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启兴

作品数:69 被引量:426H指数:14
供职机构:凉山彝族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默沙东艾滋病综合防治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2篇艾滋病
  • 22篇病毒
  • 16篇艾滋病病毒
  • 11篇HIV
  • 8篇彝族
  • 8篇影响因素
  • 8篇哨点监测
  • 7篇抗病毒
  • 7篇抗病毒治疗
  • 7篇病毒治疗
  • 6篇HIV感染
  • 5篇农村
  • 4篇吸毒
  • 4篇感染率
  • 4篇艾滋病病毒感...
  • 4篇艾滋病病人
  • 4篇艾滋病患者
  • 4篇HIV/AI...
  • 4篇病毒感染
  • 4篇病患

机构

  • 35篇凉山彝族自治...
  • 23篇四川大学
  • 18篇凉山州疾病预...
  • 17篇中国疾病预防...
  • 8篇四川省疾病预...
  • 3篇凉山彝族自治...
  • 3篇凉山州第一人...
  • 3篇西昌市皮肤病...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传染病预防控...
  • 1篇珠海市疾病预...
  • 1篇四川医科大学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 1篇凉山州卫生局

作者

  • 57篇王启兴
  • 31篇龚煜汉
  • 30篇廖强
  • 24篇王科
  • 22篇王菊
  • 20篇余刚
  • 18篇南磊
  • 17篇尹碧波
  • 16篇边仕超
  • 14篇肖琳
  • 13篇杨淑娟
  • 8篇刘茜
  • 8篇刘中夫
  • 8篇张素华
  • 7篇秦光明
  • 7篇张广
  • 7篇马兆瑾
  • 6篇张建新
  • 5篇李洋亚
  • 5篇栾荣生

