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席瑾

作品数:11 被引量:22H指数:4
供职机构: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艾滋病
  • 4篇影响因素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HIV/AI...
  • 3篇病毒
  • 2篇抗病毒
  • 2篇抗病毒治疗
  • 2篇感染者
  • 2篇HIV/AI...
  • 2篇病毒治疗
  • 1篇性行为
  • 1篇疑似
  • 1篇疑似预防接种...
  • 1篇预防接种
  • 1篇预防接种异常...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死亡率
  • 1篇土壤

机构

  • 10篇新乡市疾病预...
  • 2篇新乡医学院

作者

  • 10篇席瑾
  • 8篇王静
  • 8篇王瑗瑗
  • 1篇翟德胜
  • 1篇郝鹏飞
  • 1篇程栋

传媒

  • 3篇河南预防医学...
  • 2篇预防医学论坛
  • 2篇医学信息
  • 2篇现代疾病预防...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2
  • 4篇202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乡市HIV感染者进展为AIDS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新乡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转为艾滋病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新乡市1995年1月-2019年12月中初始疾病状态为HIV感染后发展为AIDS病例的历史报告卡片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检出的1925例HIV感染者中有525例进展为AIDS患者,转换率为27.27%,病程进展平均时间(325.00±668.00)d,平均年龄(40.54±15.87)岁,男女性别比3.52∶1;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为主,占46.86%;文化程度中初中居多,占43.48%;职业类型中农民最多,占60.9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14年龄组HIV感染者发病风险高;首次CD4+T细胞水平越高,艾滋病发病风险越低。结论加强艾滋病宣传干预的力度和扩大HIV检测的覆盖面,尽可能早地发现HIV感染者和开展随访干预,提高HIV感染者的生存质量。
席瑾王静王瑗瑗
关键词:HIV感染艾滋病流行病学
2012-2019年新乡市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
2021年
目的探讨2012-2019年新乡市50岁及以上AIDS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以期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新乡市2012年1月-2019年12月50岁及以上AIDS病例的历史报告病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发现AIDS病例1642例,其中50岁及以上病例500例(30.45%)。≥50岁新增病例逐年递增,但各年份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病例中≥50岁病例呈上升趋势,各年份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人群年龄分布为50~88岁,男女性别比3.24∶1,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为主,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职业类型以农民为主;全市五区七县均有≥50岁AIDS报告病例,最高的为辉县(134例,占44.08%),不同地区AIDS报告病例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途径主要以异性性传播为主,男性及女性接触史均以非婚异性性行为主;样本来源以医疗机构检测为主。结论新乡市50岁及以上AIDS病例报告数逐年增加,应针对性传播作为主要传播途径,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高危行为的检测咨询和早期随访干预。
席瑾王静王瑗瑗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特征
2020 年新乡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2021年
分析新乡市2020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情况。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导出新乡市2020年AEFI个案,对其发生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新乡市2020年共报告911例AEFI,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偶合症分别为851例(93.41%)、50例(5.49%)和10例(1.10%);四个季度报告AEFI病例分别为161例、247例、274例、229例;男女比例为1.21:1(498/413);≤1岁、2-6岁、≥7岁分别报告660例(72.45%)、226例(24.81%)、25例(2.74%);从疫苗接种到反应发生的时间间隔在1天内的为824例(90.45%);新乡市2020年AEFI报告发生率为49.64/10万剂次,PPCV13(135.88/10万剂次)、DTaP(133.03/10万剂次)和MMR(121.05/10万剂次)AEFI报告发生率较高;AEFI个案主要以发热、红肿、硬结等一般反应为主,910例(99.89%)转归为痊愈,1例(0.11%)好转。结论:2020年新乡市AEFI监测工作质量较好。
李冰冰冯杰席瑾翟德胜
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
2010-2019年河南省新乡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流行特征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了解新乡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该人群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2019年新乡市MSM人群HIV/AIDS病例的历史报告卡片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累计报告MSM人群HIV/AIDS病例数509例,每年新报告病例数从5例增至98例,构成比从6.17%增至35.77%(P<0.05)。MSM人群HIV/AIDS病例以20~39岁为主(323例,63.46%),未婚255例(50.10%),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上居多(486例,95.48%);职业以农民为主(201例,39.49%),其次是家政、家务及待业(108例,22.22%);样本主要来源于就医诊疗(191例,37.52%)和检测咨询(188例,36.94%)。结论新乡市MSM人群艾滋病流行呈上升趋势,应强化宣传教育、扩大重点人群的检测范围、行为干预等防控措施。
