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思

作品数:27 被引量:18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4篇凹陷
  • 9篇盆地
  • 6篇歧口凹陷
  • 5篇层序
  • 4篇地层
  • 4篇东营组
  • 4篇油气
  • 4篇重力流
  • 4篇南堡凹陷
  • 3篇断层
  • 3篇浅海
  • 3篇圈闭
  • 2篇地层学
  • 2篇断层活动
  • 2篇断陷
  • 2篇油气藏
  • 2篇砂体
  • 2篇沙一段
  • 2篇同沉积断裂
  • 2篇气藏

机构

  • 25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冀东...
  • 2篇中国石化
  • 1篇济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
  • 1篇玉门油田公司
  • 1篇华北油田公司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27篇陈思
  • 12篇王华
  • 10篇黄传炎
  • 8篇甘华军
  • 4篇廖远涛
  • 4篇任培罡
  • 3篇夏存银
  • 3篇廖计华
  • 3篇严德天
  • 3篇谢通
  • 3篇刘恩涛
  • 2篇王家豪
  • 2篇赵忠新
  • 2篇赵淑娥
  • 2篇任陪罡
  • 2篇陈思
  • 2篇周立宏
  • 2篇刘程
  • 2篇石先滨
  • 1篇何杰

传媒

  • 5篇地质科技情报
  • 4篇地球科学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地质科技通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科技风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城市地质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 1篇高教学刊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震沉积学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被引量:45
2009年
地震沉积学可以定义为: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以精细沉积学模式为指导,通过综合应用地球物理技术方法,在等时地层格架内研究沉积体系分布特征及其演化的一门学科。在地球物理技术方面,重点介绍了一种新的可以自动追踪所有的等时沉积界面、基于导向体的地层切片生成方法及频谱分解中的时频分析技术。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地震沉积学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应用地震沉积学进行沉积、构造和储层的一体化研究,进行有利区带和储层预测的新思路。
林正良王华李红敬姜华方欣欣赵淑娥陈思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分频解释地层切片
黄骅坳陷歧北次凹古近系沙一下亚段地质体精细刻画被引量:7
2010年
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将黄骅坳陷目前的勘探热点地区——歧北次凹的主要勘探目的层段,即沙一下亚段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和8个五级层序,建立了沙一下亚段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结合属性提取和测井约束反演等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对歧北次凹目标层内单个地质体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精细刻画,研究其空间展布,并剖析其内部结构特征,分析地质体的控制因素。研究发现:物源供给、断裂陡坡带及断裂转换带对地质体的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最后提炼出地质体发育模式,为研究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石先滨李红香黄传炎蒲秀刚曾清斌陈思任培罡
关键词:地质体精细刻画隐蔽油气藏
浅海背景下大型浊积扇研究进展及堆积机制探讨:以莺歌海盆地黄流组重力流为例被引量:29
2015年
围绕浅海背景下大型浊积扇的研究进展展开探讨,并以莺歌海盆地黄流组重力流为例研究其沉积特征及堆积机制。位于莺歌海盆地中央的东方区黄流组发育的大型高效储集体——浅海重力流沉积体的沉积特征和堆积机制具有其独特性。古生物研究表明,其沉积期的古水深为40~110m,属于陆架浅水沉积背景。其重力流特征表现为包卷变形层理、准同生变形构造等,主要发育鲍玛序列A段和AB段组合,缺失CDE段。对该重力流沉积体的初步研究表明,其具有大规模、多期次(浊积事件的垂向叠加序列组合)、持续性发育等特征。在浅海背景下形成大规模重力流沉积体的综合成因机制包括:(1)物源的持续供给;(2)同沉积期大规模海退作用;(3)陆架基底的幕式动态活动和差异性沉降。该重力流沉积体的发育受上述三大因素的联合控制。因此,本研究采取构造-层序地层学、沉积学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的系列技术与方法研究其宏观、微观特征及堆积的控制要素与独特机制。该研究成果能丰富浅海区发育大型重力流沉积体的理论体系,对油气勘探新领域的拓展具重要的借鉴价值。
