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卫武

作品数:38 被引量:156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9篇产前
  • 7篇基因
  • 6篇孕中
  • 6篇孕中期
  • 6篇产前筛查
  • 5篇孕中期产前筛...
  • 5篇胎儿
  • 4篇胎儿游离DN...
  • 4篇唐氏综合征
  • 4篇综合征
  • 4篇母婴
  • 4篇母婴传播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荧光
  • 3篇乳头

机构

  • 30篇浙江省台州医...
  • 6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温州医学院
  • 2篇宁波市第二医...
  • 2篇杭州华大基因...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浙江省台州市...

作者

  • 38篇石卫武
  • 12篇戴美珍
  • 12篇干灵红
  • 9篇李伯利
  • 9篇章卫国
  • 9篇陈雪娇
  • 9篇章鸯
  • 8篇周美英
  • 8篇陈葆国
  • 6篇颜卫华
  • 5篇潘映秋
  • 5篇罗文达
  • 4篇郑瑞
  • 4篇许惠惠
  • 3篇伍荷芳
  • 2篇郑瑞
  • 2篇伍霞芳
  • 2篇官正东
  • 2篇尚贤文
  • 2篇郭群依

传媒

  • 4篇中国卫生检验...
  • 4篇中华医学遗传...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医药导报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2006年浙...
  • 1篇江西医学检验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医院管理论坛
  • 1篇第四届全国临...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1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h染色体R显带分析与bcl/abl mRNA检测被引量:1
2005年
石卫武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H染色体MRNA检测染色体分析
HBeAg阴性的HBV感染产妇与母婴传播关系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HBeAg检测阴性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产妇及其存在的前C区1896位终止变异株与母婴传播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产妇血中HBV-DNA载量,对HBV-DNA阳性者及其感染的婴儿,利用错配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测定HBV前C区1896位终止变异。结果HBeAg阴性产妇HBV的母婴传播率为5.75%,而且母婴传播概率与产妇血中HBV载量密切相关,高载量组(≥10^6拷贝/ml)的传播率为34.7%,明显高于低载量组(10^4~10^6拷贝/ml)的17.1%和低于检测值组的0.46%(P〈0.01),进一步对存在HBV前C区终止变异的产妇及其所感染的新生儿的HBV基因分析,发现5例野生株占优势的HBV感染产妇,所感染的婴儿均为野生株,4例变异株占优势的产妇,其感染的婴儿2例为变异株感染,2例为野生株感染。结论HBeAg阴性的HBV感染产妇存在母婴传播的危险性与其体内的HBV-DNA载量密切相关,对于存在前C区终止变异的HBV感染产妇,在母婴传播过程中,野生株比变异株更容易感染胎儿。
石卫武周美英干灵红李伯利
关键词:母婴传播实时荧光定量PCR
胃癌患者外周血HLA-G表达水平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 gastric cancer, GC)患者外周血调节性单核细胞( CD14+HLA-G+亚群)和血浆可溶性HLA-G(soluble HLA-G,sHLA-G)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选取135例胃癌确诊患者和150例年龄与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80例无胃病史的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胃癌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CD14+HLA-G+亚群的表达情况及血浆sHLA-G、血清甲胎蛋白( alpha 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 ca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糖类抗原CA19-9及CA125进行检测,通过秩和检验分析3组之间表达差异。以慢性胃炎患者和正常献血员为参照,通过ROC曲线分析CD14+HLA-G+亚群和sHLA-G水平是否为胃癌的有效诊断标志物。结果胃癌患者、慢性胃炎患者和正常献血员 CD14+HLA-G+亚群/CD14+单核细胞百分率中位数分别为18.6%(12.1%~26.7%)、7.3%(4.2%~11.0%)和4.6%(3.6%~6.3%)。胃癌患者外周血CD14+HLA-G+亚群/CD14+单核细胞显著高于慢性胃炎患者和正常献血员(P〈0.001)。胃癌患者血浆sHLA-G分泌水平[(100.6±61.3 ) U/ml]显著高于慢性胃炎患者[(59.5±19.9) U/ml]和正常献血员[(45.8±23.3) U/ml](P〈0.001)。 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 CD14+HLA-G+亚群和 sHLA-G的诊断价值优于 AFP、CEA、CA19-9和CA125。 CD14+HLA-G+亚群的ROC曲线下方面积( AUC)为0.893,最佳诊断分界点为12%,灵敏度达75.8%,特异性达86.7%(P〈0.001);sHLA-G水平的AUC为0.720,最佳诊断分界点为85 U/ml,灵敏度达50.5%,特异性达95.9%(P〈0.00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经年龄和性别调整后的CD14+HLA-G+亚群、sHLA-G、CA19-9和 CA125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子(P〈0.05)。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CD14+HLA-G+亚群和sHLA-G水平显著增加,且CD14+HLA-G+亚群和血浆sHLA-G水平可能是胃�
