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霖

作品数:28 被引量:117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厅攻关项目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1篇病毒
  • 16篇疱疹
  • 15篇带状疱疹
  • 14篇带状疱疹病毒
  • 14篇水痘
  • 14篇水痘-带状疱...
  • 7篇细胞
  • 7篇巨细胞
  • 7篇基因
  • 5篇人巨细胞病毒
  • 5篇临床分离株
  • 5篇分离株
  • 4篇疫苗
  • 4篇巨细胞病毒
  • 4篇基因分型
  • 4篇基因型
  • 3篇蛋白
  • 3篇痘疫苗
  • 3篇水痘疫苗
  • 3篇小鼠

机构

  • 27篇安徽医科大学
  • 16篇哥伦比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藏大学
  • 2篇安徽九川生物...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阜阳市疾病预...
  • 1篇合肥市疾病预...
  • 1篇无锡市第二人...
  • 1篇安徽医学高等...
  • 1篇吉林大学白求...

作者

  • 28篇甘霖
  • 23篇王明丽
  • 20篇陈敬贤
  • 9篇赵俊
  • 5篇张文昌
  • 4篇伊兴旭
  • 2篇江龙凤
  • 2篇刘静静
  • 2篇张俊玲
  • 2篇段亚平
  • 2篇俞海洋
  • 1篇李珊山
  • 1篇杨励
  • 1篇王一理
  • 1篇刘辉
  • 1篇吴娜
  • 1篇金艳
  • 1篇刘兰
  • 1篇廖伟娇
  • 1篇张美芳

