粒重和旗叶宽却与野生型无差异。将突变体与正常绿色品系杂交,对其F1、F2和BC1代的遗传分析表明,LF2010的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
杜丽芬李明飞刘录祥王超杰刘洋许喜堂邹淑芳谢彦周王成社
关键词:光合色素光合特性农艺性状
小麦灌浆期耐热性QTL定位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以普通小麦加倍单倍体(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的150个株系为材料,鉴定其灌浆期耐热相关生理性状及千粒重耐热指数,并进行QTL定位,以期发掘具有显著效应以及不同环境中稳定表达的主效QTL,为改良小麦耐热性提供理论依据及分子标记。【方法】运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以耐热指数为耐热性指标,对DH群体在田间雨养和灌溉2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的耐热性进行QTL定位。【结果】2种土壤水分条件下共检测到12个控制不同性状耐热指数的加性效应QTL,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范围为2.64%—11.41%,其中,9个QTL与环境存在互作效应,对耐热指数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1.41%—4.66%;检测到17对上位性效应QTL,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2.45%—8.84%,其中,仅4对与环境有互作效应,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0.62%—2.32%。控制耐热性的QTL来自双亲,DH群体中有耐热性超亲的株系存在。【结论】评价小麦灌浆期的耐热性,千粒重耐热指数是最直接的指标,生理性状指标为耐热性鉴定的间接辅助指标,其中,旱地条件下选用旗叶相对含水量耐热指数作为间接指标较好,而灌溉条件下选用气冠温差耐热指数较好。染色体1B、2D、5A、5B、6A、6B和7A对灌浆期耐热性贡献较大。千粒重耐热指数和旗叶叶绿素含量耐热指数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叶绿素荧光参数耐热指数和气冠温差耐热指数的遗传以上位性效应为主,而叶片相对含水量耐热指数的遗传加性效应与上位性效应都重要。
李世平昌小平王成社景蕊莲
关键词:小麦加性效应上位性效应
小麦新品种陕农33的遗传构成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为解析小麦新品种陕农33的遗传构成,利用小麦55K芯片检测到的53063个SNP标记分析双亲陕农981和新麦18对陕农33的遗传贡献率。结果表明,陕农33与亲本陕农981和新麦18 SNP标记的一致性分别为52.72%和46.38%,陕农981对陕农33的贡献略大于新麦18;从染色体水平看,新麦18对陕农33的贡献率超过50%的染色体有2A、5A、7A、3B、4B、2D、3D、4D和6D,而陕农981在除此之外的12条染色体的遗传贡献率均大于50%;在遗传距离大于5 cM的染色体区段中,陕农33来源于陕农981和新麦18的染色体区段分别有18个和19个,其中,在6B染色体上来源于陕农981的染色体区段最多(4个),在7A染色体上来源于新麦18的区段最多(6个);陕农33有154个不同于双亲的特异位点,分布在21条染色体上,其中,在1B、2B、2D、4A、4D和6A染色体上,共发现11个与农艺和品质性状有关的QTL,3个来源于新麦18,8个来源于陕农981。
吴胜男李英壮王娜刘录祥谢彦周王成社
关键词:SNP
花药培养与多种技术结合选育小麦优良新品种(系)被引量:7
2000年
本文通过对小麦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突变育种 ,花培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不同育种技术的综合比较研究认为 :花药培养技术具有快速稳定变异材料的作用 ,与其它育种技术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特别是与小麦远缘杂交育种结合 。
王成社
关键词:小麦花药培养育种技术远缘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棉花品系Y18在草甘膦胁迫下的epsps基因表达分析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5-enolpyruvyl-shikimate-3-phosphate synthase,EPSPS)是植物或微生物体内合成芳香族氨基酸所必需的一个关键酶,但其受广谱性除草剂草甘膦的强烈抑制。通过对草甘膦胁迫下的棉花品系Y18进行研究发现:棉花品系Y18具有两个不同的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基因epsps1和epsps2,并且两个基因的编码区与其他植物的epsps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在草甘膦胁迫作用下,棉花的epsps1基因中表达较为稳定,epsps2基因表达量却提高了1.85~2.3倍,初步认为epsps基因的表达量提高是生物在受到胁迫作用时的一种应激反应。
刘东军张锐郭三堆孟志刚孙国清王成社张宏纪
关键词:EPSPS草甘膦
抗草甘膦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在棉花中的表达
<正> 近年来,杂草争夺作物的水分和养分,滋生病害和虫害,影响作物品质和产量,已成为困扰农业生产的一个重大问题,开发新型高效、低毒选择性的除草剂耗时费力,培育抗除草剂作物成为防除杂草的最佳对策。草甘膦是内吸传导型广谱灭生...
刘东军张锐孙国清闫喜中胡建斌王成社郭三堆
文献传递
绿色奇素对旱地冬小麦花后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以冬小麦陕农981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时期喷施叶面肥绿色奇素对陕农 981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奇素能够提高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光合速率和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分别较对...
朱娟娟张保军吾尔古丽王成社
关键词:冬小麦光合特性灌浆特性
文献传递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