徐丹萍章彤彤王青石卫武郑瑞颜卫华
AFP 和Free-βhCG 孕中期产前筛查18355例结果分析
神经管缺陷(NTD)是一种高发的严重先天性缺陷,占总先天性缺陷的20~25%。唐氏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常见病症,占受孕人数的1:100~1:150,在活产儿中发病率为1:600~1:1000,由于唐氏综合征临床表现为严重的...
干灵红石卫武戴美珍伍荷芳
关键词:孕中期产前筛查AFP
文献传递
AFP和Free-βhCG孕中期产前筛查18355例结果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采用甲胎蛋白(AF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Free-βhCG)二联法在孕中期产前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神经管缺陷为主的先天性缺陷的作用。方法2005年7月—2006年6月,对18 355例孕妇在知情自愿的情况下进行产前检查,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测定上述2项指标,并结合孕妇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提供的风险计算软件,计算胎儿患唐氏综合征及神经管缺陷的风险率,对高风险者进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及三维B超确诊。结果产前筛查出高危孕妇823例,其中21-三体高危600例占3.27%,18-三体高危44例占0.24%,神经管缺陷(NTD)高危179例占0.98%。经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和三维B超确诊,共检出21-三体胎儿5例,18-三体胎儿1例,性染色体疾病3例,染色体多态性改变8例,神经管缺陷11例和其他畸形及异常17例。结论对胎儿先天性缺陷,特别是染色体异常、神经管缺陷的胎儿产前筛查是重要的手段之一,产前筛查对减少缺陷儿的出生、降低围生儿的病死率、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起到重要作用。
干灵红石卫武戴美珍伍霞芳
关键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产前筛查染色体异常神经管畸形
ACCESS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仪回收试剂的利用与评价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探讨残留试剂的最佳保存方法 ,评估其各项技术指标。方法 :收集残留试剂进行有效处理并破译试剂包密码。结果 :AFP等十项批内和批间平均变异系数 (CV % )分别小于 4 15 %和5 2 7% ,其中E2 ,TT4的CV % >9 6 7% ,与新试剂比较P >0 0 5 ,相关良好 ,r在 0 9998~ 0 9999之间 ,回收率为95 2 %~ 10 5 1%。结论 :该处理方法有利于试剂保存 ,操作简便 ,结果达到实验要求 。
樊锦秀李伯利沈树标金先富石卫武
关键词:试剂回收
流式CBA检测TH1/TH2细胞因子谱在细菌感染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微球芯片技术(CBA)分析TH1/TH2细胞因子谱在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BA方法检测67例健康对照,111例细菌感染患者,42例非细菌感染患者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同时对比各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绘制各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评价TH1/TH2细胞因子谱用于诊断细菌感染的价值。结果TH1细胞因子在G+细菌感染组和G-细菌感染组表达水平略高于健康对照组。TH2部分细胞因子在G+细菌感染组和G-细菌感染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IL-6在G+细菌感染组和G-细菌感染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达10倍以上,IL-10在G-细菌感染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达10倍以上。ROC曲线下面积比较,IL-6/G+细菌感染组与CRP G+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9,P<0.01)。IL-6/G-细菌感染组与CRP/G-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4,P<0.01)。IL-10/G-细菌感染组与CRP/G-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8,P<0.01)。抗菌治疗后7天,IL-6、IL-10在细菌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基本恢复正常,而CRP表达水平仍高于正常(P均<0.01)。结论CBA技术分析的TH1/TH2细胞因子谱早期诊断细菌感染性能优于CRP,并能进一步辅助鉴别G+细菌和G-细菌感染及临床疗效判断。
