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 作品数:25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新乡市学龄前儿童氟离子透入法防龋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氟离子透入法防治龋齿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新乡市市区幼儿园6627名儿童,使用NF-Ⅱ型护齿仪开展氟离子透入法进行防龋治疗,选择718名儿童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新生龋发生率较实验组高4.9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307.38,P<0.01)。结论氟离子透入法防龋效果显著,且该方法方便易行,适宜在幼儿园群体防治。
- 高二伟魏红霞王静
- 关键词:龋齿氟离子透入法学龄前儿童
- 河南省新乡市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
- 2009年
- 王轶董继锋刘忠霞韩作胜王静林青生魏政
- 关键词:艾滋病知晓率
- 新乡市57所个体诊所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 2007年
- 目的了解新乡市个体诊所消毒状况。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抽检方法。结果空气合格率最低,仅为21.05%,其次为紫外线辐射照度52.00%、压力蒸汽灭菌合格率较高,为80.56%。结论要加强个体诊所消毒监测及培训。
- 魏红霞王静
- 关键词:个体诊所消毒
- 2012-2019年新乡市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
- 2021年
- 目的探讨2012-2019年新乡市50岁及以上AIDS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以期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新乡市2012年1月-2019年12月50岁及以上AIDS病例的历史报告病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发现AIDS病例1642例,其中50岁及以上病例500例(30.45%)。≥50岁新增病例逐年递增,但各年份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病例中≥50岁病例呈上升趋势,各年份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人群年龄分布为50~88岁,男女性别比3.24∶1,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为主,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职业类型以农民为主;全市五区七县均有≥50岁AIDS报告病例,最高的为辉县(134例,占44.08%),不同地区AIDS报告病例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途径主要以异性性传播为主,男性及女性接触史均以非婚异性性行为主;样本来源以医疗机构检测为主。结论新乡市50岁及以上AIDS病例报告数逐年增加,应针对性传播作为主要传播途径,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高危行为的检测咨询和早期随访干预。
- 席瑾王静王瑗瑗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特征
- 1996-2011年新乡市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
- 2012年
- 目的分析新乡市艾滋病流行现状,为制定本市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对1996-2011年新乡市艾滋病专报数据库、哨点监测、专题调查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6年新乡市报告首例艾滋病感染者,截至2011年底新乡市累计确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884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13例,死亡309例,感染途径以上世纪90年代参与既往有偿供血及受血者为主。结论新乡市艾滋病呈低流行状态,病例分布呈局灶性分布,传播途径逐步多样化,呈现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趋势。
- 韩作胜董继锋王瑗瑗王静
- 关键词: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
- 2009年某市监管场所新入所人员HIV感染现状调查
- 2010年
- 目的了解某市监管场所新入所人员HIV感染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全市10116名新入所人员HIV感染情况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共发现HIV感染者7人,感染率0.069%。经性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结论该市监管场所新入所人员HIV感染流行形势严峻,应尽快采取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相应监管控制措施。
- 韩作胜何振川王静王瑗瑗于贺军马建敏
- 关键词:艾滋病HIV感染
- 新乡市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建设及管理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市级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建设的现状,通过技术培训、督导管理及血清学考评加强筛查实验室及检测点的规范化管理,以提高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的整体技术水平。方法通过现场检查、上报资料整理、质控血清考核等方式对辖区内64家筛查实验室、418家检测点现状进行了调查,全面了解河南省新乡市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硬件、软件、人力资源及保障情况。结果全市64家艾滋病筛查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共236人,平均年龄为(38.5±9.1)岁,平均从事病毒血清学检测年限为(14.5±8.9)年,技术职称以初级为主,学历以本科为主。全市418家艾滋病检测点技术职称以初级为主,学历以大专为主。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日趋成熟规范,基本能满足本地区艾滋病检测的需要。结论本地区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覆盖面的扩大,为艾滋病感染者早发现、早治疗、早管理提供了支持,是"防艾"工作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 徐璐程栋刘春华于贺军付惠成薛秀娟王瑗瑗王静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检测网络