传媒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中华微生物学...
  • 4篇微生物与感染
  • 3篇病毒学报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国际生物制品...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安徽医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CMV感染同种异型皮肤移植小鼠结肠炎模型的建立
2011年
利用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感染同种异型皮肤移植小鼠,建立MCMV感染结肠炎症模型,从而为研究人类肠道疾病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采用鼻腔接种的方式感染同种异型皮肤移植的小鼠。①供体:C57BL/6雌鼠,18只;受体:BALB/c雌鼠,72只,鼠龄4~6周,体重14~20g/只;将C57BL/6小鼠的背部皮肤移植到BALB/c小鼠背部的移植床上,术后给BALB/c小鼠腹腔注射环孢素连续2周(12mg/kg.d)。②将移植后小鼠随机分组,每组24只,按接种病毒接种剂量分为104PFU组和105PFU组,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组,即鼻腔接种细胞悬液(1×106/mL)。每日观察动物排便情况及体重等总体情况变化;分别于病毒接种后第5、9、14和第21d取得小鼠结肠组织,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测、原位杂交g、B RT-PCR、pp65免疫组化以及透射电镜的方法,观察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MCMV与其组织病理变化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在105PFU组中,小鼠出现厌食、嗜睡、活动能力明显下降,且发现该组小鼠的体重下降。在本研究中我们检验感染后第14d小鼠的结肠组织,发现感染组小鼠的近端结肠组织中粘膜层均变薄,同时其结构也被破坏;感染组小鼠的远端结肠组织中均出现淋巴样滤泡和粘膜层结构异常,其中105PFU组小鼠的结肠粘膜层的破坏得更严重;pp65免疫组化检验结果为MCMV蛋白阳性;原位杂交结果显示结肠组织中MCMV IE1基因阳性,MCMV gB基因RT PCR检测结果为阳性;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疱疹样病毒颗粒。而阴性对照组上述检测指标均为阴性。结果表明,在同种异型皮肤移植后小鼠鼻腔接种MC-MV,小鼠结肠发生了类似于人类结肠炎的病理变化。该结肠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将为进一步研究HCMV感染结肠的发病机理以及药物干预建立一个极为重要的平台。
张玮甘霖黎锐平陈敬贤王明丽
关键词:小鼠巨细胞病毒结肠炎症动物模型
西藏地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临床分离株基因型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究西藏地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临床分离株基因型。方法将临床采集的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皮肤水疱液接种至人胚胎成纤维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得到的病毒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鉴定结果为阳性的病毒继续体外培养以提取其基因组DNA。PCR法扩增并测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基因组中开放读码框1、21、50、54的部分片段。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参考株Dumas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其中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利用Primer5.0软件进行酶切位点分析,从而确定基因型。结果从临床采集的16份标本中经分离鉴定后得到10株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临床分离株,病毒分离阳性率为62.5%。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西藏地区10株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临床分离株中基因型Al有3株,基因型A2有4株,基因型J1有3株。结论西藏地区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基因型分布与西藏地区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刘兰杜宝中张勇仓段亚平甘霖李长山
关键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型
6岁儿童罹患头部带状疱疹1例
2015年
1病例资料 患儿,男,6岁,因眼睛疼痛1个月,头部皮疹伴瘙痒3周就诊。1个月前眼睛疼痛,被当地医院诊断为“角膜炎”,对症治疗后疼痛缓解。但约1周后,头部左侧出现水疱,呈带状分布伴瘙痒,左眼渐难以睁开。发病期内患儿无发热和咳嗽症状,饮食尚可,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患儿3年前接种过水痘疫苗,无水痘发病史,近期没有水痘接触史,既往史与家族史无特殊。查体:系统体检正常。皮肤科检查:左眼红肿,难睁开,右眼正常;头皮左侧带状分布较多簇集和散在的黑褐色痂,部分痂下浅溃疡(图1)。
伊兴旭陈敬贤甘霖王明丽
关键词:带状疱疹儿童
TSG-6对HCMV感染引起的TNF-α和IL-6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stimulated gene 6, TSG-6)在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感染所致的炎症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用HCMV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和视网膜上皮细胞(ARPE-19),并设正常细胞对照组和灭活病毒感染组。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TSG-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将重组人TSG-6蛋白(recombinant human TSG-6 protein, rhTSG-6) 100 ng/ml作用于HCMV感染的MRC-5细胞作为rhTSG-6干预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物上清中TNF-α和IL-6表达水平,用IFA及Western blot检测NF-κB核定位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并设正常细胞对照和病毒对照。 结果HCMV感染MRC-5细胞72 h时,TSG-6 mRNA表达量为细胞对照组的19倍,在感染96 h时TSG-6 mRNA表达达高峰,为细胞对照组的376倍;HCMV感染ARPE-19细胞96 h时,TSG-6 mRNA表达量为细胞对照组的15倍,在120 h时为细胞对照组的354倍。Western blot结果证实,TSG-6蛋白表达水平在相应时间点也随之升高。rhTSG-6作用于HCMV感染的MRC-5细胞后与病毒对照组相比,TNF-α、IL-6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TSG-6能抑制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kappaB, NF-κB)的核移位及蛋白的表达。 结论TSG-6参与HCMV引起的炎症反应,抑制HCMV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表达并影响NF-κB的核定位。
姚瑶张文昌赵俊张业婷钟峰甘霖俞海洋陈敬贤王明丽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核转录因子-ΚB
我国不同基因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流行毒株gE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不同地区流行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病毒株的基因型分布和分析代表性病毒株gE基因序列。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集来自北京市、长春市、拉萨市和乌鲁木齐市4个地区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的疱疹液拭子和皮肤痂片,共计18份。用单个核苷酸多态性(SNP)谱的方法确定病毒株的基因型。然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gE基因的全长片段,并进行测序分析。SNP分析显示18个病毒株的基因型共为4种,其中有7株属于clade2遗传支,1株属于clade3遗传支,4株为clade5遗传支。另有6株病毒兼有不同遗传支的特征,按照目前国际通用的分型方法不能归属于任何明确的遗传支。对不同病毒株gE基因序列分析,除了发现3个国外已有报道的1个同义突变(T660C)和2个反义突变(C119T、C1606A),还发现了3个新的反义突变(C56T、C1109T和C917A)和4个同义突变(C54T、T1075C、T816C和G279A)。首次在我国新疆自治区发现了clade5遗传支的VZV,在长春市还发现了目前尚未能分型的6株病毒。对部分病毒株gE基因序列分析,在gE的e1和c1抗原表位的编码区内中检出1个新型反义突变(C917A),需要进一步研究该突变对该病毒免疫原性和致病性的影响。