传媒

  • 22篇中国艾滋病性...
  • 9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预防医学情报...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疾病监测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职业卫生与病...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保健医学研究...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3篇2017
  • 3篇2016
  • 9篇2015
  • 9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8
  • 3篇2007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6-2012年凉山州各类医疗卫生机构HIV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通过分析凉山州2006-2012年各类医疗卫生机构HIV检测工作进展,为完善凉山州艾滋病检测服务工作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内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导出的HIV检测数据,按不同类型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2年,凉山州医疗卫生机构HIV检测量分别为47576、21 056、113 525、248 400、317 863、714 050和679 256例,共计2 141 541例;检出HIV阳性数各年分别为747、576、4653、4 262、5 466、3 848和3 790例,共计23 349例;各年HI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57%、2.73%、4.10%、1.72%、1.72%、0.54%和0.56%,呈下降趋势。县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HIV检测人数占总检测量的比例由2007年的0.89%,上升到2012年的39.33%,检出HIV阳性数所占总的HIV阳性检出数的0.87%到23.83%;各级疾控机构HIV检测人数所占比例由2006年的100%下降到2012的22.44%,但2012年HIV阳性检出数所占总的HIV阳性检出数仍达65.15%。2006-2012年,凉山州各级疾控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县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乡镇、社区医疗机构、血站各年平均HI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6%,0.17%,0.42%,0.15%和0.03%。结论凉山州艾滋病检测覆盖面逐渐扩大,检出HIV阳性数不断增加;自愿咨询检测仍将是主要发现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主要途径。
王启兴龚煜汉南磊廖强肖琳边仕超马兆瑾王科王菊李洋亚余刚张广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四川省凉山州2011-2014年HIV新发感染人群传播途径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了解凉山州2011-2014年艾滋病病毒(HIV)新发感染人群的传播途径及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改善该州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1-2014年凉山州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监测数据,通过HIV BED捕获酶免疫测定法(BED-CEIA)检测出新发现的HIV感染者样本中的新发感染者,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4年凉山州HIV新发感染人群经注射吸毒传播的比例,由2011年56.9%(190/334)降至2014年33.2%(248/747),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比例由2011年37.1%(124/334)升至2014年58.5%(437/747),母婴传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6%(2/334)、2.8%(18/634)、3.5%(29/818)和1.6%(12/747)。HIV新发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男性,分别为66.5%(222/334)、58.5%(371/634)、58.6%(479/818)和59.2%(442/747);已婚人群占多数,未婚人群所占比例由2011年14.4%(48/334)升至2014年27.6%(206/747);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人群分别为62.9%(210/334)、62.3%(395/634)、60.0%(491/818)和86.5%(646/747)。结论凉山州HIV新发感染人群的传播途径发生了变化,由注射吸毒逐渐转变为性传播途径为主。应继续关注吸毒人群的干预,同时加大力度倡导并促进安全套的使用。
王启兴张素华杨淑娟廖强余刚姚永娜肖琳龚煜汉王科王菊边仕超刘茜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11-2013年农村未婚青年HIV感染相关行为特征及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 分析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农村未婚青年HIV感染相关行为特征,探讨艾滋病在该人群中传播的相关因素。方法 按照凉山州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进行资料收集,采用EpiData 3.1软件和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采用 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1-2013年监测5 871人,农村未婚青年HIV阳性检出率为3.45%(201/5 833)。27.56%(1 607/5 833)的未婚青年有过外出打工史,性行为的发生率为31.72%(1 850/5 833),其中41.46%(767/1 850)发生过偶遇性行为,安全套的坚持使用率仅为3.46%(64/1 850),5.04%(294/5 833)的未婚青年承认吸毒,其中34.35%(101/294)选择注射吸毒,共用针具比例高达84.16%(85/101)。感染者中外出打工、性行为、偶遇性行为、吸毒及注射毒品的比例均高于非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8.72、104.43、4.20、154.39、55.94,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性、彝族、文盲、外出打工、从未使用和有时使用安全套及共用针具是农村未婚青年HI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凉山州农村未婚青年HIV感染形势严峻,性行为发生率高而安全套使用率低,吸毒者中普遍存在注射毒品和共用针具现象,文化程度低、流动性强的彝族男性感染风险更高。
张素华罗敏杨淑娟廖强王启兴余刚肖琳龚煜汉王科王菊边仕超刘茜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哨点监测未婚青年
凉山州彝族中小学生1985-2010年身高体重变化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为掌握彝族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在社会变迁中发生的变化和社会发展所造成的生长发育长期变化趋势特点,探索彝族聚居地区儿童健康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根据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实施方案,2010年凉山州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开展了凉山州7~18岁彝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并结合1985年凉山州彝族学生体质调研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变化情况。
廖强马阿依王启兴贾刚邓明菊游璐
关键词:身高体重人体质量指数
一起有毒牛肝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调查一起婚宴聚餐后胃肠炎暴发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或干预措施。方法该次胃肠炎暴发病例的定义为2012年3月5日婚宴参加者中,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症状者。从470名参加宴席者中随机选取140名,通过电话访谈,询问发病情况及食物暴露情况。对参加晚宴的140人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计算各种食物的危险性。采集剩余食物检测沙门菌、志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采集剩余未烹调的牛肝菌送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做形态学鉴定。结果140人中有85人患病(罹患率61%)。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89%)、呕吐(94%)、腹痛(53%)和腹泻(51%)。参加3月5日晚宴者中,食用牛肝菌的罹患率(69%)高于不食用者的罹患率(18%)(RR=3.8,95%CI:1.5~9.2)。其余各种食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剩余菜品沙门菌、志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均阴性。菌类形态学鉴定显示共有7种牛肝菌,其中3种有毒。牛肝菌购自某商店门市部,而后者收购于周边县村民手中。结论该次中毒系由于混入有毒牛肝菌所致。建议在蘑菇采摘地区加强针对相关人员的科普宣传及提高收购部门识别毒蘑菇的能力,避免中毒事件发生。
