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媛
- 作品数:6 被引量:64H指数:4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CI介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后的康复护理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分析PCI介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后开展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行PCI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应用综合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SAQ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CI介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后,开展康复护理能让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王莉媛
-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康复护理
- 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对中青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自我管理行为和负性情绪的影响被引量:18
- 2022年
-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对中青年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自我管理行为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CI术的中青年冠心病病人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的健康教育。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焦虑、抑郁评分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组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得分和焦虑、抑郁得分。结果:2组病人出院时自我管理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院后3个月自我管理各维度中除情绪认知管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观察组其他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自我管理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出院时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3、6个月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出院后3、6个月焦虑评分均低于出院时(P<0.05),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焦虑评分均低于出院后3个月(P<0.05)。结论: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应用于中青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的健康教育中,能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减轻病人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 周静黄宇理赵娜王冬梅谢影王莉媛李辉
-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自我管理行为负性情绪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自我管理水平的调查研究被引量:26
- 2016年
-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自我管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75例PCI术后AMI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对患者不良嗜好、一般生活、症状、疾病知识、治疗依从性、急救和情绪的自我管理行为进行调查,并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MI患者PCI术后自我管理评分为(61.91±13.84)分,处于一般水平。其中不良嗜好的管理、一般生活管理评分最高,急救管理、治疗依从性管理评分最低;女性患者不良嗜好管理和一般生活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男性(P<0.01),不同学历患者的急救管理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60岁患者在症状和疾病知识管理评分均高于>60岁患者(P<0.05和P<0.01)。其余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临床护士应根据影响PCI患者自我管理的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性的自我管理支持方案,为长期的术后自我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周彤周成超唐碧王洪巨王莉媛张晓玲
- 关键词: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自我管理水平健康教育
- 左西孟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观察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预后观察。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左西孟旦组两组,每组各50例。常规治疗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左西孟旦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出院前6分钟步行试验以及出院后6个月内病死率和非计划性再入院率变化。结果左西孟旦组用药48小时内患者心功能分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改善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LVEF、NT-Pro BNP、6分钟步行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后6个月患者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计划性再入院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西孟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LVEF、NT-Pro BNP、Borg评分;同时改善患者6个月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率,但两组比较,出院后6个月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更长时间生存率尚需进一步随访。
- 王冬梅康品方周静王莉媛
- 关键词:左西孟旦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预后观察
-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预防感染的护理干预对策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感染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随机将1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患者化疗期间给一般性常规护理;干预组除给予一般护理措施外,针对患者在化疗期间易发生感染的部位,在化疗开始前即采用针对预防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住院期间患者无论是否发生感染,护理干预措施不变。观察指标主要为患者化疗期间各易感染部位的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呼吸道和口腔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预防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发生的感染,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感染发生率,减少化疗相关性死亡,提高白血病的治疗效果。
- 程丽徐瑞莲王雅静余良红王莉媛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护理干预
- 品管圈对减轻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减轻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TRI)患者术后穿刺点压迫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7月行TRI术后患者50例为对照组,2014年8~10月行TRI术后患者50例为实验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减压方法;实验组在组建QCC基础上,以"减轻TRI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为主题,通过自制查检表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现况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执行改良的减压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肿胀及麻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术后4 h舒适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RI术后患者疼痛程度与桡动脉止血器压迫穿刺点时间有关,QCC对于改善TRI术后4 h患者疼痛程度效果明显。
- 王冬梅王莉媛黄娟
- 关键词:品管圈疼痛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