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伟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垂体
  • 3篇垂体瘤
  • 2篇手术
  • 2篇肿瘤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颅咽管瘤
  • 1篇电解质
  • 1篇蝶鞍
  • 1篇修复外科
  • 1篇修复外科手术
  • 1篇血电解质
  • 1篇翼点
  • 1篇翼点入路
  • 1篇入路
  • 1篇神经外科
  • 1篇神经外科手
  • 1篇神经外科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术后

机构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4篇董伟
  • 4篇姜曙
  • 3篇马卫朝
  • 3篇彭里磊
  • 3篇周培志
  • 1篇姜倩
  • 1篇杨章超
  • 1篇李有平
  • 1篇吴谦
  • 1篇程书文
  • 1篇周玉萍

传媒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神...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额下翼点入路与纵裂胼胝体入路切除脑室内-外型颅咽管瘤的比较
研究目的:比较额下翼点入路和纵裂胼胝体入路切除脑室内-外型颅咽管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效果,探讨改型颅咽管瘤的最佳手术入路。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从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手术治疗的脑室内-外型颅咽管瘤...
董伟姜曙
手术治疗垂体瘤的疗效分析及生活质量评估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长期临床恢复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08年9月手术治疗的103例垂体瘤患者术前以及术后长期随访资料,使用SF-36量表对术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分析手术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激素水平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进一步分析肿瘤大小、侵袭程度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术后头痛症状消失52例,视力改善76例,其他症状具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SF-36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显示,患者除精神健康外的7个维度(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不同肿瘤大小及侵袭程度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体功能完全恢复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垂体功能低下者(P<0.05)。结论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一般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单纯肿瘤的大小和侵袭程度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较小,术后垂体功能的恢复程度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垂体瘤术后患者的激素长期替代治疗尚需进一步加强。
周培志周玉萍姜倩马卫朝彭里磊董伟姜曙
关键词:垂体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经颅垂体瘤手术中的鞍隔切口及缺损的一期修复重建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在经颅垂体瘤手术中使用钛夹、人工脑膜等材料进行的修复切口及缺损鞍隔重建价值及意义。方法对我院38例经颅垂体瘤手术中进行鞍隔缺损程度分级并进行鞍隔修复重建,切除肿瘤后使用钛夹、人工脑膜、医用耳脑胶对鞍隔进行一期修复、重建,对照组为未进行鞍隔重建的74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及远期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随访14~46个月,鞍隔重建组中,1例患者术后3 h CT显示鞍区未压迫视神经的小血肿,均未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空蝶鞍综合征及其他并发症。鞍隔未重建组中,1例术后1 h因鞍区出血出现进行性视力下降及意识障碍并再次开颅手术,空蝶鞍发生率及需二期经蝶手术患者的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的发生率高于鞍隔重建组(P<0.05),但两组的尿崩症发生率及垂体功能、视力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垂体瘤手术中依据鞍区的解剖生理状态进行鞍隔修复重建非常必要,钛夹、人工脑膜、耳脑胶在其中具有新的应用价值,可显著减少术后因鞍区出血需再次手术、空蝶鞍、二期经蝶手术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此技术具有推广价值。
周培志程书文杨章超马卫朝董伟彭里磊姜曙
关键词:垂体肿瘤脑脊液鼻漏空蝶鞍综合征修复外科手术
动态监测尿量和尿电解质在鞍区肿瘤术后水电解质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尿量和尿电解质在鞍区肿瘤患者术后水电解质管理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3例鞍区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56例患者(A组)根据血电解质水平进行术后水电解质管理,47例患者(B组)以尿量和尿电解质为主进行术后水电解质管理。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尿电解质和24h尿量,以及两组患者分层后的电解质紊乱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前3d血电解质正常,但有大量的电解质从尿中排出。术后第4~7d两组患者均有水电解质紊乱发生,B组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17.02%,8/47)低于A组(73.21%,4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对两组患者术后水电解质的紊乱率无影响。A组颅咽管瘤患者、经颅手术患者术后血电解质紊乱率高于垂体瘤患者、经蝶手术患者(P均<0.05),而B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鞍区肿瘤患者术后单纯根据血电解质进行管理难于控制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而根据尿量及尿电解质进行管理能有效降低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同时也能降低管理难度。
彭里磊董伟周培志马卫朝李有平吴谦姜曙
关键词:垂体瘤颅咽管瘤血电解质尿量尿电解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