江龙凤甘霖李珊山冯艳艳姜薇段亚平陈敬贤王明丽
关键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基因型
干扰素抗病毒效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8年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具有多种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作用。根据其结构特点、受体、细胞来源和生物学活性,可分为Ⅰ、Ⅱ和Ⅲ型。IFN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一个复杂且部分重叠的基因转录过程来发挥作用,其核苷酸多态性和基因突变可影响IFN反应及对病毒感染的敏感性。几乎所有的病毒都有抵抗IFN的机制和效力,包括直接影响IFN产生和影响下游效应因子。不同型别IFN在行使抗病毒或免疫调节功能时具有拮抗或协同作用。本文就IFN基因变异、病毒抗IFN策略及IFN之间的协同/拮抗作用进行综述,以期能更好地理解IFN的抗病毒作用。
甘霖赵俊赵俊陈敬贤
关键词:干扰素基因变异抗病毒作用
高血压患者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率及其血浆中和抗体水平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了解自然状态下,高血压患者群体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的感染率及血浆特异性HCMV中和抗体水平,初步探讨HCMV感染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于2013年1月至4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募集51名诊断为高血压患者的血标本,同时募集性别和年龄类似的50名体检正常者的血标本作为对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快速微量中和试验检测血浆标本中HCMV特异性中和抗体,采用常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浆HCMV特异性IgG和IgM,采用巢式PCR法检测HCMV UL93DNA。结果高血压患者组HCMV UL93DNA、HCMV IgG和IgM的阳性率分别为72.55%、70.59%和3.92%,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6.00%、50.00%和2.00%,高血压患者组中HCMV DNA和HCMV IgG的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HCMV IgM的阳性率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患者组血浆HCMV中和抗体的平均几何滴度为38.56±20.42,正常对照组为60.12±25.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 6)。结论高血压患者HCMV的感染率高于正常对照,但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明显降低。提示高血压患者的HCMV体液免疫状态低下,表明高血压与HCMV感染存在相关性。
曹元应甘霖赵俊张俊玲陈敬贤房功思江丹王明丽
关键词:高血压巨细胞病毒感染病毒抗体
HCMV-HIV 共感染患者 HCMV gN 基因型分析
2015年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中人巨细胞病毒( 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糖蛋白N ( glycoprotein N, gN)的型别分布;探讨HCMV-HIV共感染对患者疾病进程的影响及不同gN基因型感染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发病和相关死亡的关系。方法对359例HIV感染者进行HCMV pp65抗原血症检测,利用HCMV gN(UL73)基因巢式PCR扩增HCMV活动性感染患者全血D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MboⅠ、ScaⅠ和SalⅠ对巢式PCR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estrict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is, RFLP),队列随访研究不同型别HCMV感染与AIDS患者发病和死亡的关系。结果 HCMV pp65抗原血症检测发现,359例HIV感染者中HCMV活动性感染患者28例,对其中20例HCMV活动性感染患者的全血DNA样本进行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HIV感染患者中HCMV gN基因型分布如下:gN-3a,4/20(20%);gN-1,4/20(20%);gN-4b,1/20(5%);gN-4d,1/20(5%);混合感染,10/20(50%);在随访期内,HCMV UL73基因阳性的HIV感染者更易转变为AIDS患者(RR=9.78),且gN-1和gN-4型感染者发病和相关死亡风险是其他基因型的4.6倍(P<0.05)。结论 HCMV活动性感染可能会加速HIV感染者疾病进程,其中以gN-1和gN-4型HCMV活动性感染相对危险度最高。
俞俊岭吴建军胡中旺类延花李国兰张文昌赵俊张俊玲甘霖余莉陈敬贤王明丽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巨细胞病毒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水牛干扰素α的可溶性原核表达、纯化及其抗病毒活性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在E.coli中高效表达可溶性水牛干扰素α(recombinant bovine interferon alpha,r Bo IFNα),纯化后检测其抗病毒活性。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水牛肝脏总RNA中扩增IFNα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ET-32a-IFNα,转化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后,使用His Trap^(TM) HP镍离子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并采用细胞病变抑法,在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MDBK细胞滴定系统上检测其抗病毒活性。结果核酸测序结果显示,r Bo IFNα基因全长498 bp,与Gen Bank报道的牛IFNαC亚型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表达的r Bo IFNα蛋白主要存在于破碎菌体的上清中,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63.8%;纯化的r Bo IFNα纯度高达98.52%,能与牛IFNα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比活性为(3.6±0.2 5)×10~6 U/mg。结论成功在E.coli中高效表达了可溶性r Bo IFNα蛋白,纯化的蛋白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为其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李树启赵俊王利利俞海洋甘霖王明丽
关键词:干扰素Α原核细胞基因表达纯化抗病毒活性
TSG-6蛋白对急性炎症抑制作用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tumor necrosis factor-α stimulated gene 6,TSG-6)是一种多功能基因,其编码的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6(简称TSG-6蛋白)在对急性炎症的抑制以及细胞外基质的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对于TSG-6蛋白功能和性质的研究日益关注.此文就TSG6蛋白的炎症抑制作用做一综述.
徐懿苗张文昌甘霖赵俊施浩强王明丽
关键词:细胞黏附分子炎症细胞因子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