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征

作品数:251 被引量:940H指数:16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0篇期刊文章
  • 90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2篇医药卫生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经济管理
  • 3篇机械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7篇肿瘤
  • 71篇骨肿瘤
  • 54篇切除
  • 46篇手术
  • 37篇细胞
  • 30篇肉瘤
  • 28篇外科
  • 27篇关节
  • 25篇切除后
  • 24篇肿瘤切除
  • 24篇脊柱
  • 23篇缺损
  • 21篇骨盆
  • 21篇骨肉瘤
  • 19篇细胞瘤
  • 19篇巨细胞
  • 19篇巨细胞瘤
  • 19篇假体
  • 18篇骨缺损
  • 17篇骨巨细胞瘤

机构

  • 216篇第四军医大学...
  • 47篇第四军医大学
  • 9篇西安交通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金...
  • 6篇济南军区总医...
  • 3篇香港理工大学
  • 3篇香港中文大学
  • 3篇北京威高亚华...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浙江大学
  • 2篇解放军第17...
  • 2篇兰州军区兰州...
  • 2篇固原市人民医...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延安市人民医...
  • 2篇解放军第四七...
  • 1篇杭州市萧山区...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作者

  • 251篇郭征
  • 169篇王臻
  • 92篇李靖
  • 90篇栗向东
  • 87篇付军
  • 73篇范宏斌
  • 44篇石磊
  • 41篇陈国景
  • 31篇裴延军
  • 27篇李小康
  • 24篇吴智钢
  • 19篇桑宏勋
  • 17篇张涌泉
  • 16篇袁超凡
  • 12篇吴智刚
  • 12篇胡蕴玉
  • 12篇王海强
  • 10篇王哲
  • 10篇裴国献
  • 10篇王财儒

传媒

  • 19篇中华创伤骨科...
  • 18篇中国矫形外科...
  • 17篇中华骨科杂志
  • 1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1篇第十五届全国...
  • 10篇中国临床康复
  • 10篇中国骨与关节...
  • 6篇中华外科杂志
  • 6篇中国修复重建...
  • 6篇中国骨肿瘤骨...
  • 5篇中国骨与关节...
  • 5篇第五届全国肿...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现代生物医学...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3篇生物骨科材料...
  • 3篇中国骨科临床...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8
  • 10篇2017
  • 26篇2016
  • 32篇2015
  • 22篇2014
  • 17篇2013
  • 11篇2012
  • 17篇2011
  • 7篇2010
  • 12篇2009
  • 24篇2008
  • 10篇2007
  • 15篇2006
  • 8篇2005
  • 10篇2004
  • 1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2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盆肿瘤切除与重建方法的选择
<正>目的评价不同类型骨盆原发性恶性及转移性骨肿瘤外科治疗效果及骨盆环稳定性重建的方法。方法 1996年3月至2006年3月,93例骨盆肿瘤采用en bloc方法进行切除,同时应用不同的技术进行骨盆环稳定性重建。患者中男...
郭征王臻李靖孟国林王哲王海强
文献传递
儿童保留骨骺椎体肿瘤切除手术的临床初步研究
目的 基于我科前期对于儿童四肢及骨盆髋臼"Y"型软骨保留骨骺治疗儿童及青少年骨肿瘤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保留脊柱椎体骨骺切除椎体肿瘤的手术方法,并讨论肿瘤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及脊柱畸形.方法 2005年...