王静席瑾王瑗瑗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
2004—2022年河南省新乡市15岁以上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 了解河南省新乡市15岁以上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数据库中选取2004—2022年新乡市15岁以上HIV/AIDS患者,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患者生存状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接受ART患者死亡风险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2 274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8.0年,接受ART治疗满1年的患者累计生存率为9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接受治疗时的年龄30~<50岁组(AHR=2.316,95%CI:1.283~4.180)及≥50岁(AHR=4.227,95%CI:2.296~7.782),WHO临床分期为Ⅲ期(AHR=1.771,95%CI:1.306~2.401)及Ⅳ期(AHR=1.837,95%CI:1.285~2.626),初始治疗方案为齐多夫定+去羟肌苷+奈韦拉平(AHR=1.901,95%CI:1.169~3.092)、奈韦拉平+拉米夫定+司他夫定及其他(AHR=2.368,95%CI:1.404~3.992)者死亡风险较高;已婚有配偶者(AHR=0.592,95%CI:0.362~0.969),大专及以上学历者(AHR=0.746,95%CI:0.510~1.092),样本来源于重点人群(AHR=0.618,95%CI:0.479~0.796),基线CD4细胞计数200~<350个/μL(AHR=0.712,95%CI:0.593~0.939)、350~<500个/μL(AHR=0.577,95%CI:0.376~0.887)、≥500个/μL(AHR=0.245,95%CI:0.118~0.510)者死亡风险较低。结论 新乡市接受ART患者的生存率较低,应针对50岁及以上、未婚、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WHO临床分期为Ⅲ期及Ⅳ期、学历为初中及以下、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者,加强健康知识宣教及随访关怀,提高其服药依从性,从而延长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王瑗瑗孙程王静席瑾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影响因素
2013—2022年河南省新乡市新报告≥15岁HIV/AIDS病例晚发现及影响因素
2024年
目的分析2013—2022年新乡市新报告≥15岁HIV/AIDS病例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情况,了解HIV/AIDS病例晚发现及影响因素。方法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导出2013—2022年新乡市新报告病例历史卡片,采用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情况和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2013—2022年新乡市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HIV/AIDS病例1858例。男女性别比5.54∶1,平均年龄(47.59±11.37)岁,晚发现病例421例,占22.66%。晚发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其危险因素,30~<45岁、45~<60岁和≥60岁年龄组分别是15~<30岁年龄组的2.462倍(95%CI:1.639~3.698)、3.076倍(95%CI:1.967~4.811)、2.398倍(95%CI:1.456~3.947);医疗机构是其影响因素,疾控中心、血站及单采血浆机构报告病例分别是医疗机构报告病例的0.595倍(95%CI:0.457~0.774)和0.223倍(95%CI:0.079~0.631);已婚有配偶、同性传播是其保护性因素,已婚有配偶是未婚的0.669倍(95%CI:0.453~0.990);同性传播是异性传播的0.731倍(95%CI:0.560~0.955)。结论新乡市新报告≥15岁HIV/AIDS病例中高年龄、未婚、异性传播、医疗机构报告病例晚发现的风险较高。应加强针对≥30岁人群、未婚者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教,推进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主动提供的艾滋病检测咨询工作,提高新乡市CD4+T淋巴细胞检测检验能力和新发现病例的随访管理工作。
王瑗瑗孙程席瑾王静程栋徐璐
关键词:HIV/AIDS影响因素
2012-2019年河南省新乡市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了解2012-2019年河南省新乡市HIV/AIDS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河南省新乡市2012-2019年HIV/AIDS病例的历史报告卡片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2-2019年河南省新乡市共发现HIV/AIDS病例1 642例,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66.00,P<0.01),平均年龄(41.31±16.07)岁,以20~30年龄组为主[419例(25.52%)],性别比为4.45∶1(1 341/301);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为主[747例(45.49%)];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948例(57.73%)];文化程度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698例(42.51%)];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1 591例(96.89%)];男性病例在30岁前以同性性传播为主[243例(57.45%)],30岁后以异性性传播为主[643例(70.04%)],女性病例以异性性传播为主[280例(93.02%)];接触史以非婚异性性行为主[1029例(62.67%)];病例来源以医疗机构检测为主[978例(59.56%)]。结论 河南省新乡市艾滋病疫情整体呈上升趋势,以男性、文化程度低、农民为主,性传播途径为主要传播途径。
