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科

作品数:41 被引量:274H指数:13
供职机构:凉山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默沙东艾滋病综合防治合作项目四川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艾滋病
  • 15篇病毒
  • 11篇艾滋病病毒
  • 9篇哨点监测
  • 9篇HIV
  • 5篇彝族
  • 5篇影响因素
  • 4篇抗病毒
  • 4篇抗病毒治疗
  • 4篇感染率
  • 4篇艾滋病患者
  • 4篇HIV感染
  • 4篇病毒治疗
  • 4篇病患
  • 3篇吸毒
  • 3篇吸毒人群
  • 3篇HIV/AI...
  • 2篇孕产
  • 2篇孕产妇
  • 2篇缺陷综合征

机构

  • 23篇凉山彝族自治...
  • 16篇四川大学
  • 8篇中国疾病预防...
  • 6篇凉山州疾病预...
  • 2篇凉山彝族自治...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9篇王科
  • 26篇王菊
  • 25篇龚煜汉
  • 24篇廖强
  • 24篇王启兴
  • 22篇余刚
  • 15篇尹碧波
  • 15篇边仕超
  • 14篇肖琳
  • 12篇南磊
  • 12篇杨淑娟
  • 8篇刘茜
  • 7篇张素华
  • 6篇李洋亚
  • 6篇张广
  • 5篇马兆瑾
  • 5篇翟雯雯
  • 4篇刘中夫
  • 4篇张建新
  • 3篇韩越华