石磊王臻郭征栗向东李靖范宏斌付军李晓康陈国景吴智钢朱皓东
牛骨形态发生蛋白异位诱导小鼠成骨的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4
1996年
目的: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植入小鼠肌袋后可诱导血管周围的间充质细胞分化形成软骨和骨组织.但bBMP诱导异位成骨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bBMP植入区间充质细胞向生骨细胞分化及成骨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将牛骨中提取的bBMP5mg植入小鼠股部肌间隙内,术后5,9,14和21d取材,制备光镜及电镜标本,镜下观察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bBMP植入后5d,植入区内发现大量肥大的间充质细胞及纤维母细胞样细胞聚集;术后9d,成熟的软骨细胞出现并可见丰富的细胞外软骨基质;术后14d,软骨细胞变性,基质钙化明显,骨母细胞功能活跃;术后21d,骨母细胞深陷于钙化基质中形成骨细胞,骨髓腔出现,原始骨髓形成.结论:bBMP能诱导具有分化潜能的间充质细胞进行分化,产生一个完整的骨发育过程.
郭征胡蕴玉林英华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骨形成超微结构
钛金属材料表面微形态对兔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体外观察钛金属材料不同表面微形态对免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扫描、喷砂、机械加工和抛光技术在钛金属基片上制备四种不同的表面微形态,激光扫描表面(LS)为50μm宽度的平行微沟槽,机械加工表面(MS)为100μm宽度大环形沟槽,两种表面均为规则纹理,喷砂表面(SS)为完全粗糙表面,抛光表面(PS)为光滑表面;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态特征并测定表面形态的粗糙度(Ra),分别在不同基片表面接种兔成骨细胞,培养12d,测定细胞24h黏附情况、12d增殖情况、11d碱性磷酸酶活性,并通过扫描电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统计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细胞黏附LS=SS〉MS=PS,细胞增殖SS〉LS〉MS:PS,ALP活性LS=SS〉MS=PS,在LS和SS表面上的细胞黏附、增殖及ALP活性均高于MS和PS表面(P〈0.05)。结论钛金属材料表面微形态对兔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分化以及细胞形态产生影响,细胞级别的规则微沟槽表面为成骨细胞提供了一个更适合的生长环境。
郭征张涌泉付军郝玉琳李述军
关键词:合金表面形态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异种植骨局部的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在异种植骨局部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及蛋白分子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含有一定抗原性的牛松质骨载体与不同剂量的牛BMP复合,植入小鼠股部肌袋,于术后5、10、20天取材,制备石蜡切片,采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定性定位检测植骨局部TNFα和IL6mRNA及蛋白分子的表达情况,通过图像分析,确定TNFα和IL6mRNA及蛋白分子的表达强度,分析植骨局部不同计量BMP对TNFα和IL6表达的影响。结果植骨术后5、10、20天,各组植骨局部均检测到TNFα和IL6mRNA及蛋白分子阳性表达,以单纯载体组表达最强,高剂量BMP组表达最弱(P<0.01);牛松质骨载体中复合的BMP对植骨局部TNFα和IL6表达有抑制作用,其表达抑制程度与BMP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外源性BMP在异种植骨局部对TNFα和IL6基因及蛋白分子表达有抑制作用,提示BMP参与异种植骨局部细胞免疫调节。
郭征胡蕴玉吕荣王军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骨移植肿瘤坏死因子Α