孙亚军袁伟刘伦光张丽杰施国庆王启兴
关键词:蘑菇中毒食源性疾病队列研究
凉山州部分彝族人群2011年HIV耐药警戒线监测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分析凉山州部分彝族人群2011年艾滋病病毒1型(HIV-I)在未治疗的感染人群中耐药毒株变异情况,为指导抗病毒治疗、评价治疗效果、合理调整治疗方案和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129例25岁以下新确诊的HIV阳性血清样本,用In-house方法 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共91例扩增测序成功,检测耐药传播相关的耐药突变,并分析其相关的亚型及其比例。结果 91例样本中,没有针对PR区的主要耐药性基因突变,但有7例样本存在针对RT区耐药性基因突变,4例为交叉突变(T215Y和V179E),3例为单一突变(T215Y、V179D和P225H),导致对齐多夫定(AZT)和司坦夫定(D4T)不同程度的耐药。RT区耐药株流行率为5.43%(7/129),属于中等流行水平(5%~15%)。91例样本中,CRF07-BCⅡ型所比例最大,达91.21%(83/91),B亚型仅占8.79%(8/91)。结论 凉山州部分彝族人群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新发现HIV-1感染者中,已出现pol区耐药突变株,且传播水平达中度流行状态,需进一步加强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用药督导,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并持续性监测该地区抗病毒治疗人群的耐药情况。
杨洪苏玲王启兴袁丹秦光明刘红露梁姝肖林杨文
关键词:彝族人群艾滋病病毒耐药性
四川省凉山州2008-2013年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8
2015年
目的 分析四川省凉山州2008-2013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探讨其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为制订艾滋病综合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选取凉山州2008-2013年期间诊断的艾滋病患者,收集其基本人口学及感染、发病、治疗、死亡等相关信息,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8 321例艾滋病患者确诊艾滋病年龄范围18 - 87.5岁,平均(34.2±9.8)岁,死亡3 021例,接受抗病毒治疗(ART)患者3 721例.研究对象总病死率由2008年的43.9/100人年下降到2013年的20.7/100人年,治疗组病死率由2008年的27.3/100人年下降到2013年的5.1/100人年,未治疗组病死率维持在45.0/100人年至50.8/100人年;治疗比例逐年上升,由2008年的5.8%上升到2013年的54.5%.所有艾滋病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5.1个月,其中未治疗组为18.4个月;所有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与治疗、确诊艾滋病年龄以及感染HIV途径有关(P<0.05),未接受治疗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接受治疗者的5.78倍,但与性别、民族无关(P>0.05);治疗组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与性别、确诊艾滋病时年龄、民族、感染HIV途径、确诊艾滋病时CD4+T细胞计数、治疗基线CD4+T细胞计数和基线贫血有关(P<0.05);未治疗组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主要与确诊艾滋病年龄有关(P<0.05),与其余因素无关(P>0.05).结论 抗病毒治疗是影响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治疗时机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治疗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指标,提示加强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检测与监测、及早发现和确证艾滋病患者、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是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延长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途径。
邓玲刘中夫张石则豆智慧王启兴马烨龚煜汉余刚王菊俞海亮苗逢雨
关键词:艾滋病病死率抗病毒治疗回顾性队列研究
2010-2013年四川省凉山州吸毒人群艾滋病监测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分析四川省凉山州吸毒人群2010 2013年间的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其行为变化,探讨艾滋病传播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每年在同一时间、哨点采用同样的抽样方法对目标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及梅毒、丙型病毒性肝炎等检测结果,并调查其艾滋病知晓率、注射毒品、商业性行为等高危行为及安全套的使用。结果 2010 2013年,凉山州各哨点吸毒人群艾滋病知晓率均有显著提高(P<0.01),最高的越西哨点平均达到94.5%。除甘洛(χ2=6.269,P=0.099)、西昌(χ2=7.413,P=0.067)外,吸毒人群的共用针具比例在凉山州的哨点有所降低。除美姑县吸毒人群的HIV感染率略有所下降(χ2=19.166,P<0.01),HIV感染率在其他不同哨点不同年度的变化不一。结论 20102013年凉山州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流行趋势进入平稳持续阶段,该人群中传播艾滋病的危险因素仍广泛存在。应提高防病意识,继续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和推广使用安全套等干预工作。
朱言蹊龚煜汉王启兴王科廖强王菊余刚尹碧波李洋亚刘中夫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哨点监测吸毒者
2009-2015年凉山彝族自治州暗娼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省艾滋病疫情较严重的地区,艾滋病经性传播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暗娼人群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高危人群和向一般人群传播的重要桥梁人群-([2]),也是艾滋病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的重点人群。因此,通过对该地区设定暗娼人群艾滋病监测哨点,掌握当地暗娼人群中艾滋病流行动态和流行因素。现将凉山彝族自治州2009-2015年国家规定的监测期(4-6月)内暗娼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肖琳翟雯雯杨淑娟王启兴余刚边绍勇廖强姚永娜张素华龚煜汉王科王菊边仕超刘茜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哨点监测暗娼人群
凉山州2011-2014年女性艾滋病报告病例中新发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了解2011-2014年凉山州彝族女性艾滋病新发感染情况,分析传播途径,探讨女性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2014年凉山州各县市卫生医疗机构的病例报告数据,应用BED捕获酶免疫法(BED-CEIA)进行新发感染检测,计算凉山州女性新发感染率,采用趋势χ~2检验和二分类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女性新发感染情况。结果 2011-2014年凉山州接受HIV检测的女性中共发现新近感染者1 246例。各年新发感染率[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21(0.18~0.24)%、0.28(0.25~0.31)%、0.43(0.38~0.47)%和0.46(0.41~0.51)%。女性新发感染者以彝族(91.22%)、已婚者(65.14%)、小学以下文化水平(62.48%)、农民(76.41%)为主。4年间经异性性行为传播感染的百分比分别为31.54%、46.40%、63.45%、80.62%,呈显著上升趋势(χ~2=154.737,P〈0.005)。非固定性伴的性行为发生率同样呈上升趋势,分别为57.89%、71.43%、78.57%、79.27%(χ~2=13.467,P〈0.005)。结论凉山州女性艾滋病新发感染率呈上升趋势,经性接触传播成为最主要感染方式,艾滋病疫情亟待有效控制。
余刚姚永娜杨淑娟王启兴廖强南磊肖琳龚煜汉刘子贤王科王菊边仕超刘茜
关键词:女性艾滋病病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