- 2010-2019年河南省新乡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流行特征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了解新乡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该人群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2019年新乡市MSM人群HIV/AIDS病例的历史报告卡片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累计报告MSM人群HIV/AIDS病例数509例,每年新报告病例数从5例增至98例,构成比从6.17%增至35.77%(P<0.05)。MSM人群HIV/AIDS病例以20~39岁为主(323例,63.46%),未婚255例(50.10%),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上居多(486例,95.48%);职业以农民为主(201例,39.49%),其次是家政、家务及待业(108例,22.22%);样本主要来源于就医诊疗(191例,37.52%)和检测咨询(188例,36.94%)。结论新乡市MSM人群艾滋病流行呈上升趋势,应强化宣传教育、扩大重点人群的检测范围、行为干预等防控措施。
- 王静席瑾王瑗瑗
-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
- 2012-2019年河南省新乡市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 了解2012-2019年河南省新乡市HIV/AIDS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河南省新乡市2012-2019年HIV/AIDS病例的历史报告卡片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2-2019年河南省新乡市共发现HIV/AIDS病例1 642例,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66.00,P<0.01),平均年龄(41.31±16.07)岁,以20~30年龄组为主[419例(25.52%)],性别比为4.45∶1(1 341/301);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为主[747例(45.49%)];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948例(57.73%)];文化程度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698例(42.51%)];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1 591例(96.89%)];男性病例在30岁前以同性性传播为主[243例(57.45%)],30岁后以异性性传播为主[643例(70.04%)],女性病例以异性性传播为主[280例(93.02%)];接触史以非婚异性性行为主[1029例(62.67%)];病例来源以医疗机构检测为主[978例(59.56%)]。结论 河南省新乡市艾滋病疫情整体呈上升趋势,以男性、文化程度低、农民为主,性传播途径为主要传播途径。
- 王静席瑾王瑗瑗
- 关键词:艾滋病
- 1995-2019年河南省新乡市HIV/AIDS病例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分析1995-2019年新乡市HIV/AIDS病例的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为在不同人群开展艾滋病精准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导出1995-2019年HIV/AIDS病例报告卡和随访数据,以寿命表法计算其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拟合不同状态下的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IV/AIDS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2217例HIV/AIDS患者纳入随访观察队列,全死因死亡率6.02/100人年,平均生存时间(135.656±2.194)月(95%CI:131.355~139.959),第1、3、5和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5.33%、79.83%、74.29%和64.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20岁年龄组比较,≥60岁年龄组(OR=2.857,95%CI:1.354~6.028)的病例死亡风险较高;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组比较,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组(OR=0.635,95%CI:0.475~0.850)的病例死亡风险较低;与同性传播组比较,通过异性传播(OR=1.519,95%CI:1.030~2.240)、注射毒品(OR=2.644,95%CI:1.084~6.446)和血液传播(OR=2.064,95%CI:1.364~3.124)死亡风险较高;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组比较,接受抗病毒治疗组(OR=0.128,95%CI:0.104~0.159)死亡风险较低;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与<200个/μL组比较,200~349个/μL组(OR=0.382,95%CI:0.279~0.522)、350~499个/μL组(OR=0.378,95%CI:0.272~0.524)、≥500个/μL组(OR=0.258,95%CI:0.180~0.370)死亡风险较低,而未检测组(OR=1.434,95%CI:1.124~1.829)的病例死亡风险较高。结论1995-2019年新乡市HIV/AIDS病例全死因死亡率较高,确诊时年龄、文化程度、感染途径、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以及首次CD4检测结果是HIV/AIDS病例生存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教,及早进行艾滋病检测和接受抗病毒治疗。
- 王静席瑾王瑗瑗
- 关键词:影响因素抗病毒治疗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