传媒

  • 13篇中国艾滋病性...
  • 6篇预防医学情报...
  • 4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职业卫生与病...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8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0-2013年四川省凉山州吸毒人群艾滋病监测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分析四川省凉山州吸毒人群2010 2013年间的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其行为变化,探讨艾滋病传播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每年在同一时间、哨点采用同样的抽样方法对目标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及梅毒、丙型病毒性肝炎等检测结果,并调查其艾滋病知晓率、注射毒品、商业性行为等高危行为及安全套的使用。结果 2010 2013年,凉山州各哨点吸毒人群艾滋病知晓率均有显著提高(P<0.01),最高的越西哨点平均达到94.5%。除甘洛(χ2=6.269,P=0.099)、西昌(χ2=7.413,P=0.067)外,吸毒人群的共用针具比例在凉山州的哨点有所降低。除美姑县吸毒人群的HIV感染率略有所下降(χ2=19.166,P<0.01),HIV感染率在其他不同哨点不同年度的变化不一。结论 20102013年凉山州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流行趋势进入平稳持续阶段,该人群中传播艾滋病的危险因素仍广泛存在。应提高防病意识,继续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和推广使用安全套等干预工作。
朱言蹊龚煜汉王启兴王科廖强王菊余刚尹碧波李洋亚刘中夫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哨点监测吸毒者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10-2015年社区人群HIV哨点监测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社区人群HIV流行趋势及HIV感染者相关行为特征的变化情况,探讨艾滋病传播的相关因素。方法 在凉山州社区人群省级艾滋病监测哨点(德昌县、宁南县和布拖县),调查对象为年龄≥ 15岁城镇和农村居民,采用多阶段、分层、按比例抽样,2010-2015年共需调查样本量14 092人次。采用问卷调查和血样采集收集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行为学和血清学信息,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和各年HIV感染的差异,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IV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0-2015年凉山州社区人群哨点监测完成调查共14 092人次,发现HIV感染者267人,2010-2015年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4%(70/2 162)、3.07%(72/2 345)、1.17%(28/2 399)、1.38%(33/2 400)、1.42%(34/2 391)和1.25%(30/2 395)。彝族聚集为主的布拖县HIV感染风险高于汉族聚集为主的德昌县和宁南县(OR=3.83,95%CI:2.25-6.52);增加HIV感染风险的相关因素包括男性(OR=1.77,95%CI:1.30-2.40)、彝族(OR=4.40,95%CI:2.56-7.57)、离异或丧偶(OR=28.57,95%CI:4.56-178.95)、共用针具吸毒(OR=8.53,95%CI:3.99-18.25);降低HIV感染风险的相关因素包括初中及以上学历(OR=0.59,95%CI:0.37-0.97)、固定性伴安全性行为(OR=0.21,95%CI:0.05-0.96)、临时性伴安全性行为(OR=0.46,95%CI:0.28-0.76)。结论 2010-2015年,凉山州社区人群中HIV抗体阳性率较高。男性、彝族、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离异或丧偶、共用针具吸毒等因素增加社区人群感染HIV的风险。
姚永娜杨淑娟王启兴余刚廖强肖琳龚煜汉王科张素华翟雯雯张建新王菊边仕超刘茜
关键词:HIV感染哨点监测彝族
2006-2012年凉山州各类医疗卫生机构HIV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通过分析凉山州2006-2012年各类医疗卫生机构HIV检测工作进展,为完善凉山州艾滋病检测服务工作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内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导出的HIV检测数据,按不同类型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2年,凉山州医疗卫生机构HIV检测量分别为47576、21 056、113 525、248 400、317 863、714 050和679 256例,共计2 141 541例;检出HIV阳性数各年分别为747、576、4653、4 262、5 466、3 848和3 790例,共计23 349例;各年HI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57%、2.73%、4.10%、1.72%、1.72%、0.54%和0.56%,呈下降趋势。县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HIV检测人数占总检测量的比例由2007年的0.89%,上升到2012年的39.33%,检出HIV阳性数所占总的HIV阳性检出数的0.87%到23.83%;各级疾控机构HIV检测人数所占比例由2006年的100%下降到2012的22.44%,但2012年HIV阳性检出数所占总的HIV阳性检出数仍达65.15%。2006-2012年,凉山州各级疾控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县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乡镇、社区医疗机构、血站各年平均HI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6%,0.17%,0.42%,0.15%和0.03%。结论凉山州艾滋病检测覆盖面逐渐扩大,检出HIV阳性数不断增加;自愿咨询检测仍将是主要发现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主要途径。
王启兴龚煜汉南磊廖强肖琳边仕超马兆瑾王科王菊李洋亚余刚张广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四川省凉山州2011-2014年HIV新发感染人群传播途径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了解凉山州2011-2014年艾滋病病毒(HIV)新发感染人群的传播途径及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改善该州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1-2014年凉山州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监测数据,通过HIV BED捕获酶免疫测定法(BED-CEIA)检测出新发现的HIV感染者样本中的新发感染者,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4年凉山州HIV新发感染人群经注射吸毒传播的比例,由2011年56.9%(190/334)降至2014年33.2%(248/747),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比例由2011年37.1%(124/334)升至2014年58.5%(437/747),母婴传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6%(2/334)、2.8%(18/634)、3.5%(29/818)和1.6%(12/747)。HIV新发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男性,分别为66.5%(222/334)、58.5%(371/634)、58.6%(479/818)和59.2%(442/747);已婚人群占多数,未婚人群所占比例由2011年14.4%(48/334)升至2014年27.6%(206/747);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人群分别为62.9%(210/334)、62.3%(395/634)、60.0%(491/818)和86.5%(646/747)。结论凉山州HIV新发感染人群的传播途径发生了变化,由注射吸毒逐渐转变为性传播途径为主。应继续关注吸毒人群的干预,同时加大力度倡导并促进安全套的使用。