王静席瑾王瑗瑗
关键词:艾滋病
1995-2019年河南省新乡市HIV/AIDS病例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分析1995-2019年新乡市HIV/AIDS病例的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为在不同人群开展艾滋病精准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导出1995-2019年HIV/AIDS病例报告卡和随访数据,以寿命表法计算其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拟合不同状态下的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IV/AIDS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2217例HIV/AIDS患者纳入随访观察队列,全死因死亡率6.02/100人年,平均生存时间(135.656±2.194)月(95%CI:131.355~139.959),第1、3、5和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5.33%、79.83%、74.29%和64.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20岁年龄组比较,≥60岁年龄组(OR=2.857,95%CI:1.354~6.028)的病例死亡风险较高;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组比较,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组(OR=0.635,95%CI:0.475~0.850)的病例死亡风险较低;与同性传播组比较,通过异性传播(OR=1.519,95%CI:1.030~2.240)、注射毒品(OR=2.644,95%CI:1.084~6.446)和血液传播(OR=2.064,95%CI:1.364~3.124)死亡风险较高;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组比较,接受抗病毒治疗组(OR=0.128,95%CI:0.104~0.159)死亡风险较低;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与<200个/μL组比较,200~349个/μL组(OR=0.382,95%CI:0.279~0.522)、350~499个/μL组(OR=0.378,95%CI:0.272~0.524)、≥500个/μL组(OR=0.258,95%CI:0.180~0.370)死亡风险较低,而未检测组(OR=1.434,95%CI:1.124~1.829)的病例死亡风险较高。结论1995-2019年新乡市HIV/AIDS病例全死因死亡率较高,确诊时年龄、文化程度、感染途径、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以及首次CD4检测结果是HIV/AIDS病例生存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教,及早进行艾滋病检测和接受抗病毒治疗。
王静席瑾王瑗瑗
关键词:影响因素抗病毒治疗死亡率
2017-2020年河南省新乡市两县农田土壤铅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价
2022年
目的 了解新乡市部分地区土壤铅污染状况,初步进行生态和健康风险评价,为土壤铅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2020年,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新乡市新乡县和辉县采集160份农田土壤样本,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铅含量,并基于生态和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新乡市农田土壤铅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18年新乡县和辉县农田土壤混合样本铅含量均值均未超过河南省土壤背景值,2019-2020年则均超过河南省土壤背景值;2017年铅含量最大值未超过河南省土壤背景值,2018-2020年则均超过河南省土壤背景值。2017-2020年土壤铅污染指数<1,2017-2020年土壤铅危险商<1。结论 新乡市两县农田土壤铅污染指数为安全级别,但铅含量呈上升趋势,应持续关注农田土壤铅含量的变化。
郝鹏飞李淑娇席瑾张光辉任静朝
关键词:土壤铅污染生态风险评价健康风险评价
2012-2019年新乡市新报告HIV/AIDS 晚发现病例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了解新乡市新发现HIV/AIDS的晚发现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新乡市2012-2019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的数据信息,计算晚发现的比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2-2019年新乡市共发现HIV/艾滋病病例1642例,晚发现病例504例(30.69%);各年度晚发现比例呈下降趋势(P<0.01)。晚发现病例平均年龄(47.06±15.93)岁;男女性别比3.79∶1;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248例(50.72%)为主;文化程度集中在初中207例(42.33%);职业类型农民317例(64.83%)最多;感染途径以性传播459例(93.87%)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分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类型、感染途径、样本来源的研究对象晚发现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年龄组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较高(P<0.05),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和≥70岁年龄组患者的晚发现风险分别是20岁以下者的2.98倍、5.43倍、8.54倍、10.24倍、8.81倍和13.10倍。感染途径中异性传播的病例晚发现比例较高(P<0.05),是同性传播的1.45倍。样本来源中医疗机构病例的晚发现比例较高(P<0.01),是检测咨询的1.57倍;羁押人员体检的病例晚发现比例较低(P<0.05),是检测咨询的0.12倍。结论 新乡市新报告HIV/AIDS晚发现比例较低。
王静席瑾李冰冰王瑗瑗
关键词:艾滋病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