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玲
- 作品数:33 被引量:485H指数:13
- 供职机构:外交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成果北京市教委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结构、进程与权力的社会化——中国与东亚地区合作被引量:94
- 2007年
- 东亚区域化以中小国家为主导,地区大国的迅速崛起与地区多边合作并行发展,呈现出旺盛的活力。现有的结构理论和进程理论难以对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合作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作者提出了一种进程主导型的地区合作模式,或称“过程型建构主义”,试图解决上述问题。“交感而化”是这个模式的核心,亦即通过合作进程吸引大国参与进程并实现渐进式的社会化。进程推动了权力的社会化、孕育合作的规则和规范,并且催生集体认同。进程本身是手段也是目的,而第一次东亚峰会作为个案研究,初步验证了进程主导型模式的作用与局限。
- 秦亚青魏玲
- 关键词:社会化主体间性东亚地区合作
- 第二轨道进程:规范结构与共同体建设 ——东亚思想库网络研究
- 本文从近年来东亚合作中颇受关注的东亚思想库网络(NEAT)现象出发,试图回答第二轨道进程对于地区共同体建设所起的作用的问题。论文对以往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重点分析了第二轨道外交、第二轨道进程(包括制度性第二轨道进程和规...
- 魏玲
- 关键词:共同体东亚思想库网络
- 改变自己 塑造世界:中国与国际体系的共同进化被引量:13
- 2020年
- 在“新时代”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中国需要实现与国际体系共同进化。共同进化是行为体和体系积极互动、相互调整和适应,以实现正向回馈、走向共同进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行为体的体系重要性越高,能动性越强,实现行为体与体系共同进化的可能性就越大。能动性是化解结构困境、实现共同进化的核心机制,主要通过实践产生作用。当前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充分发挥能动性,“改变自己,塑造世界”,是实现中国与国际体系共同进化的现实路径。中国在完善国内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需积极应对国际挑战、承担国际责任,在可持续发展、国际制度改革和全球治理领域做出贡献,促进国际合作和国际体系的进步。
- 魏玲
- 关键词:共同进化能动性
- 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年大变局被引量:20
- 2019年
-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财富权利的转移,带来了文化权力的变化,形成多元并存的时代。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崛起和西方民粹主义兴起,发展范式的转变,需要极强的国际治理。无论从文明意义还是从制度体系上,目前世界秩序进入了"无人区"。百年大变局中的重要体系意义的变量是中国,中国在国际权利财富和利益分配中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中心。伴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从体系秩序、国际制度到理念规范,实现与国际体系的共同演进,是我们在"百年大变局"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变为现实,需要卓有成效的行动,不仅是中国自身,也需要动员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 张蕴岭杨光斌杨光斌魏玲金灿荣金灿荣
- 关键词:民粹主义
- 发展地区主义与东亚合作被引量:13
- 2019年
- 冷战后两极格局瓦解,国际关系主流理论倾向于预测东亚地区会出现动荡和冲突。然而,近30年来,东亚地区不仅维持了总体和平,而且还成为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主流理论预测错误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其高度抽象性和非历史性,它们普遍忽视历史进程和本土性。后冷战时期东亚国家共同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发展问题,发展主导了地区进程,从而维护了东亚稳定,推动了东亚合作。本文将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地区进程称为发展地区主义。经济发展是东亚各国共享的背景知识,是东亚进程的主导性实践,决定了地区进程的主要内容和国家间互动结构。发展地区主义以发展安全为根本规范,以实用主义、灵活性和共同进化为特征,培育了合作习惯,并为地区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条件。本文以南海争端与合作为例,说明即便是在最为敏感的领土争端领域,发展地区主义进程也可以化解冲突,维护地区稳定,促进国家间合作。
- 魏玲
- 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国际体系
- 2019年
- 何理解和认识“百年未有之如大变局”?一个重要的视角是中国自身的定位,中国与国际体系的关系。基于此,我们可以从演进中的国际体系来理解中国的崛起。(一)体系秩序如何理解演进中的国际体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话语中,复兴于兹的体系是什么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这应该是一个改良的体系,与变化的国际实力结构相匹配在界定性规则和利益分配方面更具代表性的国际体系。
- 魏玲
- 关键词:利益分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演进
- 东亚地区化:困惑与前程被引量:16
- 2010年
-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地区化出现了一些新的复杂情况,政治安全问题突出,架构竞争日益明显,东盟、中国与美国等关键行为体的东亚战略进入调整期。但是在复杂的现象背后,以和平、发展和繁荣为目标的东亚一体化基本面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东亚出现新冷战的可能性不大,地区合作前景依然乐观。根据对新地区主义理论、欧盟经验和东亚模式的分析,文章指出东亚地区化应坚持软性制度主义、不对称互动和过程主导,并提出了坚持东盟制度中心、加强大国战略协调以及推进10+1务实合作的政策建议。
- 魏玲
- 规范·制度·共同体——东亚合作的架构与方向被引量:18
- 2010年
- 近来,围绕东亚一体化的制度、架构与方向的讨论非常活跃,各方纷纷抛出自己的倡议与构想,"共同体"再次成为东亚合作中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从地区主义的相关理论与东亚合作的现实进展两条脉络入手,探讨东亚一体化的未来架构和发展方向。文章指出,规范和制度是共同体建设的核心要素。东盟方式和东盟中心仍将是东亚合作的主导规范,多重层叠和不断扩展的制度网络是东亚一体化的动力和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模糊性和过程性是东亚共同体建设的特点和现实选择。
- 魏玲
- 关键词:共同体架构
- 负责任主权、大国合作与国际秩序--评《权力与责任:构建跨国威胁时代的国际秩序》被引量:2
- 2009年
- 王燕魏玲
- 关键词:国际秩序负责任跨国权力主权
- 第二轨道进程:规范结构与共同体建设
- 魏玲
- 关键词:共同体东亚思想库网络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