王启兴张素华杨淑娟廖强余刚姚永娜肖琳龚煜汉王科王菊边仕超刘茜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彝汉两民族暗娼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感染状况的监测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了解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汉两民族暗娼社会人口学、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HIV、梅毒和HCV感染状况。方法按照国家级HIV哨点监测方案对凉山州的暗娼人群进行艾滋病行为学监测和血清学监测。结果在调查的964名暗娼中,汉族和彝族分别占68.8%和31.2%。与汉族暗娼相比,彝族暗娼年龄偏小,文化程度较低,无固定性伴者较多,流动性大,主要分布在街头、路边小店等低档场所。暗娼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0.9%,彝族(83.7%)低于汉族(94.1%),其影响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和干预服务。暗娼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80.4%,彝族(68.2%)低于汉族(85.9%),其影响因素有年龄、民族、干预服务和HIV检测。HIV、梅毒、HCV的感染率分别为2.39%、3.42%和1.66%。结论彝族暗娼感染HIV的风险远远超过汉族,应加强对该人群的综合干预工作。
罗淇王启兴南磊许濒月龚煜汉周颖尹碧波王科栾荣生
关键词:暗娼HIV民族影响因素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11-2013年农村未婚青年HIV感染相关行为特征及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 分析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农村未婚青年HIV感染相关行为特征,探讨艾滋病在该人群中传播的相关因素。方法 按照凉山州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进行资料收集,采用EpiData 3.1软件和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采用 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1-2013年监测5 871人,农村未婚青年HIV阳性检出率为3.45%(201/5 833)。27.56%(1 607/5 833)的未婚青年有过外出打工史,性行为的发生率为31.72%(1 850/5 833),其中41.46%(767/1 850)发生过偶遇性行为,安全套的坚持使用率仅为3.46%(64/1 850),5.04%(294/5 833)的未婚青年承认吸毒,其中34.35%(101/294)选择注射吸毒,共用针具比例高达84.16%(85/101)。感染者中外出打工、性行为、偶遇性行为、吸毒及注射毒品的比例均高于非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8.72、104.43、4.20、154.39、55.94,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性、彝族、文盲、外出打工、从未使用和有时使用安全套及共用针具是农村未婚青年HI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凉山州农村未婚青年HIV感染形势严峻,性行为发生率高而安全套使用率低,吸毒者中普遍存在注射毒品和共用针具现象,文化程度低、流动性强的彝族男性感染风险更高。
张素华罗敏杨淑娟廖强王启兴余刚肖琳龚煜汉王科王菊边仕超刘茜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哨点监测未婚青年
凉山彝族自治州2011—2013年基于BED捕获酶联免疫法估算HIV-1新发感染率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 了解凉山彝族自治州HIV感染情况及新发感染率。方法 收集凉山州2011-2013年每年医疗机构HIV监测人数分别为412 608例、393 699例及443 025例,用酶联免疫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出HIV抗体阳性样本数量分别为4 480、3 999及4 719份,再应用BED捕获酶联免疫法(BED-CEIA)进一步检测,排除HIV-1既往阳性样本,得出新发感染所占比例,进而估算每年的HIV-1新发感染率。结果 凉山州2011-2013年HIV阳性感染率分别为1.09%、1.02%和1.07%,新发感染率(95% CI)分别为0.34(0.32~0.37)%、0.62(0.58~0.66)%和0.61(0.57~0.65)%。2011-2013年HIV新发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男性,分别为64.24%(433/674)、59.22%(504/851)和58.37%(495/848);彝族分别为84.72%(571/674)、94.59%(805/851)和84.20%(714/848);已婚人群分别为61.57%(415/674)、61.45%(523/851)和60.50%(513/848),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人群分别为60.24%(406/674)、61.57%(524/851)和60.03%(509/848)。结论 HIV新发感染率比感染率更能反映艾滋病的流行状况,研究结果提示凉山州艾滋病疫情形势仍然严峻,需加大防控力度。
赵庆革龚煜汉廖强余刚王科王菊尹碧波杨淑娟张建新梁鹏艳王启兴
关键词:艾滋病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11-2014年15~24岁人群HIV新发感染监测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凉山彝族自治州15~24岁人群艾滋病病毒(HIV)的新发感染率及新发感染情况,了解该人群HIV的流行状况和趋势。方法收集2011-2014年凉山州各级医疗机构病历报告汇总的所有15~24岁接受HIV检测的个体,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出的HIV抗体阳性样本数,排除既往阳性样本后,再应用BED捕获酶免疫法(BED-CEIA)检测出新发感染样本数,进而估算各年的HIV-1新发感染率。结果 2011-2014年,凉山州所有医疗机构共检测出15~24岁HIV新发感染者574例,占全部新发感染者的18.40%(574/3120)。各年新发感染率分别为0.40%、0.49%、0.61%和0.59%。HIV新发感染者以彝族(94.08%)、未婚(45.30%)、文盲和小学教育程度(66.38%)、农民(77.18%)和无业(3.48%)的个体居多。性传播和注射吸毒是凉山州青少年人群感染HIV主要的传播途径,但性接触传播的比例呈现逐年快速上升趋势(趋势χ~2=74.80,P<0.05)。结论凉山州青少年人群HIV感染形势严峻,通过性传播途径的HIV新发感染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女性新发感染率呈现增长,青少年人群的主要HIV新发感染者为彝族、文化程度低、职业大多为农民和无业者。
杨淑娟王启兴姚永娜张素华廖强龚煜汉余刚王科张建新王菊尹碧波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2009-2015年凉山彝族自治州暗娼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省艾滋病疫情较严重的地区,艾滋病经性传播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暗娼人群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高危人群和向一般人群传播的重要桥梁人群-([2]),也是艾滋病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的重点人群。因此,通过对该地区设定暗娼人群艾滋病监测哨点,掌握当地暗娼人群中艾滋病流行动态和流行因素。现将凉山彝族自治州2009-2015年国家规定的监测期(4-6月)内暗娼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肖琳翟雯雯杨淑娟王启兴余刚边绍勇廖强姚永娜张素华龚煜汉王科王菊边仕超刘茜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哨点监测暗娼人群
凉山州2011-2014年女性艾滋病报告病例中新发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了解2011-2014年凉山州彝族女性艾滋病新发感染情况,分析传播途径,探讨女性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2014年凉山州各县市卫生医疗机构的病例报告数据,应用BED捕获酶免疫法(BED-CEIA)进行新发感染检测,计算凉山州女性新发感染率,采用趋势χ~2检验和二分类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女性新发感染情况。结果 2011-2014年凉山州接受HIV检测的女性中共发现新近感染者1 246例。各年新发感染率[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21(0.18~0.24)%、0.28(0.25~0.31)%、0.43(0.38~0.47)%和0.46(0.41~0.51)%。女性新发感染者以彝族(91.22%)、已婚者(65.14%)、小学以下文化水平(62.48%)、农民(76.41%)为主。4年间经异性性行为传播感染的百分比分别为31.54%、46.40%、63.45%、80.62%,呈显著上升趋势(χ~2=154.737,P〈0.005)。非固定性伴的性行为发生率同样呈上升趋势,分别为57.89%、71.43%、78.57%、79.27%(χ~2=13.467,P〈0.005)。结论凉山州女性艾滋病新发感染率呈上升趋势,经性接触传播成为最主要感染方式,艾滋病疫情亟待有效控制。
余刚姚永娜杨淑娟王启兴廖强南磊肖琳龚煜汉刘子贤王科王菊边仕超刘茜
关键词:女性艾滋病病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