王华陈思甘华军廖计华孙鸣
关键词:莺歌海盆地浅海相
高精度层序格架下的陆相断陷湖盆沉积体系演化:以南堡凹陷老爷庙地区东营组三段为例被引量:5
2019年
南堡凹陷为典型的陆相断陷湖盆,凹陷北部老爷庙地区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区。充分利用南堡凹陷岩心、测井、三维地震等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理论,对南堡凹陷老爷庙地区东营组三段沉积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老爷庙地区东三段为一完整的三级层序,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湖泊和浊积扇3种沉积体系类型。从低位体系域(LST)到高位体系域(HST),扇体展布范围呈现"大-小-大"的演化特点,扇三角洲沉积中心总体上由东向西迁移;区内构造活动对沉积体系的分布和演化的控制作用显著,同沉积断裂的活动性差异控制了扇体发育的规模和位置,构造坡折带控制着沉积相带纵向分异特征,构造古地貌单元的空间配置控制着沉积微相的规模和形态;在此基础上,在研究区内识别出梳状断裂式、转换带式、滚动背斜式和多级断阶式4种砂体空间分布样式,对该区沉积模式的建立和有利储集相带的预测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刘可行甘华军陈思赵忠新李潇鹏马江浩柯友亮王思洋巩天浩张亦康
关键词:南堡凹陷东营组同沉积断裂
断-坳转换期物源体系分析:以霸县凹陷东三段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以霸县凹陷东三段古物源体系为例,对其进行了不同角度与不同层次的精细研究,进而探讨了霸县凹陷断-坳转换期的物源体系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霸县凹陷断-坳转换期物源特征主要受古构造与古气候的控制,表现为:一方面,受继承性裂陷末期断陷样式的影响,凹陷快速地构造沉降,使得隆凹格局明显,易于形成近源堆积;另一方面,受古气候频繁变化的影响,气候干燥时,整体处于暴露环境,加速了剥蚀速度,气候潮湿时,沉积范围扩大,加速了凹陷填平补齐,准平原化。在古构造和古气候双重因素控制下,形成了霸县凹陷断-坳转换期独特的物源特征,表现为以凹陷边缘凸起为主的近物源慢速堆积特征。综合多种物源分析方法,得出研究区物源来自东部的大城凸起和西部的牛驼镇凸起,具体包括东部的长丰镇物源;史各庄物源和苏桥物源;西部的鄚州物源和岔河集物源;南部的饶阳物源和北部的南孟物源。在物源体系、构造组合特征及气候的控制下,东三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和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
李邦勇黄传炎张宏伟陈思谢通李潇鹏肖子洋廖佳妮徐蒙
关键词:物源体系霸县凹陷
霸县凹陷断坳转换期同沉积断裂的特征及对砂体的控制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依据三维地震等资料,深入研究霸县凹陷东营组三段断坳转换期发育的断层,识别断层发育样式,总结由断层控制形成的古地貌特征,结合岩心、单井、地化等资料,进一步分析断层控制发育的古地貌对沉积相和砂体的空间分布的控制作用,总结控制模式。研究表明,东三段沉积期主要发育3种控砂模式:帚状同沉积断层控砂模式,雁列式断裂组合控砂模式和平行同向断层转换带控砂模式。
谢通黄传炎张宏伟李邦勇肖子洋陈思曹海洋李潇鹏刘程
关键词:同沉积断层霸县凹陷
酒泉盆地营尔凹陷下沟组沉积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2
2016年
营尔凹陷白垩系下沟组是目前酒泉盆地油气勘探中寻找岩性油气藏最有利的层段之一,对其沉积体系展开系统的研究可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重要的指导。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对营尔凹陷下沟组的沉积体系展开了细致的鉴别和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下沟组主要发育4种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湖底扇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发育于凹陷的西北部缓坡带,越过长2断层坡度变陡、湖盆加深,演化为湖底扇沉积体系。扇三角洲发育于研究区东北、东南和西南部的陡坡背景下,湖相沉积主要发育于北部次凹和南部次凹。沉积体系演化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下沟组一段沉积时期湖盆快速充填阶段;下沟组二段沉积时期湖盆扩张阶段;下沟组三段沉积时期稳定的三角洲沉积阶段。进一步研究表明,沉积体系类型及展布范围受到不同类型的同沉积断裂及其组合样式的控制,而物源发育和砂体展布样式则受到传递带的影响。
