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韩英

作品数:13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导管
  • 7篇置管
  • 6篇中心静脉
  • 6篇静脉
  • 6篇护理
  • 5篇外周
  • 4篇PICC
  • 4篇PICC置管
  • 4篇穿刺
  • 3篇中心静脉导管
  • 3篇静脉导管
  • 2篇导管插入
  • 2篇导管插入术
  • 2篇导管异位
  • 2篇血管通路
  • 2篇原因分析与护...
  • 2篇原因分析与护...
  • 2篇置管术
  • 2篇置入中心静脉...
  • 2篇中心静脉置管

机构

  • 13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黄韩英
  • 10篇郑素惠
  • 9篇陈真
  • 8篇郑雪贞
  • 4篇许乐
  • 3篇朱婷
  • 1篇王玉梅
  • 1篇李小华
  • 1篇林刃
  • 1篇林雁娟
  • 1篇王丽彬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护理...
  • 2篇当代护士(下...
  • 2篇中西医结合护...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当代护士(上...
  • 1篇海峡药学
  • 1篇中国护理管理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例PICC导管异位至胸廓内静脉的处理方案及原因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总结1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异位至胸廓内静脉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经多学科团队协作商讨后将导管末端留置左静脉角处,留置期间并发静脉血栓、渗液等并发症,经处理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顺利完成化疗,保证了患者的医疗安全。
郑雪贞郑素惠黄韩英陈真陈惠
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多学科参与延续护理服务对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措施评价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究多学科参与延续护理服务对PICC置管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措施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A、B两组,各100人。A组予常规PICC护理,B组予多学科协管延续护理服务。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导管留置时间、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①A组并发症发生人数16人多于B组的5人,P<0.05。②A组导管留置时间为(122.99±22.79)d,短于B组的(156.79±20.67)d,P<0.05。③B组自我管理能力测评表各项结果评分高于A组,P<0.05。④B组护理满意度95.00%高于A组的63.00%,P<0.05。结论多学科参与延续护理服务在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护理满意度高,应当积极推广。
黄韩英王玉梅陈真陈惠郑雪贞谢玉媚
关键词:延续护理PICC并发症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婴幼儿上臂PICC置管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3岁以下患儿经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上臂置管的方法及经验。方法对27例3岁以下患儿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上臂PICC置管。结果27例患儿均置管成功,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6%。结论通过充分的患儿准备、有效的固定、置管者的默契配合以及避免导管异位措施,克服患儿血管条件不良及不配合的缺陷,发挥了超声仪的优势,使患儿上臂PICC置管的成功率得到了提高,从而保护了患儿的血管。
郑素惠黄韩英朱婷许乐陈真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改良塞丁格技术婴幼儿
PICC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mi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血液病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及护理管理。方法收集近半年我科患者使用PICC的情况,对其并发症进行分析,加强PICC风险管理。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88.9%;PICC留置时间14~306d,平均156d;出现术后穿刺处渗血超过24h占9.26%,机械性静脉炎占22.2%,导管堵塞占11.11%,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占1.85%。结论 PICC成功率高,相对安全,可长期使用;而加强PICC护理则是PICC使用成功的关键。
李小华黄韩英
关键词: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护理
经腔内心电图引导PICC置管术成功应用于房性起搏患者:临床案例引发的对适应症的思考被引量:5
2020年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外周静脉置管中的应用具有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优点,可直接指导导管的调整。然而,相关指南中明确指出,心律失常患者由于不能获得清晰的P波而成为禁忌症。本研究回顾1例房性起搏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起搏器工作状态下的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通过监测心电图波形的变化置入PICC导管。心房激发波的存在和变化是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关键,而心电脉冲则成为心电定位的基础。
陈真郑素惠黄韩英郑雪贞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起搏心律
三向瓣膜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不同部位断裂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被引量:3
2015年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材质主要有硅胶材料和聚氨酯材料。硅胶材料的优点是柔软,但不耐压,使用不当会出现导管断裂现象[1]。我科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行PICC置管7500例,出现导管断裂53例(0.7%),现将引起断裂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报道如下。
黄韩英郑素惠林雁娟许乐
循证护理在PICC置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导管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经PICC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与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科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间收治的PICC置管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置管时间。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导管感染所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常规护理,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循证护理能获得更高的满意度,置管效果更明显,且能明显减少PICC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黄韩英郑素惠林刃陈真郑雪贞
关键词:循证护理PICC
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收集452例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发生异位的病例,从置管途径、异位发生部位、处理方法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52例导管异位发生部位:右颈内静脉237例,左颈内静脉145例,对侧锁骨下静脉14例,奇静脉17例,反折锁骨静脉腋静脉29例,导管过深(进入心房心室)10例。头静脉置管异位率(36.84%)高于贵要静脉(13.10%)和肱静脉(15.15%),左侧静脉置管异位率明显高于右侧静脉。双腔导管的异位率(27.50%)明显高于单腔导管的异位率(11.68%)。经调整处理后451例导管调至正确位置,1例调管失败在数字血管造影(DSA)下协助拔管。结论护士在耐高压注射型PICC置管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及血管条件、置管过程中适当调整患者体位、掌握熟练的穿刺技术有助于降低导管异位的发生,多数异位可以通过各种方法纠正。
郑雪贞陈真郑素惠黄韩英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导管异位护理
超声引导协同腔内心电图技术对PICC置管患者穿刺质量及置管精度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协同腔内心电图技术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本院行PICC置管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腔内心电图技术进行引导定位。对比两组穿刺质量、穿刺耗时和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5min内穿刺成功率86.05%、97.67%较对照组的67.44%、79.07%高(P<0.05);观察组穿刺耗时较对照组短,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尖端到位率90.70%、97.67%均较对照组的72.09%、79.07%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3%较对照组的18.60%低(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67%较对照组的81.40%高(P<0.05)。结论:超声引导协同腔内心电图技术应用于PICC置管患者中,有助于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5min内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耗时,疼痛程度较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
王丽彬黄韩英黄文红
关键词:超声引导PICC置管
血管通路护理专科门诊的建设与管理
目的:探讨血管通路专科门诊的建设与管理对加强医院PICC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合理布局和配备血管通路护理专科门诊的相关设备;筹备培训护理专科门诊人员,实行专科资格准入制度,明确其工作职责;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与流程;确定...
郑素惠黄韩英陈真郑雪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