陈葆国沈芝颖郑瑞章卫国石卫武
关键词:CBATH1/TH2CRP细菌感染
应用不同技术检测白血病患者融合基因的比较被引量:2
2012年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idleukemia,C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血液病,是迄今发现的第一种与染色体异常直接相关的人类恶性肿瘤。CML患者具有特征性的Ph染色体,该染色体是9号和22号染色体相互易位形成的,其形成的BCR—ABL融合基因编码产生的Bcr-Ab1融合蛋白与正常ab1蛋白相比,具有较强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促进细胞分裂、降低细胞对凋亡信号的反应、延长细胞存活,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石卫武官正东徐丹萍周美英戴美珍陈雪娇
关键词:粒细胞白血病FISH
CD160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生物学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CD160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2名健康对照者、91例CLL患者、76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D160的表达。同时检测91例CLL患者和22名对照者PTEN、p-Akt的表达。结果22名健康对照1例(4.5%)CD160呈弱阳性。91例CLL患者89例(97.80%)CD160阳性,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38,P<0.01)。CLL患者PTEN蛋白较对照组表达明显减低,p-Akt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且CLL患者CD160表达水平与p-Akt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而与PTEN表达水平呈负相关。76例淋巴瘤患者5例(6.58%)CD160阳性,分别为4例HCL,1例SMZL。48例MCL患者CD160均阴性。CD160在CLL中的阳性率远高于淋巴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06,P<0.01)。CLL与MCL免疫表型差异主要是CD23与FMC7的阳性率不同,CD160在CLL中的阳性率远高于MC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51,P<0.01)。四格表诊断性试验分析显示,CD160在CLL中的敏感度为97.80%,特异性为90.79%,准确度为94.61%。CD160在CLL患者高表达与临床预后无关。结论 CD160在CLL细胞中普遍高表达,有助于CL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陈葆国干灵红李伯利郑瑞石卫武罗文达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套细胞淋巴瘤P-AKT
CD44单克隆抗体诱导THP-1细胞分化和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2011年
目的观察CD44单克隆抗体A3D8对急性单核细胞自血病细胞系THP-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途径。方法采用MTY法检测A3D8对THP-1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流式细胞术分析THP-1细胞CD33、CD15、CD11b、CD14、Annexin-V、caspase-3、细胞周期;Westernblot法分析p-Akt、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bcl-2和p27kip1蛋白的表达。结果A3D8能显著抑制THP-1细胞增殖,呈剂量和时间的量效关系。2.0μg/mlA3D8作用THP-1细胞1~6d后细胞明显分化。A3D8处理4d,THP-1细胞CD33、CD15、CD11b、CD14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平均荧光强度(MFI)]分别为68.9±2.0对39.3±1.5、61.7±5.5对12.9±2.6、67.3±3.8对14.0±2.0、83.0±5.7对8.0±1.0(P均〈0.01)。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处理4d实验组和对照组p-Akt、P-ERK、bcl-2蛋白分别为0.24±0.06对1.20±0.15、0.32±0.05对1.24±0.09、0.11±0.05对0.65±0.07,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均〈0.01);处理4d实验组和对照组p27kipl蛋白分别为1.08±0.09对0.10±0.02,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A3D8处理5dTHP-1细胞Annexin—V、easpase-3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32.5±2.5)%对(2.4±0.3)%、(33.3±2.5)%对(3.6±0.3)%(P均〈0.01)。结论CD44单克隆抗体A3D8可能通过抑制P13K/Akt和ERK1/2信号通路诱导THP-1细胞分化和凋亡。
陈葆国石卫武郑瑞罗文达郭群依李伯利
关键词:THP-1细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