新型低弹高强度钛合金髓内钉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观察新型低弹性模量高强度钛合金髓内钉对大鼠骨折愈合的作用及应力遮挡效应。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Utvag方法制备双股骨骨折模型,选用弹性模量分别为110 GPa和33 GPa的钛合金制成髓内针固定骨折,左侧为高弹组,右侧为低弹组,分别于术后4、12周行Micro-CT和生物力学测定,检测骨小梁的体积(BV)、样本体积(TV)、骨体积分数(BVF)及最大载荷等指标,比较骨折区域骨痂形成、全股骨骨量及力学性能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4周,RIO1区低弹组TV高于高弹组、BVF低于高弹组,BV与高弹组无明显差异;RIO2区各值无明显差异。术后12周,RIO1区和RIO2区,低弹组TV、BV、BVF和最大载荷均高于高弹组。结论新型低弹性模量钛合金内植物有利于骨折后早期新骨的形成,可减少固定节段骨量丢失,提高骨折愈合远期质量。
吴智钢郭征沙漠付军李靖袁超凡石磊
关键词:弹性模量钛合金骨折愈合
多种3-D打印手术导板在骨肿瘤切除重建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2
2014年
目的使用多种3-D打印技术制作手术导板,探讨其在骨肿瘤切除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并对比不同3-D打印技术制备的手术导板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2014年1月符合选择标准的31例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6~67岁,中位年龄23岁。病程15 d^12个月,中位病程2个月。其中恶性肿瘤13例,良性肿瘤18例;肿瘤位于股骨9例、脊柱7例、胫骨6例、骨盆5例、肱骨3例、腓骨1例。根据术前薄层(0.625 mm)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所得数据行术前肿瘤切除设计,根据切除计划设计手术导板。术前加工导板使用的3-D打印技术和材料分别为:熔融沉积成型9例(ABS树脂)、光固化立体成型14例(光敏树脂)、3-D印刷工艺5例(石膏)、选择性激光烧结3例(铝合金);导板灭菌后按术前计划应用于术中。通过对比导板制作加工时间分析4种3-D打印技术效率,记录术前设计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与同期同类常规手术28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4种导板制作加工时间分别为:熔融沉积成型(19.3±6.5)h、光固化立体成型(5.2±1.3)h、3-D印刷工艺(8.6±1.9)h、选择性激光烧结(51.7±12.9)h,选择性激光烧结导板制作加工时间明显长于另外3种。31例均成功进行术前设计、导板制作并应用于手术;除3例术中导板断裂变形(ABS树脂1例、石膏2例),改为常规手术治疗外;余28例定位针均成功导入,根据定位针指引准确按术前手术设计截骨。与对照组比较,28例患者术前设计时间延长、手术时间缩短、术中透视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平均3.7个月。术后X线片及CT检查示肿瘤均完整切除,大段同种异体骨重建稳定。结论 3-D打印手术导板很好地适应了骨肿瘤手术个体化要求,可在术中实现术前设计,不同3-D打印技术制备的手术导板各有优势,需根据具体手术方式选择�
付军郭征王臻栗向东范宏斌李靖裴延军裴国献李丹
关键词:骨肿瘤
低弹性模量接骨板固定股骨干骨折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不同弹性模量接骨板内固定对股骨干骨折应力及其分布的影响. 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对一名健康成年男性股骨进行层厚为0.5 mm的扫描,获得股骨CT数据,再通过软件三维反求得到股骨有限元模型.模拟股骨中段骨折模型,分别采用Ti-6Al-4V(高弹性模量组,弹性模量为110 GPa)和Ti2448(低弹性模量组,弹性模量为30 GPa)两种材料的8孔接骨板进行固定.分析两种不同弹性模量接骨板内固定在轴向压缩、四点前后弯曲和扭转载荷下股骨的应力分布情况,并以应力云图的方式直观地显示应力分布规律. 结果在3种载荷下,两组均在断端接触部位出现最大应力.在轴向压缩载荷下,低弹性模量组最大应力值为30.00 MPa,大于高弹性模量组(21.68 MPa) 螺孔内最大应力值(11.47 MPa)小于高弹性模量组(13.89 MPa),应力云图显示:高弹性模量组骨组织呈多个应力梯度分布,而低弹性模量组骨组织应力分布较均匀.在四点前后弯曲载荷下,低弹性模量组最大应力值为11.23 MPa,大于高弹性模量组(7.96 MPa).在扭转载荷下,两组股骨应力分布均较均匀,低弹性模量组最大应力值(63.82 MPa)大于高弹性模量组(43.97 MPa),螺孔内最大应力值(11.47MPa)小于高弹性模量组(31.24 MPa). 结论低弹性模量接骨板内固定股骨干骨折,其骨折断端应力刺激增大,螺孔内应力集中减轻,接骨板的应力遮挡效应减小.