刘程周林乾廖远涛陈思谢通魏军
关键词:营尔凹陷
陆相湖盆大型重力流发育的成因机制及其优质储层特征研究:以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一段为例被引量:16
2018年
陆相重力流沉积是现今油气勘探领域的研究热点.发育在歧口凹陷滨海斜坡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的大型重力流沉积体(沉积范围达到1 700 km2)具有多物源供给、长距离搬运、多级断坡传输、沿路沉积的发育过程与沉积机理特征.以渤海湾盆地富烃凹陷-歧口凹陷的大型重力流为研究对象,在构造-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下,以"源-渠-汇"的整体过程为思路,(1)研究多物源的形成、持续供给及匹配关系;(2)分析古地貌(断控陡坡带+多级断阶坡折带)的演化,及其对沉积物搬运、堆积、发育过程的控制作用;(3)针对该重力流具有大规模、多期次的沉积特征,解剖其平面展布及空间分布、沉积模式、时空演化规律;(4)综合探讨陆相重力流沉积体的成因机制、控制因素.综上可知:(1)歧口凹陷大型陆相重力流沉积体发育受多个物源体系的影响与控制,湖盆中心的重力流沉积体与供给物源之间有明确的匹配关系.在古近系沙一段沉积时期,滨海斜坡沉积区主要受北部燕山物源区的大神堂物源、茶淀物源以及西部沧县隆起物源区的葛沽物源和小站物源4个物源共同供给,持续的物源供给使得在歧口凹陷的陆相湖盆中,发育了大规模的重力流沉积体.(2)沙一段同沉积期,歧口凹陷滨海斜坡周缘整个古地貌格局主要表现为断控陡坡带与多级断阶坡折带复合体,断控陡坡带主要发育于滨海斜坡北部,多级断阶带主要呈近东西向发育于斜坡西部.这些断坡带既是物源水下搬运通道又是沉积物堆积的可容纳空间分布区,再加上这些断坡带差异性的持续沉降,对砂分散体系和相带展布具有关键的控制作用.(3)歧口凹陷沙一段重力流沉积过程机制主要表现为重力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泥质碎屑流、浊流等多种成因,具有横向连片,纵向叠置的沉积样式.
王华周立宏韩国猛陈思黄传炎周可佳巩天浩张悦辉潘凯
关键词:歧口凹陷薄互层优质储层
南堡凹陷高北地区“异迁移”型层序构型成因及其对沉积的意义被引量:2
2020年
受到区域性幕式构造活动的影响,南堡凹陷高北地区沙河街组时期发育典型的"异迁移"型层序地层构型.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和高分辨率三维地震等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盆地分析相关理论和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异迁移"型层序构型的特征和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高北地区沙河组为3个二级层序、7个三级层序(SQ1~SQ7),在地震剖面上呈现出独特的"跷跷板式"交替增厚的横向叠加特征.其中,SQ1~SQ2层序主要发育于盆地西侧,SQ3~SQ4层序在盆地两侧均匀发育,SQ5~SQ7层序主要发育于盆地东侧.多重因素相互叠加形成了这种独特的层序构型:(1)幕式运动造成边界断层活动性发生东西转换,从而导致层序沉积中心自西向东大范围迁移;(2)不同时期板块活动引起区域应力场的方向发生顺时针旋转,使得控凹断层由早期的NW-SE向逐渐变为N-S向;(3)不同类型的断层组合样式也影响着沉积中心发育的位置和规模,从而导致了研究区沙河街组时期层序发生大范围的迁移."异迁移"型层序在侧向迁移过程中,不同层序内发育的沉积相特征和充填样式均发生自西向东规律性的转移,提出"异迁移"型层序构型成因机制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为幕式构造活动背景下陆相断陷湖盆沉积层序演化提供新的思路和见解.
刘可行甘华军陈思孟令箭李潇鹏柯友亮马江浩王思洋
关键词:南堡凹陷
南海北部莺-琼盆地典型重力流 沉积特征与物源体系被引量:1
2022年
简述了莺-琼盆地横向沉积分布、纵向沉积序列、动态沉积过程,以及浅海重力流的沉积特征与形成机制。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黄流组发育了浅海背景下的大型重力流沉积,琼东南盆地发育了半深海沉积环境下的陵水组、三亚组、梅山组海底扇。其中浅海重力流沉积的主要特征体现在:①沉积规模大小不等,且展布形态存在较大差异;②海平面变化造成沉积特征的复杂性和多变性;③浅海重力流沉积通常不具备扇体亚相分异;④浅海重力流的水道沉积砂体迁移快、堆积厚,表现为水道富集且多期次叠加。莺-琼盆地物源演化与对比揭示了源-汇过程及不同物源输入的动态时空变化,主控因素包括物源供给、相对海平面变化、差异沉降、古地貌(古坡折及坡度)等。
王华陈思刘恩涛何杰甘华军孟福林年伟豪
关键词:莺-琼盆地物源体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