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传炎

作品数:42 被引量:40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杰出青年人才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20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4篇凹陷
  • 11篇盆地
  • 10篇层序
  • 9篇油气
  • 8篇歧口凹陷
  • 8篇古近系
  • 7篇地层
  • 6篇地质
  • 6篇油气藏
  • 6篇气藏
  • 6篇层序地层
  • 5篇断层
  • 5篇沉积体
  • 4篇东营组
  • 4篇勘探
  • 4篇格架
  • 4篇福山凹陷
  • 4篇渤海湾盆地
  • 4篇沉积体系特征
  • 3篇地层学

机构

  • 39篇中国地质大学
  • 14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石化
  • 5篇中国石油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 1篇大港油田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澳大利亚联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42篇黄传炎
  • 16篇王华
  • 12篇廖远涛
  • 10篇陈思
  • 8篇王家豪
  • 6篇白云风
  • 5篇王敏芳
  • 5篇周立宏
  • 5篇刘军
  • 4篇夏存银
  • 4篇严德天
  • 4篇任培罡
  • 4篇岳勇
  • 3篇肖力
  • 3篇林正良
  • 3篇焦养泉
  • 3篇廖计华
  • 3篇徐志诚
  • 3篇谢通
  • 3篇刘恩涛

传媒

  • 5篇地球科学(中...
  • 3篇大地构造与成...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3篇地球科学
  • 2篇地学前缘
  • 2篇实验室科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内江科技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海洋石油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承德石油高等...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同沉积生长断层的控砂作用研究——以北部湾福山凹陷永安—白莲地区流沙港组一段为例被引量:3
2014年
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为指导,对福山凹陷流沙港组一段进行了沉积体系的精细研究以及同沉积断层的综合分析。总结出研究区流沙港组一段主要发育3种沉积体系类型: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包括9种沉积微相。福山凹陷永安—白莲地区流沙港组一段同沉积断裂可划分为西部伸展调节断裂系、东部走滑调节断裂系和中部变换调节断裂系。中央调节断裂带两侧断层在流沙港组一段的差异性活动,导致地层厚度中心从早期到晚期具有一个自西向东迁移的过程。通过沉积体系时空演化规律分析得出,三角洲砂体展布范围在流沙港组一段也具有明显的自西向东迁移的过程。研究表明,同沉积断层对沉积体系展布具明显的控制性,并提出了3种断层控砂模式。
王苗黄传炎左宗鑫林正良王保华
关键词:高精度层序地层福山凹陷北部湾盆地
板桥凹陷隐蔽油气藏类型及特征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板桥凹陷内断陷结构发育完善,具有凹深、坡广、断裂多、不整合面多的地质结构,并且发育了多种类型的砂体。在对各类型砂体与构造地质相匹配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多种隐蔽油气藏类型,对该地区隐蔽油气藏归纳为3类6种:砂体尖灭油气藏、孤立砂体油气藏、断层岩性油气藏、斜坡带地层超覆油气藏、古地貌油气藏、复合型油气藏,并对各类隐蔽油气藏的特征进行了研究。
黄传炎廖远涛张青刘军
关键词:板桥凹陷隐蔽油气藏油气藏类型油气运移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储集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6
2005年
通过对侏罗系主力储集层的综合评价,指出不同层位在不同地区表现为不同的储集性能。总体上讲,三工河组储层整体较优,发育II类和III类储层,西山窑组储层较差,发育III类和IV类储层,八道湾组储层最差,发育IV类和V类储层;陆西、中拐地区发育好储集层(I类和II类储层),五彩湾和阜东斜坡地区储集层性能较差(III类和IV类储层),莫北地区储集层性能最差(IV类和V类储层)。
王敏芳焦养泉张福顺徐志诚黄传炎
关键词:储集层特征储集性能综合评价侏罗系准噶尔盆地
歧口凹陷构造-层序-沉积一体化研究及其应用被引量:27
2010年
通过大量地质、地化和物探资料的处理和分析,探讨了新生代歧口凹陷的构造演化、层序格架样式和沉积体系的时空配置。新生代歧口凹陷包括5个负向构造单元、5个正向构造单元,经历了两个构造演化阶段、四个构造活动幕;对歧口凹陷的古近系及新近系进行了系统的层序地层研究,划分了4个二级层序和17个三级层序单元,并识别出断裂陡坡带、多级断阶带、断阶陡坡带以及挠曲坡折带等坡折带类型,建立了相应的层序发育模式和垂向演化模式;明确了歧口凹陷4大主物源体系(北部燕山物源、西部沧县物源、南部埕宁物源和东部沙垒田物源),并按三级层序单元重建了各个时期的沉积体系配置。