李小康郭征刘继鹏
关键词:股骨骨折骨板有限元分析
新型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在脊柱重建中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新型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在脊柱重建中的优势,并对其重建效果进行临床评估。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全椎体切除术后采用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行脊柱重建的15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39.5±13.4)岁(范围:20~57岁)。原发肿瘤12例,转移肿瘤3例。依据肿瘤位置及周围软组织侵及范围,采取单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行全椎体切除,并进行3D打印人工椎体重建。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人工椎体稳定情况、与相邻椎体骨长入情况,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改变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局部控制情况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本组15例的手术时间(412.0±166.1)min(范围:135~740 min);术中出血量(4140.0±3809.3)ml(范围:100~14000 ml);术后随访(23.2±7.0)个月(范围:12~35个月)。术前VAS评分(4.7±1.1)分,术后7 d(1.6±0.6)分,末次随访时(1.0±0.5)分,术后7 d及末次随访较术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7 d术前Frankel分级C级的3例逐渐恢复到D级,余12例D级和E级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32,P=0.083);术后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较术后7 d无明显变化。影像学表现:术后3个月时人工椎体与临近椎体已有初步的骨愈合;术后12个月时人工椎体和邻近椎体有大量骨连接形成,形成骨整合;术后24个月时可见人工椎体与邻近椎体骨整合更加确实。在随访期内人工椎体无松动移位,内固定无断裂失效。术中1例出现胸膜破裂,术后1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出现L5神经根麻痹,积极对症处理后均痊愈。1例血管内皮细胞瘤和1例上皮样血管肉瘤,分别于术后33个月和35个月死亡,1例软骨肉瘤术后16个月局部复发,服用安罗替尼治疗,肿瘤无进展,余12例无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利用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对脊柱肿瘤切除后重建,有利于精确恢复脊柱连续性,提�
石磊栗向东李小康王玲付军王臻黄海王凤伟裴延军赵军刚党靖刚郭征
关键词:脊椎肿瘤个体化医学骨重建
骨巨细胞瘤组织周边生物学行为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骨巨细胞瘤(GCT)肿瘤组织与其周边组织的关系,探讨手术后复发及良性GCT远隔转移的病理学基础。方法收集1998年至2005年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手术切除的12例良性GCT瘤段标本,对GCT肿瘤组织及周边组织进行病理学研究。肿瘤部位:股骨远端6例、胫骨近端3例、胫骨远端1例、腓骨小头1例、髌骨1例。放射影像学Campanacci’s分级Ⅰ级2例,位于腓骨小头和髌骨;Ⅱ级2例;Ⅲ级8例,2例合并病理性骨折,3例病灶突入软组织内形成软组织内肿物。6例为复发的GCT。Enneking外科分期:ⅠA5例、ⅠB7例。光镜下观察GCT肿瘤与周围组织(包括皮质骨、松质骨、软骨、软组织、周边血管、瘤内血管)多个边界的关系。结果与皮质骨交接处可见9例肿瘤组织侵蚀皮质骨,以形成骨吸收陷窝的行为进行侵蚀;2例肿瘤组织呈现为"指状突起"的生长行为,深入到周围正常骨组织内。与松质骨交接处5例可见一层反应性硬化骨或编织骨存在,2例病灶外正常松质骨内有跳跃病灶存在。与软骨交接处肿瘤组织边界较整齐,全部标本的关节软骨面完整。与软组织交接处7例肿瘤组织突破骨性界限,4例可见两层正常的纤维组织间夹有肿瘤组织;9例肿瘤组织周围软组织内血管增多、扩张、血管壁增厚。与周边血管交接处1例肿瘤组织周围完整的骨壳外扩张的血管内有肿瘤组织存在;与瘤内血管交接处微动脉较微静脉厚,微静脉壁薄,2例可见血管平滑肌被多核巨细胞侵袭而变薄、不完整甚至血管壁破溃,多核巨细胞进入血管中。结论 GCT肿瘤组织的边缘生物学行为与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其特征性表现为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王臻郭征李松建孟国林
关键词:肿瘤转移生物学行为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