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凌君 作品数:16 被引量:44 H指数:4 供职机构: 周口市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机械工程 更多>>
伤及眼后节的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分析伤及眼后节的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的效果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周口市中心医院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伤及眼后节的开放性眼外伤者82例(82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效果分为两组:12例效果不佳组,70例效果良好组,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结果82例中总治愈率为85.36%(70/82),并发症发生率7.32%(6/82)。术后3 d、7 d的最佳矫正视力优于术前(P<0.05)。而视力、手术时机、年龄、钝器伤、眼内异物、出血累及黄斑中心凹情况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伤及眼后节的开放性眼外伤实施玻璃体切除术时需考虑视力、年龄、时机、眼内异物等情况。 魏凌君 郑海涛 郭洁康柏西普联合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合并VH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玻璃体积血(V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的152例PDR合并VH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76例接受25G PPV治疗,研究组76例接受25G PPV+术前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对比两组视力恢复情况、视网膜氧代谢情况、生长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眼压水平、视野平均敏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SaO_(2))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胎盘生长因子(Pl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25G PPV治疗PDR合并VH患者,可有效促进患者视力恢复,改善视网膜氧代谢障碍情况,降低PlGF、VEGF等生长因子水平,临床治疗效果更好。 郭洁 魏凌君关键词: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积血 视力恢复 鼻腔递送血管活性肠肽对弱视大鼠视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索血管活性肠肽(VIP)对形觉剥夺性弱视大鼠视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探讨弱视治疗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周龄健康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各12只。采用前爪触地实验测定大鼠视敏度,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测定客观视觉功能;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视皮层BDNF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VIP在视皮层中的表达水平和GFAP表达部位,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视皮层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视敏度和客观视觉功能均提高(P<0.05),BDNF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GFAP阳性细胞在正常组与弱视组中主要表达在视皮层Ⅰ层和Ⅵ层,且弱视组大鼠视皮层GFAP荧光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视皮层VIP和GFAP的荧光强度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VIP对弱视大鼠有治疗作用,可能与活化视皮层星形胶质细胞释放BDNF有关。这为弱视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谢娟 罗月含 魏凌君 陶杰 王英 邹云春关键词:弱视 形觉剥夺 血管活性肠肽 星形胶质细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双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究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眼压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4/2017-10我院行双切口(观察组)和单切口(对照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各68例68眼的临床资料。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mo视力、角膜内皮细胞情况(密度、面积),以及术后1mo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前房积血、角膜内皮水肿、前房纤维素性渗出、滤过泡瘢痕化)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6mo眼压、散光程度差异。结果:术后1mo时,两组患者视力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mo时,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则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对照组变化幅度均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术后1mo与术后6m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术后散光程度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术后1mo高于术后6mo(P<0. 05),而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效果显著,虽然双切口术式与单切口术式在改善视力和眼压方面效果相似,但双切口术式对术区损伤更小,能降低术后角膜内皮损伤,并减轻患者术后散光程度,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于促进患者病情转归有积极意义。 魏凌君关键词:青光眼 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双切口 小梁切除术 求医无心插柳,得治柳暗花明 2020年 我是一名眼科医生,从眼前段转到眼后段发展的医生。致力于眼后段的工作从2016年至今已有4个年头,对于眼底的热爱与日俱增。图1是一个14岁孩子的眼底,当初是孩子要求配镜来门诊,检查过程中发现孩子右眼下方的锯齿缘离断,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另外一只眼是先天性黄斑缺损。何其不幸又何其有幸! 魏凌君关键词:眼科医生 柳暗花明 眼底 弱视儿童50例治疗前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分析 被引量:4 2010年 陈道信 郑海涛 夏来慧 许冰 魏凌君 岳金良关键词:弱视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前房穿刺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高眼压持续状态下进行前房穿刺的必要性、可行性。方法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40只眼)在常规使用降眼压药物治疗但不能有效降低眼压缓解症状后,使用15°侧穿刀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前房穿刺,然后缓慢放液、前房内注入稀释的毛果芸香碱注射剂0.1 m L,观察眼压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眼压均>50 mm Hg,所有患者症状迅速缓解,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3只眼穿刺后5~6 h眼压再次升高,遂再次放液。术后1只眼有轻微前房纤维素性渗出反应,2只眼行小梁切除术后发生Ι°浅前房外,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特别是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患者,前房穿刺放液+前房内缩瞳剂应用是重要的辅助措施,其损伤小、反应轻、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使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且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 魏凌君 郑海涛关键词:前房穿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 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5G玻璃体切割术)与对照组(23G玻璃体切割术),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视网膜复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研究组BCVA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眼压、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低于对照组的17.65%(P<0.05)。结论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更利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视力恢复,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郭洁 魏凌君 郑海涛关键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最佳矫正视力 玻璃体切割联合不同白内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不同白内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患者接受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治疗,观察组55例接受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改善情况、虹膜新生血管(INV)和囊膜混浊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NV(5.5%,3/55)、囊膜混浊(9.1%,5/55)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7%,7/55;20.0%,1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褶皱水肿、视网膜牵拉、继发玻璃体出血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10.9%(6/55),低于对照组的29.1%(16/55),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或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十分显著。其中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效果更好,能够更有效的改善患者视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魏凌君 郑海涛关键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手术 玻璃体切割术 并发症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ARMD的疗效及对患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的疗效和对患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5-01/2017-01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湿性ARMD患者41例41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同一组医师指导下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治疗后1mo评估疗效和眼部血流动力学及炎症指标。结果:治疗前后患者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60,P<0.01),同时黄斑中心凹厚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9.1±51.9 vs 452.9±69.8μm;t=15.740,P<0.01)。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后,患者房水TNF-α(13.1±4.1 vs 16.1±3.5ng/L;t=3.563,P<0.01)及IL-6(12.1±1.9 vs 13.8±2.5ng/L;t=3.467,P<0.01)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未见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ARMD患者效果显著,且可同时改善眼部炎症反应,未发现其对眼部血流动力学造成明显影响。 魏凌君 郑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