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视网膜
  • 4篇网膜
  • 4篇激光
  • 4篇玻璃体
  • 3篇视力
  • 3篇手术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内障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疗效
  • 3篇角膜
  • 3篇白内障
  • 3篇病变
  • 2篇原位
  • 2篇原位角膜磨镶...
  • 2篇植入
  • 2篇弱视
  • 2篇视网膜病

机构

  • 18篇周口市中心医...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18篇郑海涛
  • 9篇魏凌君
  • 2篇许冰
  • 2篇王淑华
  • 1篇张金蒿
  • 1篇张金嵩

传媒

  • 2篇眼外伤职业眼...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原医刊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海峡药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2014年河...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4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 2篇2003
  • 1篇200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玻璃体切割联合不同白内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不同白内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患者接受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治疗,观察组55例接受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改善情况、虹膜新生血管(INV)和囊膜混浊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NV(5.5%,3/55)、囊膜混浊(9.1%,5/55)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7%,7/55;20.0%,1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褶皱水肿、视网膜牵拉、继发玻璃体出血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10.9%(6/55),低于对照组的29.1%(16/55),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或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十分显著。其中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效果更好,能够更有效的改善患者视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魏凌君郑海涛
关键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手术玻璃体切割术并发症
外伤性房角退缩性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治疗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治疗外伤性房角退缩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应用MMC治疗外伤性房角退缩性青光眼22例(22眼)。术后对眼压、视力和并发症进行了分析。以Kaplan_Meier寿命表判断成功率。结果成功标准为:不用或用局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在6~21mmHg之间;不需要再进行抗青光眼手术;并且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6月累积成功率为86.36%(n=22),12月为78.57%(n=14),18月为66.67%(n=6)。术后视力与术前相同或稍有提高17例(77.27%),视力下降5例(22.73%)。并发症包括浅前房6眼、薄壁滤过泡3眼、低眼压1眼和白内障1眼。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MMC是治疗外伤性房角退缩性青光眼一种有效的方法。术后大部分病人眼压被控制,保存了有用的视力。
郑海涛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C
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疗效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分析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4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的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2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研究组采用和血明目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9.02%(101/10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1.18%(93/102),数据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升,提升的指数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对比较为显著(P<0.05)。结论和血明目片在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临床治疗中应用的价值较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建议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魏凌君郑海涛
关键词:和血明目片临床疗效
陈旧性泪小管离断的修复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陈旧性泪小管离断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陈旧性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15例,于外伤后半月至6月进行吻合手术,采用直视法、弯针法和泪囊切开法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结果 吻合成功13例,成功率达86.6%。随访观察3月至2年,患者无溢泪,冲洗泪道通畅10例,占76.9%。患者轻微溢泪,冲洗通畅3例。结论 直视法是最实用的寻找泪小管鼻侧断裂的方法,如不成功,则采用弯针法或泪囊切开法。
郑海涛
关键词:手术方法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直视法
炎性因子在糖尿病性白内障IOL术中的检测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IOL)手术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2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和88例无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hs-CRP、IL-6、TNF-α水平。比较视网膜病变(DR)者与非DR者术前术后的hs-CRP、IL-6、TNF-α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观察组患者的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R患者术后第3、7、14d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非DR者(P<0.05)。结论动态监测炎性因子水平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中具有辅助诊断作用,与术后DR的发生可能存在正相关性。
魏凌君郑海涛
关键词:糖尿病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伤及眼后节的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效果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分析伤及眼后节的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的效果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周口市中心医院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伤及眼后节的开放性眼外伤者82例(82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效果分为两组:12例效果不佳组,70例效果良好组,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结果82例中总治愈率为85.36%(70/82),并发症发生率7.32%(6/82)。术后3 d、7 d的最佳矫正视力优于术前(P<0.05)。而视力、手术时机、年龄、钝器伤、眼内异物、出血累及黄斑中心凹情况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伤及眼后节的开放性眼外伤实施玻璃体切除术时需考虑视力、年龄、时机、眼内异物等情况。
魏凌君郑海涛郭洁
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
2006年
目的探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对3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结果术前视力〈0.1者20眼,0.1-0.2者10眼;术后视力〈0.1者10例,占33.3%。0.1~0.6者20例,占66.6%。术前眼压最高60mmHg(1mmHg=0.133kPa)以上,最低26mmHg,术后25例眼压降至正常范围,5例术后局部滴0.5%噻吗心胺眼水后降至正常。平均眼压(14.5±2.0)mmHg,并发症主要是角膜水肿及虹膜炎。术后随访6个月,5例视力下降,3例眼压再增高。结论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一种好方法。
郑海涛卫玉荣
关键词: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
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5G玻璃体切割术)与对照组(23G玻璃体切割术),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视网膜复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研究组BCVA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眼压、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低于对照组的17.65%(P<0.05)。结论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更利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视力恢复,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郭洁魏凌君郑海涛
关键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最佳矫正视力
阿托品抑制形觉剥夺性近视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建立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通过药物实验探讨阿托品抑制形觉剥夺性近视的作用机制。方法 出生后2 d的海兰鸡使用半透明塑料眼罩进行右眼单眼遮盖。随机分成 3组 ,每组均为 1 0只。其中 2组遮盖眼分别进行结膜下注射阿托品和生理盐水 ,单纯遮盖组不作任何治疗。 1 4d后测定各组的结果并通过免疫组化 SP法显示各组 b FGF的表达情况。结果 单纯遮盖组遮盖眼与阿托品组遮盖眼相比眼球明显增大。阿托品组与单纯遮盖组遮盖眼相比 b FGF的表达明显增强 (P<0 .0 5) ;阿托品组遮盖眼与未遮盖眼之间b FGF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各组未遮盖眼之间b FGF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结论 阿托品可以完全抑制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形成 ,阿托品可以通过调节巩膜上内源性 b
王淑华郑海涛卫玉荣张金嵩
关键词:形觉剥夺性近视阿托品BFG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上皮植入的发生及治疗
2010年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上皮植入发生情况,分析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450例(890眼)行LASIK手术,术后进行了10~24个月的观察.结果 450例890只眼中,有40例(42眼)发生上皮植入,发生率为4.7%.28例(30眼)给与0.1%艾氟龙(FML)滴眼治疗,植入的上皮逐渐吸收;12例(12眼)采用手术掀瓣刮除上皮治疗;所有病例随访6~24个月无复发,视力恢复良好.结论角膜瓣下上皮植入是LAISK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前详细检查,术中仔细操作可以减少其发生.及时发现和处理不会造成患者视功能损害,否则会发生角膜混浊、角膜瓣自融等严重后果,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郑海涛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角膜角膜上皮角膜上皮植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