吴永平杨池银王华任建业焦养泉陆永潮黄传炎
关键词:层序地层格架物源体系歧口凹陷
黄骅坳陷北部古近系沉积体系特征被引量:1
2007年
  黄骅坳陷为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内中、新生代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以近东西走向的海河-新港断裂带、扣村-羊三木构造带为界,划分为南部、中部和北部3个区带.……
廖远涛王华王家豪刘军白云风黄传炎岳勇肖力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
北塘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特征及热演化史模拟被引量:5
2011年
根据大量的烃源岩地球化学数据,分析了北塘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从有机碳含量(TOC)、氯仿沥青"A"、总烃含量、S1+S2、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Ro)等方面对古近系烃源岩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北塘凹陷东三段、沙一段和沙三段是本区的烃源岩层段,其中沙三段烃源岩生烃指标最好,是本区的主力烃源岩层段.烃源岩的模拟结果表明:(1)北塘凹陷的烃源岩门限深度为2 390 m,门限温度为94.2℃,进入生烃门限的时间约为2528 Ma;(2)北塘凹陷沙三段的现今地层温度为140160℃,Ro达0.9%1.4%,正处于生油高峰期;沙一、二段的现今地层温度为100140℃,Ro达到了0.75%1.0%左右,已进入中等成熟阶段;东营组的现今地层温度为80100℃,Ro为0.45%0.75%,处于低-中等成熟阶段.
白云风王华王振升廖远涛林正良黄传炎
关键词:北塘凹陷古近系烃源岩沉积学
地层剥蚀量恢复方法浅述被引量:12
2005年
恢复地层剥蚀厚度是定量研究盆地演化史和进行油气资源定量评价的重要基础工作。由于传统剥蚀量恢复方法具有局限性,因此新兴起了许多新的地层剥蚀量恢复方法,如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法、沉积波动过程分析法、流体包裹体法和宇宙成因核素分析法。叙述了它们的基本原理并辅以实例说明了它们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步骤和优缺点。指出应根据研究区具体的地质特征选择适当的方法,并可尝试综合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相互验证。
王敏芳焦养泉黄传炎
关键词:剥蚀量
歧口凹陷东营组沉降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运用区域三维资料和EBM盆地模拟软件,对歧口凹陷三维连片区东营组沉积时期的沉降史进行了模拟分析,并探讨了沉降中心迁移的原因。结果表明,歧口凹陷东营组发育于同裂陷阶段晚期的断拗转换期,沉降特征具有时空差异性,沉降速率时快时慢,不同次凹之间差异较大。从东三段到东一上段,NE-NNE向主干断层控制作用逐渐减弱,沉降中心逐渐减少,并沿东北方向向歧口深凹逐渐迁移。通过对区域断层和沉降特征研究,认为区域断层的差异性活动控制着沉降中心的发育部位,而区域应力场的改变则控制着沉降中心的迁移。
刘恩涛岳云福黄传炎周育文廖远涛陈思石先滨任培罡
关键词:歧口凹陷东营组断层活动
综述沉积环境中古盐度的恢复被引量:43
2006年
古盐度的恢复是对古环境和古气候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应用广泛的方法主要有,微量元素法、同位素法和其它地化参数法。其中,常用的微量元素法,主要有锶钡法、锶钙法和硼元素法;常用的同位素法,主要有碳、氧同位素法和硼同位素法;其它地化参数中主要有钾钠法和沉积磷酸盐法。通过这些古盐度恢复方法在我国沉积盆地的实例证明,阐明了各种恢复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的优点和局限性,并指出依据不同研究区的实际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古盐度恢复方法,同时还可以考虑综合运用各种恢复方法和结合研究区的地质背景分析,以求更准确地恢复古盐度、更准确地反映古环境和古气候。
王敏芳黄传炎徐志诚程锦翔杨赏
关键词:古盐度微量元素同位素
歧口凹陷古近纪东营期古物源体系重建与应用被引量:30
2009年
以沉积盆地分析、层序地层研究和油气勘探实践中急待解决的古物源体系分析为切入点,以歧口凹陷东营组研究为例,阐述了古物源体系研究的途径、方法与技术路线;初步总结出应用轻-重矿物时空配置关系、地震前积反射结构特征、古地貌恢复与沟谷展布特征、盆地内部骨架砂体形态与时空配置以及盆地边缘及内部层序界面上大型下切谷的空间展布特征,即"五位合一"法来判断沉积盆地的古物源体系.该分析方法可为同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王华白云风黄传炎严德天刘彦博陈思向雪梅廖计华夏存银赵淑娥
关键词:歧口凹陷东营组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